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十年首亏快递行业发生了什么?

2021-05-18 02:06蔡晓臻
人民交通 2021年9期
关键词:王卫价格战顺丰

本刊记者 / 蔡晓臻

4月9日,顺丰控股的股价一字跌停,而4月12日,在顺丰董事长道歉后,股价依旧没有起色,收盘跌超9%,一度跌停。这一切源于4月8日晚间,顺丰控股披露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亏损9亿至11亿元。

而在当天的顺丰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卫表示:“首先跟股东做一个道歉,因为我认为第一个季度真的没有经营好。”他还称在管理上有疏忽,类似的问题不会出现第二次。

顺丰,这个快递行业一哥为什么突然大额亏损?

顺丰的前世今生

提起顺丰应该没有人会不知道它,但是要了解顺丰,那就不得不先认识一个人——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卫。

顺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为

1539.87亿元

同比增长

37.25%

王卫,1971年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家庭背景算是很不错。

在王卫7岁那年,全家人迁居香港,但是这次迁居也使家庭生活条件急剧下降。因为父母学历不被承认,导致他们不得不从事低端职业养家糊口。高中毕业的王卫没有选择继续读书,而是在香港做小工。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当上了“水客”。“水客”的诞生始于民间的互助,往来香港和内地的人士为亲友携带信件和货物,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职业。严格的说,在当时也是一种“灰色职业”,但是王卫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然而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1992年,邓小平南巡为王卫带来了机遇。香港的制造业北移,8万多家制造业企业迁移到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了5万多家。企业进入到了内地,两边的货物、信件往来也快速增加。于是,王卫开始实施自己看到的商机。

1993年,23岁的王卫拿着和父亲借来的10万元成立顺丰速运,他在香港砵兰街租了几十平米的店面,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据说当年王卫亲历亲为,和员工早出晚归用背包、拉杆箱运货,人称“水货佬”。

从1993年到2020年,27年过去,顺丰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快递巨头。市值方面,3300多亿的顺丰,相当于8.5个韵达、10个圆通、25个申通,“三通一达”加起来都没它大。在民营阵营中,顺丰无疑是快递之王。

顺丰控股在今年3月17日晚间披露年报,年报显示:顺丰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539.87亿元,同比增长37.25%;归母净利润73.26亿元,同比增长26.39%;扣非后净利润61.32亿元,同比增长45.74%;业务量81.4亿件,同比增长68.5%,市占率提升至9.76%,较上年提升2.15个百分点。

从年报中不难发现,2020年,在新冠疫情、价格战、电商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顺丰依然稳居业内龙头宝座,财务状态也保持了较为稳定、健康的态势。

强势的业绩叠加2020年全球大放水机构热衷白马股,让顺丰股价走出一轮3倍涨幅,股东人数也是翻倍上涨。截至今年2月底顺丰股东总人数已达16.5万,比去年同期翻了1倍还多。

从10万元白手起家,到3300多亿市值,今昔对比,顺丰跨越了万水千山。

十年来第一次一季度亏损

2021年4月9日,顺丰控股开盘一字跌停,报收于72.72元。股价大跌的原因离不开顺丰控股在4月8日晚间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顺丰第一季度净亏损将达到9亿至11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9.07亿元。受此影响, 4月12日,顺丰股价继续大跌,甚至一度跌停。成交量超100亿,创历史新高。对于一季度亏损,顺丰董事长王卫做出了回答,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回应。

下面是王卫的回应原文:

先跟各位股东做一个赔礼道歉,因为第一个季度我们没有经营好,我确实是责无旁贷,我也是认为我在管理上是有疏忽的,这是我想要表达的歉意,这几个原因的确是有我们不能预计到的:

第一、一季度的时效件增速不及预期,应有的利润没有出现;叠加经济件的增长,造成了成本虚高,这是造成亏损的一部分原因。

第二、春节期间的运力保障成本较高,而时效产品业务量的不足,这一差额导致了较高的成本投入。

第三、今年响应政府原地过年的政策,给员工春节加班补贴接近10个亿,比原来的预期多了3至4个亿,这是我们预期之外的。

第四、去年积极发展新业务,为了持续获得市场份额,每个事业部都在建立全套的管理底盘和资源底盘,最后也换来了不错的增长。而在快速发展中,公司开始意识到一些短板,例如本应发挥协同效应的场地、车线、人力和系统架构的共享都不够,因此公司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筹划融通,积极整合。而在整合短板和发挥协同效应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重叠成本。这些是预期之中的。

综合以上,公司在数字化管理和业务规划上存在一定提升空间,在不同的业务板块当中怎么去更好地从产品运营模式跟资源配套的整个环节间产生规模效应。在一季度时,刚好是这些问题相互碰撞的爆发点,未来公司将形成更好的防范机制和应对措施,未来我们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顺丰控股投资者关系总监陈希文也对一季度亏损事件发表回应:“一季度(亏损)不是长期的问题,只是我们投入一下加大了,二季度利润会好起来。不用太担心,基本面没有太大问题。纯粹是业务量太多了,我们也投得太快了,导致(利润)一下就下去了。”陈希文表示:“运力很多是租用的,价格波动,一下贵了很多,我们始料未及。还有件量变化方面的影响。目前(运输)网络刚性成本比较多,有些件量没有预期多,摊分不均匀。”

