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的方向与选题就在你近旁
——摄影评论家孙振军访谈摄影名家王福春

2021-05-19 04:02孙振军王福春
海峡影艺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峰雪乡纪实

孙振军 王福春

孙振军:为什么你的外表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有什么秘诀?

王福春:人生要有爱好,你的生活才有趣;如果没有爱好,活得就平庸乏味。摄影是我一生的至爱。摄影激活了我的生命,让我活得精神,活出了真实的自己,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

我是东北绥化人,生于1943 年。3 岁失去母亲,5 岁失去父亲,是哥哥、嫂子将我抚养成人。初中毕业我考上了铁路司机学校,自此与铁路结缘。1965 年我又应征入伍。因为我画画很好,进部队不到一个月,被调到团俱乐部做电影放映员。1970 年文革后期我被分配到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树车辆段车电车间任车电钳工,由于我能写善画,又被调到工会做宣传干事。

1977 年文革结束才开始接触摄影。但那时内心总觉得摄影只是一门技术,而美术才能称为艺术。后来因为工作便利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发现摄影在记录真实影像方面比绘画更加快捷,所以我对摄影产生了兴趣,渐渐放下画笔,拿起了相机。

可以说,摄影我是半路出家。1984 年我为了摄影调到哈尔滨铁路局科研所当专职摄影师。是摄影打开了我的第三只眼睛,让我重新认识了自然、社会与人,同时也认识了自己。每当相机的世界与我心中的世界重合时,都令我心动不已,因为它融入了我的感情,凝固了我对生活的爱恋。于是我一次次在列车上行走,拍摄了火车上的中国人的千姿百态,记录了铁路无法忘怀的那段历史。

孙振军:摄影界评论界乃至广大读者,提起你的名字就能联想到《火车上的中国人》,对这种评价你认可吗?如果用你自己的眼光来看,之后所拍摄的专题是否都不如《火车上的中国人》好?

王福春: 大众的这种观念我没有办法否定,因为《火车上的中国人》已经成为我的符号,虽然我在其后还拍摄过很多专题,好像大家都认为没有《火车上的中国人》好。

对于一个专题的好坏,需要看站在哪个角度去评论。毕竟艺术评价没有准确答案,好与坏是相对的,各有各的优势。2010 年央视邀请我上春晚讲述了火车上的中国人30年,一下让我“火”了。过去是摄影圈里知道我,那之后很多百姓都知道我了,喜欢我的《火车上的中国人》。我的作品没有给他们带来伤感,反而给他们带来了难忘的记忆。

现在我到火车上拍片,总有人把我认出来:“你是拍火车人的摄影师吧?”这让我欣慰,有一种当明星的感觉。

孙振军:当年你是有意识地在重点拍摄《火车上的中国人》吗?

王福春:刚开始是无意识的拍摄。因为我是铁路职工有免票,每天乘火车上下班通勤,看见车上有好玩的有趣的瞬间就顺手拍下来。积累了大量的照片,冲洗出来后觉得很有趣很有意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所谓的专题、纪实、策展人一说,自己觉得很好,就一直坚持拍下来了,后来也开始有意识地想要做一个这样的专题。因为我是画画出身,非常喜欢漫画,于是我把漫画的元素和表达方式也融进摄影作品里。所以在拍摄火车上的中国人时,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漫画的幽默来。

孙振军:有意识地将漫画融入了摄影作品里,是否受到他人的启发和指导?

王福春:没有。我拍片子是根据自己内心原发的灵感,并没有受过哪位大师的指导或者刻意模仿谁。我的拍摄涉及各个领域,风光、纪实、动物,只要是我喜欢的都会去拍摄。

如果说对我影响最大的摄影师,那便是1980 年日本摄影大师久保田博二的作品在哈尔滨的展览,全是纪实的大片,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太震撼了,觉得自己真是井底之蛙。因为在此之前,影响我的都是香港沙龙唯美的风花雪月作品。所以后来我慢慢走上了纪实摄影的道路。此外,纪实摄影大师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和萨尔加多的《劳动者》,对我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萨尔加多的纪实作品有一种美感在里面:那种平和自然的美。

