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理念背景下音乐服务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1-05-17 03:22王秋莎
体育教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策略研究音乐

王秋莎

摘要:健康第一是当前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发挥学校体育健身育人功能的核心理念。现代医学表明,人的身心健康很大程度取决于精神因素,音乐与体育自古以来有着密切联系,音乐愉悦感是搭建人类身心健康重要的心理调节。本文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准备活动环节、基本教学环节、结束教学环节等三个部分的教学特点与教学目标出发,探讨音乐的律动性、共情性、联觉性和情境性服务于各教学环节的策略。

关键词:音乐;小学体育课堂;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3-0034-03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发挥学校体育健身育人功能。在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大背景下,在体育课堂中运用音乐这种非语言性的审美体验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已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认同。随着音乐服务体育课堂的实践不断深入,体育与音乐在教学中如何结合的问题也越发明显,存在着音乐内容类型选取不合理、音乐播放时机把握不准确、音乐特色教学资源可获得渠道较少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小学体育教师对音乐要素理解不够,缺乏音乐理论相关知识的储备。故系统研究音乐作为重要教学手段,如何服务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一、音乐与小学体育课堂的关系

音乐是展现人类内在情感的有力工具,采用精神层面的关怀、娱乐化的形式,帮助学生释放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节奏、明亮的音色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具有调节作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是心灵的艺术,并产生于人的心理活动,好的音乐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可以把人塑造成好的或善的”。在生理方面,音乐通过听觉神经将声波输入到大脑神经中枢,从而刺激各个感觉器官分泌激素,促使身体各个组织细胞和谐运动,使身体处于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在心理方面,音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能唤起人的内心世界并释放情绪,最终重塑人的精神世界。音乐作用于人的情绪,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所起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音乐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碰到的技术难点,将学生个体内在不可触及的情绪转化成一种可见、可触的身体动作形式,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音乐服务于准备活动环节的具体策略

(一)音乐的律动性有助于增进身体参与

音乐的律动性是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倡导用身体控制、协调做出各种形态、幅度、力度的动作方式,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速度、节奏、情绪的变化。教师可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所倡导的身体随动力性节奏而律动应用于体育教学,把跑步教学与体态律动空间动作训练相结合。在旋律情绪的刺激下,小学生随着节奏或者音区变化而即兴式地大步走、跑步走以及变换步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音乐可以增进学生的身体参与,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音乐的律动性服务于准备活动环节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热身环节,对体育课教学有效开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小学体育课时长一般为40分钟,准备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8~10分钟。本着难易适度的原则和小学生体能相适应的原则,低年级学生准备活动应选择动作简单易学的徒手类。但是,徒手类准备活动的练习形式简单且缺乏变化,时间一长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因此,我们在设计准备活动时,可以将体态律动空间动作训练与徒手类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把音乐律动性以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应用到走、跑当中。

首先,教师要选取一首有显著高音区和低音区的乐曲。其次,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学生以两人一组,双方间隔一定距离面向而站,上身前倾,双手相扣,形成拱桥长龙;第二组学生以一字形排开钻入第一组学生的拱桥。当乐曲处于高音声部时,第一组学生双手相扣高高举起,第二组学生以跑的形式连续钻入拱桥;当乐曲处于低音声部时,第一组学生弯腰屈膝降低拱桥高度,第二组学生以爬行的方式连续通过。当遇到音乐停顿时,学生要保持姿势不动,而音乐再次响起时,学生继续钻拱桥。最后,两组学生还可以进行身份互换,重复一次。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利用音乐基本元素声音高低的关系开展准备活动,其游戏性和趣味性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刺激了学生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速度及交流速度,快速协助学生的神经肌肉活动达到较高的运动兴奋程度。同时,教师通过播放乐曲也更容易掌握时间,避免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准备活动时间过长、时间把握不均衡等问题。

三、音乐服务于基本教学环节的具体策略

(一)音乐的共情性有助于掌握动作技能

音乐的共情性指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当欣赏者接受音乐的声音信息及各种身体姿态信息时,身体中的镜像神经元发挥了共情效应,从而产生与表演者相同或近似的身体动作。当声音运动的力结构与我们大脑当中已有的身体运动的力结构相同时,身体的情感反应就会出现;当我们随着音乐的表情运动而不由自主地摆动自己的身体时,会发现其他主体与自己有着相同或近似的身体反应,这表现了审美主体间的身体共情能力及状态。最近的神经学研究更为深入地揭示了这一过程:“我们感知到他人处于特定的情绪状态时,能通过顶内沟、顶下小叶的镜像神经元系统把感知到的视觉、听觉信号传达到加工情绪的脑岛、扣带回及加工躯体感觉的SⅠ、SⅡ,激活这些脑区,产生对于所感知情绪的内在模拟,从而产生共情。”从主体间身体共情能力角度来看,当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时,會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的节奏运动,会更容易出现与教师主体相同或近似的身体反应。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借助音乐审美主体间共情效应,学生会较为顺利地完成复杂的技术动作,增强节奏性和协调性。音乐审美受特定文化语境制约,可以播放一些学生熟悉并喜爱的儿歌,学生的听觉系统会产生更为强烈的镜像神经元,进而出现较强的身体共情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

