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汉学资源库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021-05-16 10:32王清永郑新超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13期
关键词:汉学资源库可视化

王清永 郑新超

(南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226019)

1 概述

海外汉学作为一种知识形式,发生于域外,不仅是西方学术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学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内研究人员通过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与探索,一方面可以从独特而新颖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化,推动国内整体学术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人们对于域外汉学文化发展状况的了解,进一步改善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随着海外汉学资源的大量涌现以及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传统的资源库管理模式将逐渐被淘汰,研究人员也觉察到纸张管理、人工统计等方法所产生的弊端,基于Web 的信息化资源管理已成大势所趋[1-3]。鉴于此,本文基于Vue、Springboot 框架,运用多种Web 开发技术构建了海外汉学资源库管理系统,通过对库内汉学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与图例化展示,充分提高库内资源的管理效率,不断加深研究人员对海外汉学的理解。

2 系统需求分析

本系统设计目标是实现海外汉学资源库管理模块化与系统化,与此同时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数据可视化手段使得各模块更清晰、更便捷、更安全,充分提升资源库管理效率。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如下:

2.1 论文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论文信息的增删改查、上传、导出等操作。研究人员可以多维度检索库内论文信息,并针对被引文献生成GB/T、MLA、APA 等多种引文格式。

2.2 书籍典籍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海外汉学书籍按章、节以树型结构进行模块化管理。研究人员可以对海外汉学书籍架构进行研究,充分了解典籍的文本脉络。

2.3 资源库可视化。该部分提供资源库内资源现状的实时信息。并运用自建数据分析平台,实时统计分析海外汉学发展脉络,科学化展示其最新动态,为研究者的研究工作提供数据指导。

2.4 海外常用学术链接推荐。系统在该部分提供常用的海外学术链接包括:通用搜索引擎、大型文库网站、院校数据库等链接及介绍。研究人员可以在该部分自主上传实用学术链接与介绍,待其审核通过后,便可以将其共享于众。

2.5 反馈与交流。研究人员可以运用该部分与其他研究者交流研究思路,进一步扩充知识储备。同时,其也可以在该部分向管理员提出系统的优化建议,提升系统运维效率。

本系统在满足了上述功能性需求外,还需要满足包括易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可保障性等非功能性需求[4]。

3 系统组织架构

3.1 系统布局与开发环境。本资源库管理系统基于B/S 架构开发,运用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系统前端使用WebStorm作为开发工具,采用Vue 框架设计,集成ElmentUI 组件库实现相应样式,并结合Echarts 插件完成数据可视化图表的绘制。系统后端使用IntelliJ IDEA 作为开发工具,以Java 为开发语言,采用Springboot 框架进行系统搭建,利用Apache Shiro 完成后端接口访问的认证、授权与加密等。数据库借助MySQL 开发设计,并通过Mybatis-Plus 插件简化数据库操作流程,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3.2 系统逻辑架构。海外汉学资源库管理系统逻辑上可分为六层结构,从上往下分别为:系统通信层、系统接口层、系统调度层、系统服务层、数据访问层和物理数据层。其中系统通信层用于负责系统内外的数据通信、数据转发操作,需支持Http通信与Socket 通信;系统接口层对外部系统提供接口,供外部系统通过接口调用系统数据[5];系统调度层用于过滤外部数据请求并选择服务路由等操作;系统服务层提供系统内部服务操作,实现业务逻辑以及业务数据支撑;数据访问层提供针对本资源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访问接口,供系统服务层调用;物理数据层实现具体数据的增删改查与持久化操作。具体系统逻辑架构图参见图1 所示。

图1 系统逻辑架构图

3.3 系统模块设计。基于上述需求分析与系统逻辑架构设计,本系统设计了论文管理、著作典籍管理、期刊管理等七个模块,具体系统模块设计见图2 所示。论文管理包括论文类别管理,论文信息管理等模块,用于对海外汉学论文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方便相关研究者对论文信息的检索与导出操作;著作典籍管理包括著作人管理,著作信息管理等;期刊管理提供对海外汉学相关期刊的检索与查阅,同时支持对各期刊每期目录的导出操作;数据可视化模块包括海外汉学论文典籍可视化,与海外馆藏汉学文献可视化两个子模块。常用海外学术链接推荐,反馈与交流两个模块可以进一步帮助研究者降低信息检索难度,搭建海外汉学交流平台。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系统权限与用户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具体分为角色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三个子模块。

图2 系统模块设计

4 系统详细设计

4.1 数据库设计。本系统数据库为满足学术文献多维度检索、快速响应的需要,合理设定相应索引,有效提升系统查询效率。各表项设定满足范式要求,并通过存储过程对期刊号、电话等常用信息进行有效性检测,充分加强系统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在进行数据库访问时,前端运用HTTP 请求,访问后台对应API 接口。后台通过调用Mybatis-Plus 插件的内置方法,实现对数据库中具体数据的相关操作。主要数据表设计见表1 和表2 所示,分别为期刊表、论文表。

表1 期刊表

表2 论文表

4.2 界面设计。本系统的界面设计体现整体一致性,交互易用性以及信息可视性这三大特性,采用统一的信息架构体系,通过对用户的操作指引,有效地降低用户的记忆负担,及时提供相应的系统反馈,借助隐喻图标与生动的系统数据展示,充分提高本系统的信息可视化程度[6-7]。

5 结论

本系统基于充分的社会需求调研,针对海外汉学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制定出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开发出了系统原型。同时,本系统操作灵活性高,最大程度地做到功能模块化,并运用多种数据可视化方式,充分展现海外汉学发展现状与趋势,便于国内汉学学者针对海外汉学进行交流、对话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汉学资源库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女儿眼中的汉学泰斗饶宗颐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思维可视化
对“欧美汉学通史”的一种追求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五女拜寿》
评阎国栋教授《俄国汉学史》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短道速滑研究可视化分析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