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2021-05-18 08:41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郊小学王春妮
家长 2021年14期
关键词:教化道德德育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郊小学 王春妮

家庭既是学生的诞生地,又是他们成长的根据地,对孩子的重要性自是无可替代的。在孩子成长中,家庭的亲情影响力十分巨大,其内部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孩子也源于亲情信任而不设防便乐于接受。每个家庭对其孩子无论指导要求,还是教育熏陶,无论强力制约,还是潜移默化的感染渗透,都胜过任何外力作用。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尚未具备足够的分析辨别力及自我把控力,此刻,家庭教育和指导协助便极其重要,或茫然无措,或仓促草率,或犹豫不决,或将错就错……这时孩子渴望得到的帮助首先考虑的是来自于家庭。故而,探究中小学生的德育,势必要以影响力强大而又持久的家庭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

时下最具有争议的助人为乐反遭讹诈事件似乎屡见不鲜,也不断引发全社会舆情的强烈地震。有人在你身边跌倒了,你去扶一把,这是多么简单明了的举手之劳和不假思索的选择,可是,当被搀扶者不但不感激道谢,而反咬一口,栽过于你时,你是多么的冤屈,更是多么得悲愤啊!不伸援助之手,你就要面对道德的折磨和责难;伸以援手却又横遭陷害,“跳进黄河洗不清”。面对如此现实,你该如何给孩子以合理的解释,正确的引导?如果我们用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告诫孩子不要蹚浑水,要明哲保身而赶快离开,那若干年以后我们的社会将是怎样的自私冷酷!如果我们能以成人的良好道德垂范给孩子,并指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说明讹诈虽然存在,但瑕不掩瑜,社会和人心总体还是好的,我们都有责任让社会和人心趋向完美,而不是向恶势力投降。孩子面对合乎情理的解释以及社会提供的免费早餐、免费书本、免费义务教育,不但会欣然接受这一正能量的观点,而且还会成为正能量的代表人物。因此,只有我们敢于把社会最真实的一面无保留地展现在孩子面前,他们内心才会存感恩之情,拥正能量之力,他们的道德水平才会居高难低,完成这一教化使命的最关键的对象就是和孩子息息相关的家庭,因此,笔者认为,孩子的道德问题首先表现为家庭教育的问题,良好的家庭教育最低限度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一、家庭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孩子的行为受其是非观念的引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家庭给孩子播下正确的是非观的种子,孩子自然会抵制错误,不逾越规矩而妄为,做事有原则,行为有方向。倘若家庭给孩子灌输的是错误观念,那么他们就会在不正确的观念引导下以谬为荣,寡廉鲜耻。家庭是非观可以造就孩子,也可以毁灭孩子。

笔者以前教书时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十一岁,读小学四年级,由于他是家族中的独生子,所有家庭成员都把他视若掌上明珠,两个家族的四位老人和孩子的爸爸妈妈对其百般呵护疼爱,他因此长期娇惯成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不但从不参与任何力所能及的班级体力劳动,还常常欺负其他同学,他成为师生共同的头疼人物。对此,其家人听闻之后不以为意,还百般袒护。当然,他们班上也不乏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优异,为人处世也深受大家欢迎。笔者通过仔细探究,发现这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道德表现也同样出彩,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身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家庭为基石。好的家庭总能及时地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是非观念,家长也能严以自律,注重身教垂范,如此教育,孩子能不健康成长?

二、家庭德育重在坚守

有些家庭对于孩子的德育教化重视不够,除非发生了严重的不合乎道德要求或伤害到自己或家庭的事件,才会无法回避地去面对,要么劈头盖脸一顿骂,要么生硬肤浅地说教发泄,很少从道德层面给予孩子以引导教化。对于孩子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错误则漠然视之,疏于有效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道德育化要始终紧抓不懈,并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规范,以使孩子的道德水平在良好环境中得以发展。对于孩子所处环境里发生的关乎道德的事件,家长应该及时进行分析评判,以此巩固和强化德育成效。如果让家庭教育只是沦落为空泛的说教,而不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训育,那么,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会成为“光说不做的假把式”。当下不少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同理心,在这种情况下,多美丽动人的说教也只是过耳之风,难留德育之痕。所以,家庭育儿必须要有滴水穿石的坚持,方能收到预期的结果。

在对孩子的道德培育中,家庭成员的道德垂范更具有不可替代的说服效果和教化效果。在学校,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头绪繁多的其他工作,况且人的精力和可支配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势必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但父母却不一样,他们具有先天优势,是孩子最早接触又终身不离不弃的人生导师,加之亲情血缘的纽带作用,所以,如果他们能带动全家人去信守正确的道德观念,用自己的实践行为去捍卫证明道德,这将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德育手段。德育是一个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任重道远的舒心工程,没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就会随时功败垂成。

三、结语

总之,道德的形成具有地域特色,但道德没有僵死的国家界限,也不受时间限制。所以,我们要坚持自己民族道德标准,同时也要善于接受外来文化中优异的道德观念,并与时俱进地去推动道德的发展和提升,给孩子的内心世界点播最优秀的道德良种。也许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人们会发现道德界线和自己的利益诉求存在冲突,此时,我们就不能轻易逾越道德底线,而应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以此化解利益与道德的矛盾,让道德成为人生的朋友而不是冤家。道德在楷模。用美好的道德成为自己最大的财富和最美的形象。小则是家,大则为国,没有家庭德育的成功,就难难有素质优秀的国民,没有优秀的国民,就没有国家灿烂辉煌的未来,德育从来就不是一件家庭琐事,德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猜你喜欢
教化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秋夜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