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21-05-20 10:48吴立宝许亚桃代俊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办学校长理念

吴立宝 许亚桃 代俊华

摘   要

学校文化变革是课程与教学改革最深层次的变革。营造育人文化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调研发现,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理念表述粗浅、结构体系松散、宣传策略薄弱、品牌意识淡薄的问题。应对措施包括规整理念表述,打通思维逻辑;明确文化结构,系统总结成效;加强成果宣传,发挥辐射作用;强化品牌意识,彰显文化特色。

关键词

学校文化  文化建设  品牌意识  育人文化  办学理念

2006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提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1]。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以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政策文件,具有标志性意义[2]。目前,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受到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起领导作用。研究选取8所学校(其中3所获得“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对校长进行深入访谈,并实地考察学校文化建设状况。调研发现:8所学校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有的已初具品牌效应,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结学校文化建设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找准制约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因素与困境,寻找优化路径,为改进学校文化建设提供有效措施。

一、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理念表述粗浅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主导下的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3]。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三风一训等,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蕴含学校的价值取向。调研发现,各学校都在挖掘学校历史文脉的基础上,确定了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理念体系,但在表述意蕴和逻辑自洽性上存在不足。

其一,学校文化定位与办学理念、“一训三风”等之间存在多个逻辑起点,逻辑关系疏远。例如,A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一训三风”都传承于集团化办学中的“母体”,而学校文化定位则体现师生共同追求。从表述上看,二者存在多个逻辑起点,各要素之间逻辑孤立。B学校也存在类似问题。其二,学校文化理念体系冗杂,各要素之间逻辑时断时续,不易识记。例如,C学校文化理念体系包含十多条要素,部分要素之间关系游离。其学校文化定位近似办学理念、“一训三风”、学校精神和办学特色的组合与整合。其三,学校文化理念体系匮乏,且概念理解不深刻,对其内涵逻辑表征与外延价值体现不清晰。例如,学校尚未形成学校文化定位,而E中学的学校文化定位包含“人格”二字,但学校并不能明确“人格”的具体内涵。

2.结构体系松散

调研发现,少数学校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学校文化结构,且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状况较为熟悉,能够从理念和实践两方面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和取得成果作系统地阐述。但是,多数校长或领导层在介绍学校文化建设状况时没有系统规划,表述结构比较混乱。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校长不熟悉学校文化建设状况,或对学校文化整体结构中的基础概念没有清晰阐述,不知道学校文化具体包括哪些领域。访谈中更多地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和自己熟悉的领域,或根据研究者的询问介绍学校已有的成果,不能全面、系统地阐述学校文化建设状况。例如,某学校由于校长更换频繁,新任校长不了解学校具体发展历史和学校文化建设情况,由领导层其他人员参与访谈。但领导人员更多地介绍学校文化定位的来源与产生过程,较少涉及实践领域的实施策略与成效。二是校长虽然对学校文化操作变量进行了划分,但划分标准不统一、内容不全面。或各层次之间混乱,或只涉及部分领域,也未从学校文化层面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梳理与整合。在访谈中,校长对每个领域的介绍较为完整,但各个领域之间基本相互独立,没能体现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例如,学校较多地从教师素质、学生活动和课程体系三方面介绍学校文化建设成果,但这些方面只是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课程文化的一部分,且普遍忽视管理文化和课堂文化。

3.宣传策略薄弱

学校文化理念与实践只有在推广宣传出去,有一定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形成“口碑”后,才能成为品牌。调研结果显示,已初具品牌效应的学校能够通过“帮扶”制度,向偏远地区的学校传播学校文化建设理念与实践成果,辐射范围相对较大。但有的校长品牌意识淡薄,尚未意识到推廣宣传的重要性,还停留在“闭门建设”阶段。极少有校长主动介绍学校的宣传手段。A学校提出了宣传阶段的困境:一是报纸只限于行业内部很少的群体,难以向普通公众推广;二是家长更看重升学率,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占用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尤其作为没有毕业年级的新建校,没有升学率的保障,很难得到新生家长的认可。事实上,学校文化建设成果的推广不仅要重视对外的宣传,更要注重对内的宣传;不仅要重视“物”的传播,更要注重“人”的传播。只有提高师生的参与度,凸显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师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认可学校文化的理念与实践,并将其广泛传播。

4.品牌意识淡薄

调研发现,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学校文化品牌培育工作进度不一。有的学校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初步具备品牌效应;有的学校特色鲜明,正在围绕学校特色进行品牌建设;其他学校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尚未形成品牌意识。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更注重教学质量,不重视育人文化的培育,仅仅把学校文化建设当做上级要求的、必须完成的任务,为了应付检查,将其重心放在外在形象的包装上,忽略了学校文化的内在价值,品牌塑造也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是学校一心扑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认为学校文化建设仍处于进行时,尚未达到品牌培育的阶段。但学校文化品牌培育如同文化浸润,都是长期积累、渗透的过程,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应在调研分析、定位设计的基础上,确立学校文化经营模式长效机制,逐渐加深公众对学校文化的印象,进而得到高认可、高赞誉,形成品牌效应。学校文化品牌或学校品牌承载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根本诉求,是学校的象征。丰富的价值内涵和育人功能是学校文化品牌得以长远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学校文化品牌培育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根本目标。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对策