孙振军:在拍摄《火车上的中国人》过程中,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王福春:我当了一辈子的铁路人,对铁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铁路给了我一个平台,我为铁路留下一部历史。这么多年,在车里经历的风险太多了。记得1995 年我从哈尔滨到北京、北京到西宁、西宁到格尔木又到武汉、长沙,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低温到高温,一趟出去半个多月都在火车上,体重下降了10 多斤,由于出汗过多虚脱,最后晕倒在车厢里。

最惊险的一次是上世纪90 年代初,北京到上海的车上。那时候车厢里人满为患,超员大概百分之二百多。因车厢人太多我决定从这节车厢下来走到另一节车厢。没想到我刚下来火车就开车了。在站内,火车速度并不快,我紧跑几步抓住了车。但出站后,火车速度加快,原来保持垂直的身体随着车速倾斜飘起来了。此刻再跳车已经来不及,就在我快抓不住的时候,车门咔啦一声打开了,列车长、列车员还有车上乘客把我给拽上了车。当时车上很多旅客说,你可以坐下趟呀!我说不行啊!我的摄影包在车上,镜头胶卷和用品都在里面。每次回忆起这件事情,我的内心都感到后怕。所以,很多摄影作品是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我庆幸一拿起相机就坐着时代列车一路走来,拍下了火车上的中国人的千姿百态,见证了改革开放39 年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的巨变。”

孙振军:很多人愿意去拍摄风光、去拍摄动物,就是不愿意与人打交道,认为这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对于这个观点你怎么看?

王福春:拍纪实作品最难的就是跟人打交道。我是在火车上、地铁里离人最近的摄影师,我形容自己是职业小偷,偷的不是旅客的财物,而是影像。只有练就一颗贼心、一颗贼胆、两只贼眼,才能拍出作品。

火车上,我有铺也不休息,有座也不坐,就在车厢里窜,两眼四处乱看,经常被旅客误认为小偷,通报乘警,审查我。有时和小偷不期而遇,他以为我也是小偷。如今人们的肖像权意识逐渐增强了。拍摄中被人瞪一眼和要求删掉照片都是很客气的,抢你相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打你一拳踢你一脚你也得忍受着。2015 年7 月10 日在上海到杭州的列车上,我就因为拍摄被误认为是坏人,对方掐住我的脖子猛地一拳打在我嘴上,当时牙全木得不知疼了,接着第二拳打在我头上,眼前瞬间一黑,差点倒地上。总之,拍纪实拍人太难了!

孙振军:你对摄影的激情以及投入,给你的生活是否带来过困扰?

王福春:影响是肯定的。因为我是属于兴奋型的人,常常会因为好的作品或者想法而激动不已。2015 年时,我在微信上每天发一组两幅作品,图片对应,题目对仗,还有对社会人生感悟的一段文字。365 天定期发布幽默摄影,最初是为了逗大家一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想停也停不下来。我硬着头皮,坚持了一年。因为常常精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导致整晚睡不着。到了2016 年四五月份,自己的状态已经彻底崩溃。最后住院,靠吃药、打针,才将状态调整好。如今,我的幽默摄影整整玩了两年并初见成效,但令人遗憾的是,幽默摄影在中国摄影界最终没能形成一种体系。

孙振军:现在知名的东北雪乡,即双峰林场,就主要是通过您的图片成功宣传推广开发出来的,简单阐述一下这个过程?

王福春:其实最早发现“雪乡”的是23 军的摄影干事毕强和解放军报的江志顺,他们在采访八一滑雪场时路过双峰林场,惊叹于这里铺天盖地的雪,首次把雪乡介绍给外界。我虽然不是第一个发现并拍摄雪乡的人,但却是成功把雪乡推向世界的人。1986 年3 月23 日,我第一次去双峰林场,那时还没有叫“雪乡”这个词。从哈尔滨坐火车到牡丹江,换乘牡丹江到长汀镇,再乘长汀到双峰林场的森林小火车,整整折腾两天两夜。如今,从哈尔滨到双峰林场,400 公里的路程坐汽车不到5 个小时就到了。当我到达双峰站走出车厢时,被那里的雪震住了!我是土生土长的黑土地人,从小在冰天雪地里长大,但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大的雪。当时,我带了120 反转胶卷30 多个、120 彩色负片20 多个、135 卷20 多个。从下午1 点开拍,到第二天中午不到一天的时间,70 多个卷全部拍光。

我的第一张关于双峰林场的作品名字叫《雪乡》,1986 年入选上海第一届国际摄影展、全国第15 届影展,并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对雪乡,我投入了太多的情感,雪乡也给我带来太多的荣耀。

孙振军:你现在是著名摄影家了,如果让你重新做一个选题,你认为应该分为几步走?

