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05-18 08:41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清水镇一心小学刘敏君
家长 2021年1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评价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清水镇一心小学 刘敏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延展和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注重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众所周知,优秀的教学评价能够具备激励、诊断、引导、补充等多种功能,堪称当前各阶段教学工作的灵魂所在。但现阶段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实施的教学评价仍旧较为传统、落伍且单一,这就导致教学评价无法做到客观化、科学化、精准化,教学评价效果也无法得到全面的展现。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大环境下,如何有效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面临的各种问题,已然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认真思考和仔细探究的一个重要教学课题。

一、解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一个广泛的教学评价参与主体

客观而言,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具备多元化特征,其中涵盖了教育局、各级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本科目教师、其他科目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整个体系中,来自教育局以及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意见无疑最为重要。课堂教学是各级学校特有的教育活动,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作为主要教学管理者,其全权负责整个学校人才培养以及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学校管理部门一旦处在核心位置和绝对权威地位,便很难形成教育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多方进行交流、互动的评价体制,尤其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具备较为特殊的德育性质,其课堂教学评价应当与其他科目进行区分。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在传统上过于注重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各项评价,作为课堂主动参与者——初中生却经常被忽视。这种评价体系和模式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效果必然会缺乏全面性。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对象不够全面

实事求是地讲,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评价对象主要分为两大内容: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但实际情况却不够乐观,学校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过程中的评价对象不够全面,学校往往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显而易见,这种评价结果必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此外,相当一部分的初中学校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过程中,也会忽略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总结与评价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价。这些现象都会在客观上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的结果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三)道德与法治评价方法应用不够科学

当前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最常见的教学评价方法就是学校组织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领导以及其他教师先进行听课,然后进行教学评估。这种教学评价模式显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且过于单一化和传统化,根本无法全面评价出一名教师真实、客观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综合水平,还缺乏一定的公正判断,经常会在某种程度上让一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单纯意义上的追求高评价而忽略和“牺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毫无疑问,这种落伍的评价方式也对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改革产生了一定的阻挠和妨碍。

二、新时期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质量的三大对策

(一)教师应全面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想要全面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质量,教师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参与到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中去,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进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通过直接参与教学评价,初中生也会较为深刻地领悟和感受到自身学习状况和评价要求之间的客观差距,进而发现学习上不足与缺点,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完善和提升。这种方式对于全面提升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举例说明,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国人中国梦》一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组织一次“中华礼仪文化大赛”,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和能力积极参与其中。比赛可以涵盖仪态礼仪、谈吐礼仪、仪表礼仪以及电话礼仪等不同方面的礼仪展示。学生也可以通过诗歌、舞蹈、演唱的方式,展现“中国人,中国梦”这一伟大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为评委,并且对每个节目打出合理的分数,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和评选,最终选出“最佳口才、最佳舞蹈、最佳仪态”等不同奖项。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促使他们全面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当具备怎样的文化知识、文明礼仪以及文化修养,从而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这对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二)教师应让教学评价内容更加多元化

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教育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已经全面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固化、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应当在教学评价中从情感态度、实践能力以及思维发展上给予学生综合性的评价。与此同时,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也需要进行综合考虑,考察教师能否采用科学化、合理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举例说明,道德与法治《师生之间》一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师生交往和师生情感的构建”这一话题进行一定的交流与探讨。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意见反馈,在此期间教师需要虚心接纳和聆听学生的想法和态度,进而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且能够通过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发现自身教学上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学生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和亲情化的交流沟通与互动体系的影响下,不但能够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而且能够通过与教师真正的沟通与交流,树立学习信心,激发自身潜能,全面提高自身对于学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客观上让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得到质的提升。

(三)教师应当重视多层面教学评价方式

除了上述两大有效教学评价策略之外,教师在日常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教学评价总体效率与水平,还需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并且教师需要从不同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与情感体验中给予每一个学生更为直接的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学生自评等多层面的教学评价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全面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质量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教学评价实践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创新,力争寻找到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评价策略与方法,力争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评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