陕西生猪“三贵”原因分析及策略探索

2021-05-15 03:58杨帆孙稳平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存栏陕西省猪瘟

文│杨帆 孙稳平(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刘博 蔡涛(陕西省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南龙龙(陕西省合阳县畜牧发展中心)

王光辉(陕西省华阴市畜牧发展中心)

生猪产业是关乎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利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其稳定程度关联着生猪产业链条中相关者的利益,并对现代畜牧业和国民经济产生影响,因此有“猪粮安天下”之说。2019年,猪肉作为我国居民肉类产品消费的主力军,约占我国居民肉类产品消费总量54.84%;其次为牛肉,约占8.60%;羊肉约占消费总量的6.28%;禽肉约占30.28%。

自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生猪产业出现了“猪肉贵、仔猪贵、饲料贵”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笔者通过对陕西省部分养猪场开展调研,采取现场查看、交谈询问、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生猪生产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及时掌握当前陕西省生猪生产实际和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以为继续做好生猪稳产保供提供参考,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陕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陕西省前三季度生猪存栏829.7万头,同比增长4.9%,能繁母猪存栏75.1万头,同比增长1.8%,生猪出栏、准肉产量分别为630.1万头、51.7万吨,分别同比下降12%、11%。政府采取补贴和取消限养等“17+2”政策的落实,对生猪养殖起到了积极作用,生猪产能正在恢复,但受非洲猪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和生猪生产周期的影响,生猪产业同2018年相比出现了“猪肉贵、仔猪贵、饲料贵”的现象。根据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周价格监测数据和实地调查显示,生猪价格继续历史高位震荡运行。2020年第39周,陕西省仔猪、猪肉、活猪平均价格分别为137.8元/千克、54.19元/千克、33.99元千克,同比2018年第39周仔猪、猪肉、活猪平均价格分别上涨347.4%、123%、134.9%,2018—2020年仔猪、猪肉和活猪价格变化情况见图1。猪粮比从2018年同期的7.35∶1到2020年的14.22∶1,2018—2020年猪粮比变化情况见图2。玉米价格从2018年39周1.97元/千克上涨至2.33元/千克,同比增加18.27%,2018—2020年玉米价格变化情况见图3。

◎图1 2018—2020年仔猪、猪肉、活猪价格变化情况

二、生猪产业价格上涨的原因

近一年多来,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非洲猪瘟疫情致使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是判断生猪产能的重要指标,从能繁母猪配种到商品猪出栏大约需要10~11个月,因此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约一年后生猪的供应量。自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国能繁母猪存栏大幅下降。2019年6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生猪存栏信息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23.9%,个别地区下降超过80%。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据调查汉中市2020年第三季度能繁母猪存栏18.14万头,2019年年底能繁母猪存栏17.6万头,2018年年底存栏19.23万头,分别增加3.07%和下降5.67%。

2.非洲猪瘟疫情对养殖信心打击很大。我国生猪养殖主要以散养、庭院式养殖为主,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已是常态化工作。以陕西省镇坪县为例,截至目前查处违法违规调运生猪及其产品有1 0 起,对农户来说生猪养殖已经成为一种高风险行业,不少养猪户改养鸡、鸭,甚至养鱼。即便是仍在坚持养猪的猪场,对于购进仔猪也非常谨慎。

3.生猪养殖周期决定了生猪产业价格持续上涨。据了解,非洲猪瘟疫苗在短期内难以研发完成,即使现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成功,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从疫苗出世到开始养猪,也至少需要22~38个月才能回复产能。但事实上,因为种猪的稀缺,环保、资金等因素,时间会更久。

4.饲料、环保和土地等因素间接价格上涨。受环保压力影响,养殖场需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这导致饲料原料上涨。以陕西石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2020年饲料价格平均3200元/吨,较2019年同比增加3.25%,较2018年同比增加14.2% 。加之土地紧缺,畜牧业发展空间不断挤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土地审批备案和环评批复难度增大,饲养成本增加等的影响,间接导致了生猪产业恢复发展困难,价格持续上涨。

三、相关政策及措施落实情况

2020年以来,陕西省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当前生猪产能下降、生猪产业市场行情居高不下、供应紧缺等的情况下,陕西省各级政府依旧贯彻落实生猪生产恢复生产各项工作。一是夯实工作责任,压紧压实“菜篮子”产品属地生产责任,层层加压推动,为保证生猪生产目标任务完成。二是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和绿色化养殖。三是从支持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建设、扩大生猪养殖场户贷款贴息范围、用足用活扶贫资金、推行育肥猪价格指数保险、加大信贷担保支持、生猪养殖用地应用尽用、规范简化环评审批和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等方面着手制定出台强硬措施,全力促进生猪生产恢复。四是强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畜牧生产信息监测体系作用,及时、准确掌握生猪生产形势变化,强化市场信息预警,定期发布市场动态信息,引导养猪场户在确保动物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增养补栏,扩大生产。五是加强技术指导,组织技术干部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养殖场户做好防疫消毒,建立种猪场与规模养殖场对接机制,引导辖区种猪生产企业种猪、仔猪优先供应辖区内养猪场户,帮助养殖场户解决防疫和仔猪购进等难题,指导科学生产,增强发展信心。六是严把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严格按照中省工作部署要求,持续强化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全力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

