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导读

2021-05-17 07:23李爱华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岩壁箱子沈从文

李爱华

作家名片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902年12月出生于凤凰古城。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于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并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至1933年间,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又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5月10日于北京病逝,享年86岁。

沈从文一生为人朴厚、治学严谨,著述甚丰,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是蜚声文坛的巨星。张充和曾为其作挽联:“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为人忠厚可见一斑。

内容简介

《湘行散记》是根据《湘行书简》书信积累的素材写成的,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1934年,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这组书札便是践履这一约定的产物。

沈从文返回故里后,眼见满目疮痍,美丽的乡村一片凋零,悲从中来,便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

书中,沈从文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沈从文对于底层人民生活的关照,符合如今的价值观,在他的笔下,湘西的山水清澈,云雾清澈,风雨清澈,人也清澈。他从不回避悲剧,不作假意的润色,所有的事物和人,他都如实道来。文笔自然淳朴,犹如行云流水。

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民俗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精段阅读一

朋友中有三个同乡,一个姓杨,本城高枧(jiǎn)乡下地主的独生子。一个姓韩,我的旧上司的儿子(就是辰州府总爷巷第一支队司令部留守处那个派我每天钓蛤蟆下酒的老军官的儿子)。一个姓印,眼睛有点近视。他的父亲曾作过军部参谋长,因此在学校他俨然是个自由人。前两个人都很用心读书,姓印的可算得是個球迷。任何人邀他踢球,他必高兴奉陪,球离他不管多远,他总得赶去踢那么一脚。每到星期天,军营中有人往沿河下游四里的教练营大操场同学兵玩球时,这个人也必参加热闹。大操场里极多牛粪,有一次同人争球,见牛粪也拼命一脚踢去,弄得另一个人全身一塌糊涂。这朋友眼睛不能辨别面前的皮球同牛粪,心地可雪亮透明。体力身材皆不如人,倒有个很好的脑子。玩虽玩得厉害,应月考时各种功课皆有极好成绩。性情诙谐而快乐,并且富于应变之才,因此全校一切正当活动少不了他,大家亲昵的称呼他为“印瞎子”,承认他的聪明,同时也断定他会短命。

每到有人说他寿命不永时,他便指定自己的鼻子:“大爷,别损我。我有这条鼻子,活到八十八,也无灾无难!”

有一次,几个人在一株大树下言志,讨论到各人将来的事业。姓杨的想办团防,因为作了团总就可以不受人敲诈,倒真是个地主的好打算。姓韩的想作副官长,原因是他爸爸也作过副官长,所谓承先人之业是也。还有想管“常平仓”的,想作县公署第一科长的,想作苗守备官下苗乡去称王作霸的,以及想作徐良、黄天霸,身穿夜行衣,反手接飞镖,以便打富济贫的。

有人询问那个近视眼,想知道他将来准备作什么。

他伸手出去对那个发问人打了个响榧子。“不要小看我印瞎子,我不像你们那么无出息。我要做个伟人!说大话不算数,你们等着瞧吧。看相的王半仙夸奖我这条鼻子是一条龙,赵匡胤黄袍加身,不儿戏!”他说了他的抱负后,转脸向我,用手指着他自己那条鼻子,有点众人不识好汉英雄的神气:“大爷,你瞧,你说老实话,像我这样一条鼻子,送过当铺去,不是也可以当个一千八百吗?”

我忙笑着说:“值得值得!”但因为想起另外一件事,不由得大笑起来了。

赏读

读罢此篇,我们不得不感叹,沈从文真是个极妙的人儿。他笔下的人物,就好像“活”起来了一样,语言、神态、动作等都有自己的特色。一言一行亲切真实,仿佛这个人就在眼前。

如文中,“打了个响榧子”“用手指着他自己那条鼻子,有点众人不识好汉英雄的神气”等句,描写生动形象,真实可感。

精段阅读二

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隙间横横的悬撑起无数巨大横梁,暗红色长方形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岩壁断折缺口处,看得见人家茅棚同水码头,上岸喝酒下船过渡人也得从这缺口通过。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农历五月十五为“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嘭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

那次我的小船停泊在箱子岩石壁下,附近还有十来只小渔船,大致打鱼人也有玩龙船竞渡的,所以渔船上妇女小孩们,精神无不十分兴奋,各站在尾梢上或船篷上锐声呼喊。

十五年后我又有了机会乘坐小船沿辰河上行,应当经过箱子岩。我想温习温习那地方给我的印象,就要管船的不问迟早,把小船在箱子岩下停泊。这一天是十二月七号,快要过年的光景。没有太阳的阴沉酿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斑驳岩壁十分瘦削。悬岩高处红木柜,只剩下三四具,其余早不知到哪里去了。小船最先泊在岩壁下洞窟边,冬天水落得太多,洞口已离水面两三丈以上。我从石壁裂罅爬上洞口,到搁龙船处看了一下,旧船已不知坏了还是早被水冲去了,只见有四只新船搁在石梁上,船头还贴有鸡血同鸡毛,一望就明白是今年方下水的。出得洞口时,见岩下左边泊定五只渔船,有几个老渔婆缩颈敛手在船头寒风中修补渔网。上船后觉得这样子太冷落了,可不是个办法,就又要船上水手为我把小船撑到岩壁断折处有人家地方去,就便上岸,看看乡下人过年以前是什么光景。

四点钟左右,黄昏已逐渐腐蚀了山峦与树石轮廓,占领了屋角隅。我独自坐在一家小饭铺柴火边烤火。我默默地望着那个火光煜煜的枯树根,在我脚边很快乐的燃着,爆炸出轻微的声音。

赏读

细读《箱子岩》,读到的是沈从文先生对这片土地深切的希望与遗憾。十五年前划龙舟的热闹非凡,十五年后的冷落凄清。物是人非下,作者浓浓的乡土悲悯感渐渐展开,它沟通湘西的古今,关注边民的现实人生。

文章叙述平淡朴实,色彩宁静冷峻,却汇集着巨大的情感潮流;同时,浓重的乡土悲悯感与社会古今的历史感交相融汇,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独特的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岩壁箱子沈从文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一只鼠兔
岩壁野餐会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途遇大蟒蛇
箱子
薄箱子
领个箱子去街上
大墙之魂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