以上解释简单来说就是,业务量太大了,加上投资太快,利润就下去了。不过,从4月9日开盘顺丰股价直线跌停来看,资本市场对这份解释并不买账。如今的股价较年前的高点相比,已经缩水超40%,顺丰总市值累计蒸发超2000亿元。

对于这次顺丰股价大跌,有相关人员认为:影响顺丰的根本不是同行,而是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等等的迅速发展。但是,上海交通委邮政快递专委会副主任赵小敏针对这一观点表示,“电子发票、电子合同,并不会对顺丰业务造成太大影响。”他认为,从电子发票2012年开始试点,到2019年底,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国家加快电子发票的推广应用,这一进程是不断推进发生的,影响并不会突然爆发式体现在今年的某一个财季。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快递平均单价为10.55元

同比下降10.6%

争夺下沉市场 快递行业内卷严重

近年来,快递行业单票价格持续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快递平均单价为10.55元,同比下降10.6%。各快递公司的平均快递单价均出现下滑,顺丰快递平均单价为17.8元,同比下降18.9%;通达系企业单价降至2.2至2.3元,降幅高达20%至30%。整体降价近三成,降幅已经非常大,部分快递企业已经很难赚钱。而“后浪”不断入场的“自杀式”价格战行为,无疑让整个市场雪上加霜。

就在顺丰股票跌停的当天,浙江省义乌开出了两张罚单。4月9日,义乌邮政管理局人士确认,因“低价倾销”,且整改未达要求,百世快递、极兔速递被整治,主要措施是停运部分分拨中心,已于当日执行。

极兔是谁?

2019年底,极兔收购了上海老牌的快递公司龙邦速运入局国内市场,通过投资控股上海龙邦速运,极兔直接获取了快递经营资质和网络,同时学习东南亚发展经验,借力OPPO国内的销售网络和物流需求,于2020年3月起快速起网。进入国内市场后,极兔速递在B端层面靠着拼多多和苏宁保证了基本的订单量。同年4月,极兔已接入拼多多、当当网、苏宁、有赞等十一家电商平台。同年9月,极兔网络实现全国省市覆盖,目前极兔在全球拥有近35万名员工。2021年1月,极兔的日订单量已经突破2000万大关。从0到2000万,极兔只用了一年。而顺丰、通达系做到这个数字,均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近期有消息称,极兔刚完成一笔18亿美元的融资,由博裕资本领投、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跟投。投后估值达到78亿美元,超过圆通、申通、韵达等老牌快递公司,目前仅次于顺丰(约506亿美元)、京东物流(外界称400亿美元)和中通(241亿美元)。有相关人士表示,极兔计划在美国进行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IPO。

极兔入局之后,将价格压缩到了极致,并借此快速抢占市场。以跨省快递单价计算,极兔快递价格普遍比通达系最低价还要低2元左右。

极兔为什么可以发展的如此迅速?

价格战永远打不腻。菜鸟系一向以货源优势,打压快递的定价权,因此可以将快递费做到很低的程度。菜鸟的策略目的明确,就是以低物流费用提升消费者在淘宝、天猫上的购物体验。

但是极兔入局之后,将价格压缩到了极致,并借此快速抢占市场。以跨省快递单价计算,极兔快递价格普遍比通达系最低价还要低2元左右。有消息称,3月底极兔把快递行业单票价格历史性地击穿了1元关口。目前极兔在义乌最低可以实现单件8毛钱,而义乌当地行业普遍的价格在1.3至1.5元之间。

以低价吸引客户,在占领市场、培养用户习惯和粘度之后,再把价格提高,这种熟悉的打法与许多互联网公司和早年的“通达系”如出一辙,而且他们几乎都验证了这个模式的可行性,业内也普遍认为,“价格战”是市场无序时最容易达到目的的竞争手段。

据2021年1月快递服务业务经营数据显示:顺丰、圆通、申通、韵达的快递业务单票收入分别为17.26元、2.38元、2.51元、2.23元,同比降幅分别达到12.4%、19.3%、23.9%、22%。在海外上市的中通虽未单独披露单票收入,但公司CFO颜惠萍表示,2020年中通也将单票价格下降了约20%。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2021年3月在电话会上表示:“2020年四季度极兔的占比迅速提升,整个行业中每家的市场份额都被极兔瓜分了一部分。”

现在整个快递行业的价格不是快递行业掌握着,是电商利用自己的货源优势,打压快递价格拥有定价权。

极兔这样强势入局对快递行业有什么影响?