◎图2 2018—2020年猪粮比变化情况

◎图3 2018—2020年玉米价格变化情况

四、目前生猪生产恢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洲猪瘟疫情风险仍然很高。在开展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以来,陕西省生产运营的养殖场户总体情况相对稳定。但由于非洲猪瘟疫苗上市时间不能确定,目前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主要依靠养殖场提高自身生物安全水平。除少数大型规模养殖场外,大部分中小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设施设备并不完善,扩大或恢复生产的风险仍然很高,成为影响养殖场户复(扩)产信心的主要因素。

2.养殖成本大幅提升。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全面复产,饲料、母猪、仔猪等价格开始上涨,养殖经营成本大幅提升。饲料价格也快速上涨,其中玉米、豆粕、麸皮和进口鱼粉等原料价格均有所上涨,导致商品饲料价格上升。实施全面禁抗以来,饲料中替抗产品的添加也使饲料成本上涨,养殖场户反映饲料成本上升过快。

3.政策落实难度较大。环保、土地政策支持落实难度大。许多散户在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下退出了生猪产业,目前发展生猪生产主要依靠规模养殖场。以汉中市为例,尽管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已达到80%以上,且汉中市各区县重新划定禁养区来支持生猪产业发展,但年出栏生猪50~500头的适度规模场群体数量较大,难以获得政策支持,同时规模场中有的模式落后或环保设施老化需进一步提质改造,有的扩大产能但遭遇选址用地以及资金困难。同时,陕南属于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南依巴山、北靠秦岭,环境保护责任重大,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养殖建设用地和资源化利用配套消纳地往往难以达到要求,若采用工业化治污达标排放模式,则一次性投入太大,且运行成本过高,养殖场户难以承受。

4.融资困难加大。调查发现,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部分养殖企业前期基础性建设投入过高,加之生猪产业链条短,有效抵押品、质押权不足,贷款额度大、期限长、风险难控,造成生猪产业发展资金不足,贷款难度大。金融业的支持政策难以落实,导致养殖场户后续生产经营资金不足。

5.生猪价格波动较大。目前生猪高价格主要是前期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生猪产能减少,市场供应偏紧所致,预计一段时期内生猪价格还将高位运行。但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控制和高利润的驱动,生猪生产会得到较快恢复,价格也会回落。同时,生猪生产受疫情、饲料、贸易等众多因素影响,大部分养殖场户是单一化养殖,一旦市场突发变化,很难及时做出规避风险的应对措施,容易带来生产经营风险。

五、对策及建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生猪生产要走绿色生态的标准化、规模化和全产业链高效、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构建新时代生猪产业发展新格局。因此,笔者为进一步提高生猪产业恢复发展速度,促进生猪产业良性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猪粮安天下,“菜篮子”保民生。发展生猪生产对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市场供应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很大作用,一定要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抓生猪生产、抓“菜篮子”工程的主体责任。要克服各级党政一把手普遍存在的因生猪产业带不来税收、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压力大的原因。对生猪生产落实不到位、发展生猪生产项目积极性不高和生猪支持政策不落实的问题,加强对生猪生产目标责任考核,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抓生猪生产工作。

2.加大政策扶持,快速恢复生产。为恢复生猪生产、做大做强生猪产业,营造优良环境和切实落实支持政策是关键。第一,针对不少地方农民群众生猪养殖积极性高的情形,中央、省、市特别是县级政府应支持扶持生猪生产的倾斜政策,并且将其列入财政资金预算,切实落实资金拨付,以提振养殖场户信心。第二,各级政府要牵头协调银行、保险等部门,加大对养殖场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建议降低贷款担保条件,延长还贷时间,提高生猪保险赔付能力。第三,建议进一步简化新扩建养殖场土地审批、环评等手续,将养殖业用地尽快纳入乡镇用地整体规划,及时纠正不合理的禁养区划定规定,破解企业用地和环保难题。

3.加强协调配合,发展规模养殖。省、市、县各级都要建立生猪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联动机制,研究解决重点问题。要以生猪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延伸拓展生猪生产供应链、产业链,努力实现农民群众传统生猪养殖与生猪生产集约化的有机统一,提升生猪生产现代化发展水平。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带动、生猪养殖转型升级、现代家庭农场、冷冻肉储备储藏等新生产模式的创新和复制推广作用,努力实现生猪生产新格局。

4.强化资源储备,降低养殖成本。受新冠肺炎疫情、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外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攀升,能繁母猪、种猪储备不足,造成当前生猪养殖成本大幅增加,因此加强资源储备成了降低养殖成本大幅波动的关键。一是强化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收储,降低饲料原材料波动幅度;二是加速从外地引进优良后备母猪、种猪和仔猪,同时也要加强优质猪精液或种公猪的引进,提高辖区内仔猪的自给能力和母猪的基础产能;三是在当前仔猪紧缺行情下,出台相关规章制度限制本地仔猪外销,增强生猪产能。

5.强化技术培训,强化疫病防控。一是进一步健全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机构及人才引进,组织其学习生猪生产、复养技术,制定培训方案,探索线上培训等新方法,力争生猪生产、复产技术培训实现规模养殖场全覆盖,提高猪场防控能力,降低复养风险。二是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树立正确经营理念,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适时出栏,不仅能够缩短饲养周期,降低养殖风险,还能加快产能转化,增加圈舍使用效率,获得更多利润的正确经营理念,减少压栏,实现生猪养殖产业良性健康发展。三是严格落实防疫属地管理责任和养殖场防疫主体责任,继续落实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保障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存栏陕西省猪瘟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