1.规整理念表述,打通思维逻辑

办学理念体系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承载着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方向。保障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有效落实,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开展专项培训,实行科学决策。有效的培训能够深化领导层对学校文化内涵的理解,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念,启发学校深入挖掘自己的特色。建议教体委相关部门举行学校文化专家会议,选择成效突出的学校开展学校文化经验交流会、经验推介会等,向广大中小学提供先进的学校文化理念,统一校长的认识,提供可资借鉴的学校文化品牌培育经验[4]。校长要有意识地加强自身专业发展,积极学习学校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升其文化凝聚力、认同力和实现力。有意识地思考学校文化“为什么”“是什么”等基本问题,准确把握学校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组建名校长工作室,共同探索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方向,提升学校文化领导力[5]。第二,立足学校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精准把握学校文化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有序地展开调研,掌握校内外环境特点,追溯学校历史文化传统,挖掘学校潜在优势与独特资源,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的学校文化,彰显其文化育人功能。第三,系统思考分析,架构学校文化品牌建设要素,统筹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校长要立足于全局,着眼于整体,系统思考学校文化建设,统筹考虑学校文化定位、办学理念体系和实践体系的一贯性与一致性。在思考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系统的学校文化理念与办学实践体系。

2.明确文化结构,系统总结成效

调研结果表明,虽然校长对学校文化结构的认识基本达成一致,但其表述存在差异,且不够完备。8所学校中,仅有两所学校的办学实践体系符合公认标准,其他学校要么层次不清,表述混乱,要么只专注于一个或几个方面,认识不全面。究其原因是,校长没有系统思考学校文化的内涵,或对自己提出的学校文化概念,不进行或不能进行充分与合乎逻辑的、可操作的变量分解,随意扩张或定义概念外延。想要破解这一问题,首先,校长要加强理论学习,厘清学校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学校文化的构成部分,对学校文化概念进行可操作性的变量分解。其次,校长要充分调动师生共同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使其树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工作责任感,汇集全校师生的智慧,明确学校文化理念和实践体系。再次,校长可尝试构建学校文化结构模型,直观地感受学校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缺項与不足,协调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完善学校文化实践体系,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强力推进。最后,校长要系统总结学校文化建设阶段性经验和成效。可以依据学校文化结构,从办学理念体系与办学实践体系两方面,自上而下构建组织结构图,梳理学校文化各领域的建设成果,整体把握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及时反思、总结、调整学校文化建设工作。

3.加强成果宣传,发挥辐射作用

调研结果表明,一些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已具备了一定品牌效应,且在集团化办学和帮扶活动中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有的学校虽然还未形成品牌效应,但正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打造特色项目,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学校文化特色项目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并没有起到辐射作用。为破解这一问题,学校要立足发展、立足受众、立足宣传。首先,要整合已有的校内、校外宣传措施,针对不同的特色项目、不同的人群选择相应的宣传推广方式,使宣传效果达到最优化。如针对课程文化建设,可以将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融为一体,提高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学校要尽可能寻找新的宣传手段,实现圈层的突破,扩大学校文化特色的知名度,培育学校文化品牌。优质的办学质量不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也是培育学校文化品牌的前提。“办学质量+人际传播”是打破教育行业特定圈子和迈向更高层次的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坚持开放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积极建构学校文化新体系。整合校内外多种资源,提升学校文化的开放品质。通过实行学校开放活动,形成辐射社会公众的学校口碑文化[6]。真正实现品牌战略展担当,辐射引领共发展。

4.强化品牌意识,彰显文化特色

学校文化品牌培育就是学校文化浸润的过程,具有长期性特征,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其一,强化品牌意识,树立高标准、高起点的思想。作为校长必须拥有高站位,勇于对标国际国内知名学校,带领师生共同创设学校文化发展愿景,营造独特育人文化,建立品牌学校,充分发挥“拱道效应”。其二,注重学校文化育人导向,实现其价值性。文化育人彰显了学校文化的本质,体现了学校的特性,也是将学校文化落地生根的有效方略[7]。具有育人功能的学校文化才能保证学校教学质量,成为被公众认可的理念,形成众人颂扬的口碑。同时,只有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学校文化品牌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其三,凸显学校文化特色。《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16-2020年)》提到文化特色的其中一项为“学校文化氛围浓厚,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品牌,在学校总体发展或某一方面优势突出”[8]。学校文化特色在被公众认可,拥有较高知名度、信誉度和赞誉度之后就能成为学校文化品牌。学校要彰显全方面、多层次、整体化的学校文化特色,塑造纵横贯通的学校文化品牌系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EB/OL].(2006-04-27)[2020-11-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0604/t20060427_81922.html.

[2] 项红专.是“校园文化”还是“学校文化”——基于2006年以来政策文本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09):48-52.

[3] 张东娇.建设价值驱动型学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3.

[4] 许亚桃,冯静,吴立宝.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的问题、成因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06):12-14.

[5] 代俊华,吴立宝.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新思考[J].教书育人,2019(19):8-9.

[6] 吴立宝,张永健,杨蕊.建设五位一体的学校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5-21(A08).

[7] 项红专.七个向度:学校文化建设的品质提升[J].教育科学研究,2017(07):49-53.

[8]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实施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16-2020年)意见的通知[J].天津政报,2016(12):14-19.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办学校长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用心处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