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5-19 08:17邓宗兵许春会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乳化白内障

邓宗兵,许春会,陈 坤

(遂宁市安居区人民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具有术后恢复快、手术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好等优点。现阶段,表面麻醉、球周麻醉、球后麻醉均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常用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法具有安全、快速、简捷等诸多优点,与其他麻醉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同时该麻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眼科手术适应症,故应用最为广泛[1]。需要重视的是,对于部分患者来说,这种麻醉方式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和疼痛,本文将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于本院行表面麻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92 例患者。92 例患者中,外伤性白内障8 例、先天性白内障13 例、老年性白内障71 例;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Ⅳ级15 例,Ⅲ级59 例、Ⅱ级18 例;年龄(54.96±3.02)岁;男性51 例,女性41 例。

1.2 方法

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术前沟通,告知术中配合方法,消除紧张心理,术中持续心电监护,对部分血压不稳定、有心脏疾病患者,预先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急救准备[2]。

麻醉及手术方法:表面麻醉剂使用爱尔康公司生产的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每次2 ~3 滴,术前5 min 使用一次,做切口前再次使用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一次,手术采用10 ~11 点位透明角膜切口,角膜缘3 点位行侧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后进行超声乳化,清除皮质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光学直径5.5 ~6.0 mm)[3]。

1.3 观察指标

记录92 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表面麻醉前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判断麻醉效果,观察患者是否耐受、配合手术;通过3 ~6 个月随访,明确92 例患者术后裸眼视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电监护

92 例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心电监护指标,表面麻醉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92 例患者表面麻醉前后心电监测结果比较(± s)

表1 92 例患者表面麻醉前后心电监测结果比较(± s)

指标 表面麻醉前 表面麻醉后 t P SpO2/% 98.69±1.14 98.72±1.26 0.1693 0.8657心率/次/min 75.82±3.91 76.39±4.25 0.9467 0.3450收缩压/mmHg 145.32±6.54 147.05±6.98 1.7348 0.0845舒张压/mmHg 80.22±6.18 81.09±5.37 1.0193 0.3094

2.2 麻醉效果

表面麻醉下,92 例白内障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个别患者在牵拉虹膜时有轻微不适或疼痛感,经精神安慰、加滴1 滴表面麻醉剂等处理后,患者均能耐受并配合手术。

2.3 并发症

术后5 例患者出现角膜水肿(5.43%)、8 例患者出现切口渗漏(8.70%),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及高渗盐水综合治疗后,患者3 ~12 d 好转。

3.讨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有手术控制度好、切口小等优势,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多数患者视力可恢复正常[4]。球周、球后麻醉分别将麻醉剂注射在肌椎外和肌椎内,进而达到制动和镇痛作用。但若注射不当,可对视神经、眼外肌及眼球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导致眼外肌麻痹、暂时性黑朦、上睑下垂、眼内出血、眼穿通伤,甚至引发心脏骤停、意识丧失以及呼吸停止,危机患者生命。在注射麻醉过程中,患者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恐惧心理,且疼痛感明显。表面麻醉通过结膜表面给药,表面麻醉药物经睫状神经及鼻睫神经感觉纤维,阻断兴奋传导,稳定神经细胞膜,使巩膜、结膜、角膜均达到理想的麻醉状态,以此确保眼内手术质量和安全性[5]。有学者研究指出[6],相较于球周、球后麻醉,表面麻醉并发症少,在达到理想麻醉效果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减少麻醉及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心理和机体痛苦,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依从性和治疗信心。本次结果显示,92 例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心电监护指标,表面麻醉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面麻醉下,92 例白内障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5 例患者出现角膜水肿(5.43%)、8 例患者出现切口渗漏(8.70%),3 ~12 d 好转;术后随访3~6 个月,裸眼视力≥0.6 者69 例(75.00%),≥0.3者85 例(92.39%)。对于眼窝深、眼眶容积小以及伴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来说,球周、球后麻醉易使眼内压上升、眼睑及眼眶组织肿胀,带来的并发症较多,还进一步增加了超声乳化手术的难度。行表面麻醉时,患者眼内压水平稳定,可避免上诉缺点,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表面麻醉使用的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无痛持续时间为13.85 min,平均起效时间为16 s,且对患者角膜损伤小,故在眼科手术表面麻醉中安全性较高。

但也有研究显示[7],在表面麻醉下手术行超声乳化手术,部分焦虑患者危险性较高,且此类患者术前鉴别难度大。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获得最佳手术效果,临床医师应对病例进行筛选,对于精神高度紧张、存在交流沟通障碍以及耳聋、术前检查不配合以及年龄过大患者,不宜单独应用该麻醉方式。术前手术医师还应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为其讲解术中注意事项和配合方式,在手术过程中,临床医师还应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慎重处理复杂型白内障,确保操作技能娴熟,可在快速、安全的完成手术,对于术中玻璃体脱出、后囊膜破裂等突发问题,应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理[8]。故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操作过程中,应格外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合并凝血机制障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将表面麻醉作为其眼科手术的首选麻醉方式,以此切实提升手术安全性,减少麻醉带来的不良反应;二是为减少术中并发症,麻醉师及手术医师应确保操作动作轻柔、迅速;三是受麻药无痛持续时间影响,在理想镇痛效果下,应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以确保镇痛制动效果良好;四是术中患者的配合,离不开术前宣教和手术过程中有效的诱导和安慰,故应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确保医患关系和谐[9]。

综上所述,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表面麻醉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麻醉方法,可提升手术质量和康复速度,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乳化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SBS改性沥青的乳化及应用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液体敷料对心电监护患者皮肤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