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下篮球学、练、赛、评教学设计

2021-05-17 03:22周艳丽陈旭周珂
体育教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周艳丽 陈旭 周珂

摘要:教育部提出学校体育必须做到“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在课程一体化思想的统领下,建立多角度的课程评价体系。运动教育模式是模拟一个真实的运动季的教学特征,其教学理念与“学、练、赛、评”课程一体化高度契合,符合當前体育课程改革需求。本文解释了运动教育模式理念在“学、练、赛、评”中的优势,分析其教学设计原则,分别阐述运动教育模式中篮球“学、练、赛、评”的设计策略,为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内在统一、纵向衔接、灵活多样的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教育;学练赛评;教学改革;篮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3-0018-03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于2015年3月正式出台,提出日常体育课要具备“教材三个一”,指有单一的身体练习和以此为基础的核心组合练习、游戏等。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在2018年7月课程体系建设会议中指出,要求在学校体育课程一体化思想的统整下,在规范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施灵活多样、内外联合的课程实施途径,建立上下层级递进、角度多位的课程评价体系。运动教育模式贯穿“学、练、赛、评”,具有完备的课程体系。本文将基于运动教育模式中学、练、赛、评的运用设计篮球大单元课程,构建内在统一、横向一致、纵向衔接、课堂内外联动的课程体系。

一、运动教育模式与学、练、赛、评理念相契合

运动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 Model简称SEM)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Siedentop)提出的一种类似于培养运动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旨在为学校体育背景下的学生提供真实的、教育性的运动体验(Siedentop,1994)。目前已广泛使用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它包括完整的赛季(至少20节课)、团队、正式比赛、记录、季后赛与庆祝活动,每个团队中有特定角色,如教练员、裁判员、体能教练等。适合于多种项目的开展,尤其便于在集体项目中的实施以及在高年级中的专项教学。其学练方式具有结构化和情境化的特点,不仅有知识技能学习还有角色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责任感、团队凝聚力、决策能力等。此外运动教育模式有三个主要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成为具有运动能力、熟悉运动文化、具有运动员精神的热情的参与者(Siedentop,1994)。其评价体系紧扣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相一致。

“学、练、赛”是教学中基本部分的重要方法与手段,是课程的预设与教学目标的实施,而“评”是目的也是结果。《纲要》中显示学生学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练要求少讲多练,进行组合练习;课程需融入游戏或比赛;评价要实现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估的教学体系。运动教育模式体现了“教学三个一”的运动技能、组合练习与游戏比赛,评价具有可操作性,适用于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中“学练赛评”的应用(图1)。此外,运动教育模式采用“学中练、练中学、赛中练、评中学”循环一体,是“学练赛评”课程实施中可借鉴与参考的系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校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发展。

二、运动教育模式在“学、练、赛、评”中的设计原则

“学、练、赛、评”是教学中重要的促成抓手与落实环节。“学”的设计注重于学生多重角色的发展,设计多样化学习内容,结合练中学、赛中学、评中学的多视角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练”的设计结合应用情境,设计与比赛能力相关的层层递进的练习方法。“赛”的设计融入文化元素,采用整个赛季的方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几乎每节课都涉及游戏或比赛。“评”要突出学生发展为主体,评价设计对学生具有实用性,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论学生是否具有先天优势,都能够在评价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全面贯彻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

总的来说,教学设计原则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体进行多重角色设计,体现学生横向发展;基于情境化教学,提升学生运动兴趣与比赛运用能力;使教学安排纵向一致,形成课程教学一体化;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三、运动教育模式中“学、练、赛、评”的设计策略

(一)体验多重角色的“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于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而运动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以运动教育理论、团队学习理论、社会化理论相结合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以运动教育模式为基础进行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20节课(表1)。赛季前期进行分组,赛季中期是以提升比赛能力为目的教学设计,赛季后期是进行决赛与庆祝,不论是在哪个阶段都应以提升学生比赛能力为中心。除了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注重团队意识以及运动角色的扮演。横向拓展学生的认知水平、责任感、团队凝聚力、决策能力等,提升学生运动能力以及角色扮演中的学科素养。学生“学”的途径包括练中学、赛中学、评中学,通过比赛的情境发现自己的不足,例如一节课最后进行比赛,下次课学习上节课比赛时所欠缺的部分,以赛促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自主探究来提升学生的动机与兴趣。

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技能,它通过教师的直接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来实现。教师直接指导主要包括小组团队形成、成员角色分配、学生基本技能习得。直接指导的教学方式在运动教育模式中分配的时间比较短,主要分布在教学前期。合作学习是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团队间的自我指导,例如小组内为了获取团队胜利共同设计团队战术,为公平竞争共同设计公平竞争表以及决赛时啦啦队演出的排练等,这有利于学生团队凝聚力的习得。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矛盾,如何解决矛盾也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部分。伙伴学习主要是指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教技术水平不好的同学。此外教师布置课后体育作业,也可促进同伴之间相互学习。