王福春:我的理念是,你生在哪里就拍哪里。因为我生在黑土地,我就拍黑土地、东北人、东北人家三部曲。这不仅是拍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我的家乡父老,拍我儿时记忆,更是有内心最真挚的感情在里面的。有感情的作品,才最能够打动别人。另外,自己从事什么职业就拍摄什么,因为没有人能够比你更了解这个职业的具体状况。所以“关注家乡、关注身旁、关注自己的工作”是摄影的最佳选题。

很多摄影人这山望着那山高,到处乱跑,忽略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这么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旅游摄影。很多摄影爱好者去南极、北极、印度、尼泊尔等地,可是你拍得再好,那片土地也不属于你。真正的风景就在你的脚下,在你的家乡,在你身边。因为那里才是属于你的,也是离你最近的,能够给你的作品融入感情的地方。

孙振军:你觉得“第一、唯一、影响力”作为纪实摄影的观念是否正确?什么原因呢?

王福春:纪实摄影中,当你选择一个别人从来没有拍摄过的主题当然是最佳选题。但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特殊选题等待着你去发现,常常会有“撞车”现象。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岔开,转变自己的拍摄视角,因为艺术贵在独到。当大家都在拍摄同一种主题,互相重复,那就不叫艺术。你自己不可重复,别人也不可复制,这才是纪实摄影的最好状态。所以说,“第一、唯一、影响力”是从事纪实摄影应该明确的观念。

生活总是在不断进步之中,摄影作品经过了历史的沉淀,便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那个时候,即便当初你觉得一般的照片,再回看时会感到十分诧异与激动,因为它见证了你的过去以及历史的发展。所以,对于纪实摄影师来讲,坚持拍摄,才是成功的唯一之路。要知道人不可能永远活着,但是你的作品是有生命的,将会长久地存在。选好主题成功了一半,但坚持到底才一定会赢。多才多艺抵不过一艺之长,艺术贵在坚持与独到。

孙振军:《火车上的中国人》评论界认为它有难得的历史价值,那么怎样在平淡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未来的历史价值?

王福春: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是中国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几乎都被摄影人记录下来了。纪实摄影走到今天可以说走到了一个困惑的节点,那就是“老人吃老本,新人无处下手”,所以当代很多年轻摄影师都选择当代艺术、观念摄影。他们缺乏对生活的阅历与感受,以及对社会的真正理解。鉴于当代社会环境的这些变化,很多摄影师感到有些无望,渐渐地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但是纪实摄影要想拥有一番成就贵在坚持,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即使在10 年内看不到你想要的变化,但坚持20 年、30年后,你终会获得你想要的成绩。

孙振军:一名优秀的摄影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

王福春:摄影师拼的不是长枪大炮,而是镜头后面的头脑和文化艺术素养。一名优秀摄影师要把握好以下四点:第一,拍好摄影作品;第二,写手好文章;第三,要编辑好图片;第四,要学会后期制作。说到后期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这位“70 后”还会后期。因为你的作品在拍摄中是有感情的、有思想的,就像你的孩子一样,如果交给他人编辑并不能更好地诠释你的思想理念。此外,还要具备四点:摄影家要有文学家的思想、哲学家的思辨、美学家的愉悦、漫画家的幽默。这样,你才能拍出有思想、有哲理、有美感、有情趣的,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不同寻常的佳作。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杨恩璞与王福春合影。

猜你喜欢
双峰雪乡纪实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灵 山
《雪乡》
Artist Prints Charms of West Lake
雪乡如何去掉“宰客”恶名
“冰雪奇缘”
有一种雪,叫只有去过雪乡才懂得
郑州擂台赛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