(二)音乐的联觉性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音乐的联觉性指在聆听乐曲过程中,由一种感觉引发多种感觉器官产生相同感受的心理现象。学生经常要对同一动作进行重复训练,容易产生厌学的负面情绪,所以需要音乐的介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教学质量。联觉是重要的音乐体验,联觉一词来自于希腊语,原意是同时感受;当学生碰到技术难点时,将音乐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听觉感官的刺激调动视觉、嗅觉到触觉等多感官产生联觉的心理反应,潜移默化地把联觉能力带入到学生战胜技术难点当中,帮助学生有效克服身体的生理惰性,有效调动身体机能尽快进入良好状态,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三)音乐的共情性和联觉性服务于基本教学环节

基本教学环节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内容的关键部分,也是掌握相关技能动作反复练习的教学过程。在立定跳远教学案例中,教师可以将音乐共情性和联觉性应用到基本教学环节当中。

首先,教师在《小青蛙找家》歌曲的伴奏下分解示范立定跳远的具体动作过程:准备阶段手臂摆动和身体重心变化;初步阶段双脚同时用力起跳;腾空阶段利用摆臀和蹬地,提高跳跃能力;落地阶段屈膝缓冲、平稳落地。其次,教师用语言提示法对这四个分解环节进行一一对应的解释:准备阶段可以让学生扮演多种小动物体会双脚连续跳;初步阶段引导学生想象火箭发射瞬间体会双脚用力起跳;腾空阶段用1上、2下、3起跳的顺口溜体验一摆臂、二蹬脚、三协调用力跳;落地阶段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袋鼠屈膝缓冲、落地轻巧。最后,教师播放《小小雨滴》《Rocket Has Launched》《快乐的农夫》《动物狂欢节:袋鼠》这四首乐曲对应立定跳远四个阶段,组织学生分段重复练习。歌曲与教师分解示范所形成的听觉和视觉画面的二元联觉有效刺激了学生身体的共情效应。在音乐节奏的驱动下,学生的镜像神经元受到刺激,会更容易模仿与教师相同或近似的身体动作,此外二元联觉也触发了学生更多感官如嗅觉、触觉的刺激,引导学生快速联想记忆。

四、音乐服务于结束教学环节的具体策略

(一)音乐的情境性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音乐的情境性指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依赖心理活动机制的基本原理,创设适宜的音乐情感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习者的情感主动参与认知活动。学生在学习难度较大的新技术动作时,由于担心达不到教师所提出的要求,难免会产生紧张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话,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健康。心理学定义情境是有着一定的生物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对人体和人的感情有直接刺激作用。认知的方式、过程、结果都与情境紧密相连。在学生碰到教学难点感到泄气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优美而舒缓的乐曲,让学生的内心情绪随着音乐逐渐变得平缓稳定。恰当的音乐情绪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对缓解学生的紧张和焦虑能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当然也对培养学生努力战胜困难的坚毅性格起到促进作用。

(二)音乐的情境性服务于结束教学环节

体育课结束部分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身心尽快恢复至安静的状态,把学生心率脉搏降至90~120次/分才符合运动生理要求。经历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后,学生机体处于较高的兴奋状态,普遍会感到肌肉酸痛,需要身心放松及时缓解,避免对下一节课的学习造成影响。但从研究可知,经历放松活动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率仍在140~160次/分,处于中等强度的心率水平,当然这与结束部分安排的时间较短有关。因此教师需要重视结束部分,时间上可分配5~6分钟,并将音乐情境性应用于这个环节营造放松的氛围。

首先,教师可联系教学内容,规划相关的放松形式。比如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形式的跑,如慢跑、快跑、接力跑等,学生运动负荷量大,下肢容易发酸,身体也会感到呼吸急促、憋闷。在结束环节教师应选择下肢放松的动作,播放慢旋律的音乐,运用音乐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听音乐慢走两分钟;然后再转变成快节奏的动感音乐,让学生按摩腿部,缓解下肢疲劳,使学生放松恢复到安静状态。在《乘着歌声的翅膀》歌唱般旋律和幻想性音乐情境双重作用下,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会随着柔和的旋律线条逐渐变得平缓稳定。其次,根据运动后肌肉和韧带的静力性拉伸方式,对减轻肌肉酸痛和僵硬、促进肌肉中乳酸的消除有良好的作用。教师可将静力性拉伸练习与学生生活元素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方式的不同,借助音乐情境性,创设欢乐的音乐情感氛围。民谣《小鸟学我做操》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喜爱运动的淳朴天性,“我把腰儿弯弯,它把尾巴翘翘”歌词幽默诙谐,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提高柔韧性和协调性,主动参与放松活动。

五、结语

健康第一理念和课程改革赋予学校体育新的使命和意义,而音乐服务于学校体育课堂对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健康育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改革小学体育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非常重要。音樂服务于小学体育课堂符合体育教学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本文将音乐律动性、音乐共情性、音乐联觉性和音乐情境性服务于体育教学具体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独特作用,但想恰当选取音乐、合理应用音乐仍需要体育教师们不断实践与总结。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课堂策略研究音乐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音乐
谈如何在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谈在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
趣味田径运动引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实践研究
试论尚美引领下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实践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