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困难信念与焦虑状态相关性分析

2021-05-17 03:32丁丽丽张海宏李承杰司丽丽何良爱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信念恐惧维度

丁丽丽,张海宏,李承杰,司丽丽,何良爱*

(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济南250012;2.山东大学护理学院)

呼吸困难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核心症状,在《呼吸困难诊疗、评估及处理专家共识》中,呼吸困难指患者的某种不同强度、不同性质的呼吸不适感的主观体验[1]。 在呼吸困难的研究中,学者越来越关注呼吸困难患者相关的情感反应对其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的影响[2]。 在呼吸困难发作时,患者身心往往承受着较重的疼痛感,导致患者对呼吸困难产生恐惧,从而带来多方面的不良影响[3]。 在呼吸困难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呼吸困难信念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呼吸困难信念是指呼吸疾病患者对呼吸困难及日常活动的观点和看法,包括患者对呼吸困难的恐惧和对活动的恐惧引起的回避行为[4]。 有研究显示,较高的呼吸

困难信念可发展对呼吸困难的恐惧或焦虑,并随后回避引起呼吸困难,导致日常活动能力下降,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症状。 2019 年6 月1 日~12 月1 日,我们调查并分析95 例主诉呼吸困难患者呼吸困难信念与焦虑状态的相关性。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同期住院的95 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以呼吸困难为主诉者;②无严重认知障碍,能够配合本研究者;③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参与其他干预研究者;②无法配合完成问卷者。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调查方法 ①症状评估:采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1]对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评分,采用0 ~4 级评分法,分别评分为0 ~4分。 只有在剧烈活动时感到呼吸困难为0 级;在平地快步行走或在爬小坡时出现气促为1 级;在平地行走时速度慢于同龄人或由于气促需要停下来休息为2 级;在平地行走100 m 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喘气为3 级;由于出现明显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房间或在更换衣服时出现气促为4 级。 mMRC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越重。 ②呼吸困难信念:采用呼吸困难信念量表评估患者呼吸困难信念,该量表由Peuter 等[5]编制、伍青等[6]翻译,共有11 个条目,包含恐惧呼吸困难和恐惧活动2 个维度,每个条目按照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5 级评分,分别计1 ~5 分[6]。恐惧呼吸困难维度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认为呼吸困难的危险性越高,对呼吸困难的恐惧越重;恐惧活动维度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认为自己应避免活动。 ③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7]评估患者焦虑状况。SAS 是由Zung 于1971 年编制,该量表包含20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其中15 个正向评分,5 个反向评分。 其中50 ~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为重度焦虑。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Person 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患者焦虑评分单因素分析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患者焦虑评分单因素分析(n=95)

续表

2.2 不同呼吸困难分级患者呼吸困难信念及各维度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呼吸困难分级患者呼吸困难信念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分,±s)

表2 不同呼吸困难分级患者呼吸困难信念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分,±s)

mMRC 评分 n 呼吸困难信念总分 恐惧呼吸困难维度 恐惧活动维度2 分者 21 43.62±1.91 19.78±0.62 19.81±1.47 3 分者 55 45.67±3.21 20.11±1.81 23.96±1.97 4 分者 19 46.63±3.18 20.23±1.84 25.57±1.67 F 值 3.658 3.830 4.112 P 值 0.037 0.030 0.024

2.3 本组患者呼吸困难信念与焦虑多因素分析 以焦虑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3)。将表1 有统计学意义的人口学资料放入第一层,呼吸困难信念中恐惧呼吸困难维度与恐惧活动维度放入第二层,具体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表