极兔从入局开始不断打价格战,它的这种做法不断地搅动着资本市场。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过度的价格战也在内耗彼此。根据安信证券近日发布的快递行业一季报前瞻,2021年一季度,整个快递行业的基调都是“短期业绩承压”——“行业价格竞争、快递企业扩大投入、去年同期成本红利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快递企业面临业绩压力”。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会长徐勇分析,现在快递对消费者的价格并不低。只是对电商比较低,量越大价格就越低。“现在整个快递行业的价格不是快递行业掌握着,是电商利用自己的货源优势,打压快递价格拥有定价权。第二点是快递要提质增效,未来可持续发展非常艰难。”

“从去年开始陆续有快递企业倒闭,因为撑不起价格战,价格战的背后是什么?是资本在支撑,是在烧钱。如果上市的话,就是烧股民的钱。能量守恒定律,就是一定会转嫁给有一方去买单,最后谁买单,肯定是股民去买单。”徐勇说。

赵小敏表示,快递行业“以价换量”的竞争模式有可能在今年的七八月份有所转变,因为有几个临界点:第一,无论怎么降价,份额都不会提升;第二,降价了网点就会系统性出现危机,波动性非常大,拖欠工资、破产、跑路等等这些;第三,通过不停的降价,公司的负债、现金流都会受到很大的挑战;第四,是关于社保、关于最近的绿色化问题。

顺丰为抢占下沉市场,参与了低价“内卷战争”,最终影响到了利润。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顺丰此次跌停也显示出了行业困境。

“价格战”为何经久不衰

价格战一直都是快递企业竞争绕不过的坎,这些年来在价格上的竞争是有过之而不及。就在2020年疫情期间,一轮义乌“最低0.8元发全国”的消息就引爆了整个行业。如今,几大快递企业的成绩已经出炉,顺丰从去年1月的单票收入19.7元下降至16.94,圆通从2.94元下降至2.21元,韵达和申通的单票收入也下降了1元多,从成绩中也可以看出,价格不断在下跌。

这场价格战也延伸至了2021年,毕竟各种优惠产品、科技等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降本增效,让企业们在价格上还有一定下降的空间。而且加盟制网络丰网、极兔、众邮才入局不久,他们将继续搅动市场的价格,进而在接下来的一年让价格战表现得更为残酷。

数据显示,韵达、圆通在2月份的业务量,同比增速超过100%,即便是顺丰控股,业务量增速也达到47.16%。由此可见,价格战见效非常快。价格战带来的内耗,已经令这几家感到心累,而突然杀出的极兔,更是令“内伤”雪上加霜。

价格战表面上看对消费者有利。消费者能以较低的成本寄快递,但对其他方面伤害却是巨大的。价格战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末端配送的服务质量在下滑,网上投诉快递送货慢、损坏、丢失、快递员态度恶劣等的比比皆是。

其核心原因是价格战动了快递员的蛋糕。有媒体曾根据多方信源划了一个饼图,如果消费者付出10元快递费,那么揽件网点会收3元,城市内分拨费用是0.6元,运到分拨中心需要运费0.3元,此外快递公司总部要收取1元面单费、2元中转费、1.5元派件费,最后落到快递员手上的派送费只有1.6元。

快递公司要打价格战,由于中转费、分拨费等的降低依赖设备和技术的效率提升,需要长期投入,并且费用相对固定,最终被优先挤压的自然是快递员的派送费。也就是说,快递链条尾部的网点和快递员成了价格战的替罪羊。

为了在夹缝中生存,提高派送效率,快递员不经客户同意就将快递放入快递柜或驿站,成了心照不宣的“偷懒”法则,而这也导致了消费者的不满。一些人不明就里把矛头指向菜鸟驿站等代收点,却不知道快递末端服务做不到单单上门。当然菜鸟驿站也很委屈,表面看快递员私下放入驿站是给驿站站长带去了一些收入,但也容易与客户产生纠纷投诉。

价格战在未来或再难持续。据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指数研究室主任、大数据实验室副主任刘江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快递业同样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速转变。经过前期的价格战,市场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二三线快递企业逐步退出或者向专业化转型,电商快递市场结构将由垄断竞争向寡头竞争转变;其次是质量驱动。对比欧美地区的发展经验,刘江认为我国快递业在价格持续触底后,将会迎来服务质量快速提升的阶段。快递企业上市后,持续加强运输能力、处理能力及信息化投入,纷纷开始向重资产转变,加盟企业加快分拣中心自营化和车辆自有化,更加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再次是增长动力。国家邮政局提出“两进一出”的发展思路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发展面临更加广阔的空间。

可见,价格战虽然仍是快递企业们难以绕开的竞争范畴,但或将不再成为他们主要竞争的手段。毕竟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获益不明显也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接下来快递行业或将转移竞争点。

猜你喜欢
王卫价格战顺丰
山西顺丰鼓励有技能的快递小哥返乡创业
Cartoons
不打价格战也能赢得漂亮! 2020年虾苗企业要打的是价值战
顺丰王卫:不吃亏就做不大
沉着应对价格战 创新引领行业良性发展
“顺丰”快递的成功之道
王卫:成功没有偶然,态度决定一切
品牌意识成就今日顺丰
谁是“马云最佩服的人”
顺丰王卫:成功并非来自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