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策略研究

2021-05-18 08:41山东省平邑县实验小学尹波
家长 2021年14期
关键词:隐性法治道德

□山东省平邑县实验小学 尹波

现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未来的人才,因为小学生才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目前针对小学生开展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现状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忽视了隐性教育的作用。隐性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间接的、无计划的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隐性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必要性

(一)社会对公民的道德水平的要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公民对道德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为了培养小学生成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小学教师应该注重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想的培养,让小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以此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健全,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个时候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就能够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起到好的作用。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大家排好队》一课,认识到在乘坐公共交时应该遵守秩序排队。《大家排好队》一课中所学习的内容,都是与每一位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容易。针对小学生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从辅导小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其将逐渐地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也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健全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健全,习惯了听从教师和家长的教导,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时经常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采用隐性教育的方法来推动课程的进展。这样,既能让小学生理解课程的内容,也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学一年级的《花儿真美丽》一课时,可以通过带领同学们去课外亲自接触花儿草儿,观察它们的样貌和生长特点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开展道德法制课程时开展隐性课程的方法

(一)设置隐性课程开展的环境

小学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都是以教材作为基础,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开拓隐性课程开展的环境。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本中存在大量与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都息息相关的案例,同时这些案例蕴藏着丰富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些生活案例作为开设隐性教育的材料,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层内涵。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应时刻留意身边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或素材。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内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或PPT 等丰富多彩的方式来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小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给回答正确的学生提供小礼品来激励学生在课上积极地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能让小学生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也能让教师了解小学生的听讲情况。教师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实施提问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表现,这样的做法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这也是隐性教育开展的最好体现。

(二)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提升隐性教育的效果

教师在讲课之前应该做好备课工作,针对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设计好教学计划。教师设计的教学计划应该以学生的掌握为目的,为开展隐性教育提供机会。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健全,教师应该适时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应该积极地为小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让小学生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所遇到的情况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运用进来。隐性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是否正确,教师也应该积极地挖掘适合开展隐性教育的场景,利用课堂内容与教学环境全面地开展隐性教育,这样既可以满足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需求,也能够提升隐性教育的质量。

(三)课本与实际相结合,为隐性教育创造环境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殊性就在于教授的内容大部分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的开展时可以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实际例子中进行隐性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在课程的实施中随时发现可以开展隐性教育的时机,为隐性教育创造环境。教师应该做到全面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为以后在课程的开展中实施隐性教育提供条件。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自己提出观点,教师不直接告诉对错,通过间接引导来让学生认识到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对课本内容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这也是教师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隐性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考与讨论,既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够提升独立思考能力,这也有助于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作为小学生健全心智的重要阶段,学校、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对其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往往不够成熟,因此,教师要采用能被小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正确的引导来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隐性教育作为开展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师应该更好地将其利用起来,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让小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隐性法治道德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