表4 本组患者呼吸困难信念与焦虑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呼吸困难程度分级、疾病类型是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而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呼吸困难程度可依靠患者的自我描述进行判定[8]。 在呼吸系统中最常见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栓塞等疾病[9],此类患者因呼吸困难限制活动而表现非常明显。 本研究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4 例(56.8%),其中mMRC 评分3~4 分患者45 例(60.8%),与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与呼吸困难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困难信念总分为(43.62±1.91)分,较伍青等[6]研究中呼吸困难信念总分略高,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样本为住院患者,其呼吸困难程度普遍较高,在某方面影响呼吸困难信念的水平。其中mMRC 评分为2 分者恐惧呼吸困难维度得分(19.78±0.62)分,与3 ~4 分者差距不明显。 本研究对象住院病房为大房间,症状相似、受教育程度相同者心理状态相似;对医生充分信任,认为自己产生呼吸困难症状时能得到及时的救治;而mMRC 评分为2 分者恐惧活动维度得分为(19.81±1.47)分,在调查中认为适当活动对改善肺功能有一定的帮助,从而能配合医生。 在mMRC 评分为3 ~4 分各维度得分中,恐惧活动维度的得分较高为(25.57±1.67)分,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此部分为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10],有应对轻度呼吸困难充足的经验,所以恐惧呼吸困难维度得分无明显差距;但在疾病过程中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是持续存在的,在经历威胁生命安全症状加重后,患者对活动后呼吸困难会产生灾难性认识,恐惧感随之增加,导致无法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活动,因此,恐惧活动维度得分随着呼吸困难程度增高而增高;再者,此类患者需要家属的陪护,认为活动会产生呼吸困难而加重症状,增加照顾负担及医疗费用[11]。 故本研究发现,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恐惧活动状况需要改善,医护人员应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及活动指导,管理呼吸困难症状。

经Pearson 相关分析,呼吸困难信念与患者的焦虑状态呈正相关(P<0.05),患者呼吸困难信念越强、焦虑得分越高,说明心理状态越差。 在一般资料得到控制后,恐惧呼吸困难及恐惧活动对焦虑状态产生正性影响。 呼吸困难信念高的患者,普遍会采取静养方式予以应对,机体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呼吸肌及免疫能力得不到有效改善和提高,同样会对病情带来不利影响,但此方面内容并未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依然在沿袭错误的思维应对呼吸困难,导致机体功能越来越差,使呼吸困难症状加重,相应加重患者焦虑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mMRC 评分为3 ~4 分者焦虑评分高于2 分者(P<0.05),由上述结果可知,呼吸困难程度可影响患者呼吸困难信念,并使其产生焦虑。之所以得出该论断,原因在于随着医院注重人文关怀,深入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活动,患者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对呼吸困难重视程度随之提高[12]。 在呼吸困难急性发作时,患者机体血氧饱和度下降,使呼吸肌处于高度疲劳状态,由此所致损伤具有不可逆性,最终造成患者肺功能不断下降。 呼吸困难程度较高者表现症状加重,除缺氧状况较严重外,与焦虑有关,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后,烦躁明显,耗氧量增多,加重缺氧状况,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呼吸困难引起恐慌及濒死感,加重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在呼吸困难发生后形成反射性的恐惧心理,导致心理状态严重失衡。 本研究分层回归分析后,呼吸困难程度严重、受教育程度低、合并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状态有待改善,提示此类患者更易出现焦虑。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老年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机能恢复,改善其负性情绪[13]。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评定的结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

有研究指出,呼吸困难是一种多维度的主观感受,当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后,患者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等状态[14]。 在经历呼吸困难后,患者会对其形成灾难性认知,继而恐惧呼吸困难,为避免再次出现呼吸困难,患者会尽可能地减少一切与之相关的活动,最终导致肺功能进一步下降,从而加重呼吸困难[9]。经Person 相关分析显示,呼吸困难信念中恐惧呼吸困难维度得分和恐惧活动维度得分与焦虑得分呈正相关(P<0.05)。 呼吸困难信念中恐惧呼吸困难及对活动的恐惧并非不可逆,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与干预是可以改变的,而随着恐惧的减轻,焦虑症状得到改善,从而减少患者症状加重次数,减轻疾病负担。 因此,在疾病综合管理缓解症状的同时,通过个案分析、健康教育等方法,缓解患者对呼吸困难的焦虑心理,从而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各种干预手段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呼吸困难信念是焦虑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呼吸困难患者呼吸困难信念越强烈,越容易出现焦虑状态,因此,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动态评估患者呼吸困难分级程度及呼吸困难信念,并据此制订积极的心理干预方案及活动指导,从而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信念恐惧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为了信念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发光的信念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