(二)结合应用情境的“练”

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中的“练”主要针对于技术的练习,而运动教育模式的“练”是通过情境化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练习。例如篮球中的保护球能力、支配球能力、处理球能力与获得球能力。“练”的内容是针对比赛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如在上节课比赛中快速移动传接球中跑不快的问题,在下节课就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在练的过程中,其方式采用分组练习,运动教育模式的特点就是给学生进行固定的分组,通过组内合作学习与组间竞争的方式来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练习效果的检验不是教师评价,而是通过比赛的方式呈现,这也体现了教学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运动教育模式是模拟比赛情境的“学中练、赛中练”,有层次的阶梯式练习。学中练,体现了“学练三个一”的组合练习要求,不是追求单一的身体技术动作练习,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技术动作串联,使课堂上的练习变得更有效。例如在提升保护球的能力练习中通过运球+运球急停急起+半转身运球等层层递进,其目的是运用到比赛的情境中(表2)。除此之外在综合的练习中篮球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各种技术进行串联设计,如运球+传接球+防守+投篮的练习设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赛中练,是指通过比赛进行知识技能战术的练习,同样是有层次的阶梯性比赛。如从1对1到2对1,从3对2到3对3,从5对5的小型赛到季后赛、冠军赛。在比赛中练习技术动作整合以赛促练,让学生通过反思与主动研究,例如如何摆脱防守队员、如何有效地抢断球等,针对比赛中的不足改进练习。

(三)融入文化元素的“赛”

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是长期的技能学习到最后阶段的课程比赛,而运动教育模式通过融入文化元素以一种类似竞技运动的方式将比赛贯穿于课程之中。例如在教学之初的团队建设中设计队名、口号、每个人特色的“篮球外号”、比赛LOGO等。

比赛纵向贯穿于整个大单元教学,将其分为赛季前的热身赛促使团队建立、赛季前期的技能学习与比赛、赛季中期的运动能力学习与常规赛加之角色的适应、赛季后期的技术改进以及决赛和庆祝活动(图2)。在赛季开始前期首先进行知识技能与体能的测评,介绍运动教育模式,形成固定分组,设计队名、口号、团队目标形成团队文化。赛季前期学习基本运动能力、比赛战术、规则意识,课程中组织游戏或比赛检验之前所学的内容。在赛季中,学生的课堂学习开始于比赛,结束于从比赛中获得学习经验的实践练习;或者开始于实践练习,结束于比赛活动,比赛的所有胜负记录都计入总冠军比赛之中。在季后赛阶段,是每个单元教学的最后1至2次课,举行冠军赛或者邀请赛。最后,共同庆祝本单元课程教学的结束。在最后的庆祝活动中,与在单元结束时举行冠军赛不同,是包含所有学生的活动。例如设计三分球和罚球的比赛或者篮球技巧赛,规定所有参赛者至少参加一个项目比赛,来提升学生参与度。

(四)体现学科素养的“评”

评价是运动教育模式在实践中的关键部分(Siedentop eta1.,2011)。评价的目的是鉴别课堂效果、甄别学生学习情况,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衔接,在新的教学理念中评价的目的还包括对学生具有促进性的发展。当前对于体育课堂的“评”不仅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定量评价,关注学生技、能、学、练等定性评价,还要落实发展学生体育素养的评价。此外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提高实用性,让学生可以将评价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该评價的设计参考了运动教育模式的三个主要目标和Daryl Siedentop(2000年)运动教育的评价理念,对照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普修篮球课评价内容与方法将评价目标归为四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运动能力的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体育素养的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运动热情的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表3)。其特别之处在于评价学生技战术能力采用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观察性的《比赛表现评价工具》(Gam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arument缩写为GPAI)。该工具是通过记录学生在比赛中有球时的决策是否合理、技术执行情况是否有效、配合有球队员情况是否合理来计算学生在比赛中的运动参与、决策指数、执行技术指数、配合指数、运动操作等。有研究显示,它对学生篮球技战术水平测量有着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运动水平。此外运动教育模式的评价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与课外评价相结合,注重角色扮演、团队合作、公平竞争与责任感的发展,关注学生课后的锻炼表现、参与课外的体育活动与竞赛运动会情况,让评价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四、小结

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改善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符合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它与“学、练、赛、评”的思想路线高度吻合,具有完备的教学体系,可以成为学校改革具体实施的优化策略。建议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运动教育相关原则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比赛,并深入研究与完善评价体系,最大限度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