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兽医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1-05-15 03:58邹正举贵州省赤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兽医疫病

文│邹正举(贵州省赤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级兽医实验室承担着基层动物抗体检测、动物疫病诊断与检测等工作,是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的重要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兽医实验室承担的社会责任愈加突出。目前,县级兽医实验室管理和运转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县级兽医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提升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县级兽医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人员问题。

(1)人员不足。县级兽医实验室在正常情况下要3至4人才能正常运转,由于大部分县级兽医实验室没有人员编制,所以没有专职的实验室检测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大多由动物疫控中心工作人员兼任,常出现一个人负责实验室的全部工作,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县级兽医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也不利于实验室质量控制。

(2)人才紧缺。县级兽医实验室岗位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既要求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要求掌握病原微生物学、动物免疫学、动物解剖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理论知识。在基层可供选择的兽医实验室合格人员非常有限,人才缺口明显。

(3)知识更新慢。当前动物疫病发展趋势日益复杂,相应的检测技术在不断更新,而县级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任务繁杂,进修或培训的机会较少,其知识逐渐老化,不能适应实验岗位的需要。

2.经费问题。县级兽医实验室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其运行主要靠动物疫控中心其他项目经费支撑。在县级兽医实验室购置检测试剂、增添设备仪器、组织培训时,经费往往不足,这也影响了县级兽医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3.功能问题。目前,县级兽医实验室功能单一、作用有限,不能满足基层养殖产业的发展需要。当前县级兽医实验室的工作主要局限于完成省、市兽医主管部门下达的动物免疫抗体水平、人畜共患病病原检测任务,虽然检测工作量逐年增多,但远远不能满足基层养殖产业在动物疫病诊疗、疫病净化工作方面的复杂需要。

4.质量问题。高水平的检测质量是实验室的生命,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县级兽医实验室非常重要。当前县级兽医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县级兽医实验室没有通过计量认证,县级兽医实验室的设备设施、检测能力得不到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承认,县级兽医实验室提供的检测报告的可靠性和公正性自然易受到社会的质疑。二是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部分县级兽医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仅停留在体系文件上,没有真正运行或只是部分运行,有的县级兽医实验室直接照搬上级实验室或其他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简单模仿,没有制定符合县级兽医实验室自身特点、目标量化、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

5.生物安全问题。县级兽医实验室虽然大多数已通过省级的考核验收,但仍然存在生物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实验室建设、布局不合理。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对县级兽医实验室考核要求实验室处于一个相对独立(建有屏障或缓冲区)或封闭的区域,实验室中各功能区要布局合理。而现实却是很多县级地方由于条件所限,大多将办公楼改造成兽医实验室,无法做到让兽医实验室处于一个相对独立或封闭的区域,内部布局也不合理,这样做不利于县级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易出现病原微生物泄露和传播的问题。

(2)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认识不足。部分县级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按《生物安全手册》进行规范操作,在实验室工作时,常有不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设备情况出现。

(3)生物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多数县级兽医实验室都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但在运行和管理上缺乏监督机制,部分县级兽医实验室没有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规章制度仅仅停留在文件中、墙面上,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存在明显漏洞。

二、改进县级兽医实验室工作的建议

1.建立完善队伍,完善保障机制。因为县级兽医实验室检测工作专业性强,要求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试验操作能力和较高的业务综合素质,同时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应该相对稳定,建议地方政府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县级兽医实验室岗位定员定编,确保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专业技术人员应达到80%以上,实验室检测人员岗位应长期固定,确保县级兽医实验室工作团队的稳定。

(2)建立健全县级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岗前、在岗培养机制,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新老更替有序,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新方法和新技能。

2.建立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为保障县级兽医实验室设备更新、人才培养和检测监测工作开展等经费,建议地方政府将县级兽医实验室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县级兽医实验室工作经费。

3.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在保障县级兽医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资金、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建议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允许、鼓励县级兽医实验室开展养殖业急需的动物疫病诊断、疫病净化等服务项目,如病理剖检、病原分离鉴定、药敏实验、净化监测、净化评估等工作,使县级兽医实验室更好地服务社会。

4.切实保障县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质量建设。县级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建设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1)从计量认证入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因此,应积极开展县级兽医实验室计量认证,取得检测资质,这样既能提升县级兽医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又能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更好地发挥县级兽医实验室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撑的作用。

(2)抓好县级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实验室生命的体系,各县级兽医实验室应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或《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对照条款逐个按要求编写,并依据要求识别所有影响兽医实验室检测质量的因素,对其进行分析,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编制质量体系文件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和全体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并在执行中通过对不符合要求的事项采取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方式,实现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使其更加适应实验室的各种具体情况。

5.建立生物安全保障机制。

(1)加强县级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硬件建设。县级兽医实验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要接触病死动物、发病动物新鲜血样、病死动物组织等,存在较大生物安全风险,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尽可能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BSL-2级或BSL-3级的县级兽医实验室,要求实验区域和办公区域要严格分开,建有隔离带和隔离门,并张贴生物安全警示标志。实验室入口处应有进出控制措施,各功能室布局应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归类划分;实验室设备、设施均需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建设;实验室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均需严格按《生物安全手册》要求处理。

(2)组织县级兽医实验室人员加强生物安全系统学习,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是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因操作不当导致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时有报道,这提醒了我们要加强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条例、各种检测标准、实验仪器设备使用保养维护知识的学习,并通过考核检验学习效果。

(3)建立县级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控机制,县级兽医实验室应按照“统一领导、快速反应、高效处置、保护公众”的原则建立生物安全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县级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和管理人。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应熟悉国家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熟悉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培养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人应熟悉实验室的业务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能及时掌握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政策、法律、标准的变化,并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结合实验室特点制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县级兽医实验室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可采用上级评估下级,或委托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定期开展风险评估,排查并消除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同时县级兽医实验室还应制定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定期演练,使其熟悉各种生物安全意外事件的处置方法。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兽医疫病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