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功能、设计与运行

2021-05-20 10:48张鸿翼蒙青青吴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评价学校教师

张鸿翼 蒙青青 吴江

摘   要

乡村学校教学评价是对乡村学校教学实践过程中乡村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乡村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乡村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乡村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分析乡村学校教学系统各环节各要素的实际情况,为乡村学校教师和乡村学校学生提供综合的评价反馈信息,促进乡村学校各教学系统要素之间实现协同和优化组合。研究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功能、设计与运行,有助于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效益和教学效率,进而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乡村学校  教学评价  协同治理

评价是指“评定价值的高低”或“评定的价值”,是建立在一定准则和价值标准基础上的价值判断活动。对评价概念的理解往往反映着人们的不同哲学思想和不同方法论基础。国外对教学评价的解释大致有四种:一是认为教学评价是教学试验,其代表人物有桑代克、耶贝尔和赫根等人。二是认为教学评价是有明確目标的活动过程,是以实际状况与预定目标相比较的一种活动过程,其代表人物有泰勒(Ralph.Taylor)、普罗巴司(Probus,M.)等。三是认为教学评价活动过程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技术以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代表人物有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L.D.)。四是认为“教学评价活动的目的是用一定的教学价值观念对教学状态进行判别”,评定其教学效率和效益,帮助教学决策,其代表人物有比贝(Beeby,C.E.)、豪斯(Hous,E.R.)和叶博门(Abman,J.S.)等人[1]。我国教学论界对教学评价定义的界定也未达成共识。具体观点有:“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2]“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有关标准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调查,确定其价值和优缺点,并进行教学调整的过程。”[3]“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的依据。”[4]“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以搜集相关教学信息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师生的教学活动及其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5]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评价属于特殊的评价活动,其涉及多种评价信息和评价内容。具体来说,教学评价由教学评价的主体和客体、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等要素构成,且须建立在搜集有效的教学系统信息基础之上,以一定的客观评判标准为依据[6]。鉴于此,我们认为,乡村学校教学评价是对乡村学校教学实践过程中乡村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乡村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乡村教师的教学效果与乡村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一、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功能

乡村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是按照乡村学校课程理念和乡村学校教学目标要求,对乡村学校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教学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乡村教师的教学情况和乡村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乡村学校的教学行为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效益和效率”[7]。乡村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一是教学导向功能。实施乡村学校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选择科学的乡村学校教学评价内容,制定合理的乡村学校教学评价标准。乡村学校教师根据合理的评价标准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组织乡村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反思乡村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乡村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领着乡村教师的教学过程,为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教学导向作用。二是教学鉴定功能。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鉴定识别功能主要表现在,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乡村学校教学活动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乡村学校教学活动效果的积极因素,合理配置乡村学校各教学要素,调控乡村学校教学进程,以达到优化乡村学校教学过程的目的。三是教学激励功能。在乡村学校教学评价中,充分利用各种评价方法,详细搜集被评对象的有关信息,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得出教学评价结果,并将其反馈给被评对象,不仅能使乡村学校评价主体对教学评价客体有较为详细的了解,教学评价客体对自身情况的了解也更为详细和清晰。四是教学改进功能。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教学改进功能在于,通过教学评价促进乡村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发现教学真问题,并针对教学真问题改进教学。

二、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设计

就传统评价而言,大多数乡村学校的教学评价通常采用平均分、及格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评价,也有从德勤绩方面进行对比评价,总体而言,存在评价的目标分类及总体导向与教学规律不尽符合情况,具体的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评价指标划分也较模糊等缺陷[8]。乡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对乡村学校教师的绩效进行评价,那么可以借鉴莫托维德洛(Motowidlo)和斯柯特尔(Scotter)等人对绩效维度的研究成果,在教学评价中把乡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绩效划分为两个维度,一是任务绩效,二是周边绩效。任务绩效的核心是对乡村学校教师完成任务的熟练程度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一是同乡村学校教学过程有直接关系的行为,如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二是为乡村学校教学活动进行的服务行为,包括对乡村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激励乡村学生勇于追求高远志向、为乡村学生提供学习反馈等[9]。周边绩效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奉献,对乡村学校教学的高度自觉,对乡村学校教学工作有高度责任感和无私的敬业精神等。二是教学人际促进,主要是指在乡村学校教学过程中保持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从而获取有效的教学绩效行为,如与其他授课团队进行合作、与其他乡村教师和乡村学生保持互帮互助、平等对待乡村学生等。由于以往乡村学校教学评价较多考虑的是乡村学校教师的绩效,对乡村学校学生和乡村学校真实课堂的关照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判断相对单一和乡村学校教学真实问题的遮蔽现象[10]。因此,从乡村学校真实的课堂出发,以学生的生命关怀和学习为关照点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故有研究者认为,乡村学校教学活动评价主要由乡村学校常规课堂教学活动评价、乡村学校学生学习活动评价和教研科研评价等部分构成[11]。乡村学校常规教学活动评价主要包括乡村学校教师的备课评价、上课评价、作业评价、课后辅导评价等。

1.备课评价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条件,认真备课为乡村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对乡村学校教师备课状况进行评价,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乡村学校教师是否认真进行提前备课,教案是否齐全,教师要在认真研究乡村学生、了解乡土实际和深入钻研乡土教材的基础上,写出适合乡村学生实际的教案。其二,教案内容是否目标明确,是否关注知识传授,是否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否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否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是否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各教学目标是否具有针对性,重点、难点要清晰。其三,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适合乡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具选择要恰当,并有一定数量自己制作的教具或图表。其四,乡村学校教师是否注重教学共同体建设,是否开展协同集体备课,教案内容是否反映出集体的智慧和不断改进的趋势。

2.上课评价

鄉村学校教学是乡村学校工作的核心部分,上课是乡村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乡村学校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主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乡村学校课堂教学常规的具体实施情况,包括乡村学校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明确,重难点、知识点、智力发展点、能力培养点、德性关注点等是否清晰且得到较好落实。其二,授课是否能关注启发乡村学校学生思维,是否能调动乡村学校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鼓励乡村学校学生广泛参与,实现乡村师生合作学习与合作教学。讲课过程重乡村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向。其三,对乡村学生能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否充分尊重乡村学生,是否公正待遇和充分信任乡村学生,是否关注全体乡村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乡村学生实际需求是否适应。其四,是否有良好的课堂环境和良好的课堂组织,全面关注乡村学校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注意培养乡村学校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整合和利用乡村学校教学资源,合理评价乡村学生的学习。

3.作业布置与批改评价

作业的布置不仅能帮助乡村学校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而且还是促进乡村学生能力发展和形成健康完善个性的有效手段。对作业布置与批改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考察乡村学校教师能否精选作业内容,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作业布置,是否有意识地注意不增加乡村学校学生的学习负担。其二,作业是否及时收发,作业是否及时批改,批改是否认真和准确,是否书写评语。其三,是否有准确合适的作业讲评制度,讲评是否及时中肯,是否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教育性。其四,是否能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找出乡村学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并帮助乡村学校学生对自身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善。其五,是否利用乡村学生协同自治和管理的资源,鼓励互帮互学,相互进行作业批改和进行学习评价。

4.辅导评价

辅导在乡村学校常规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考察乡村学校教师对乡村学生的辅导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其一,学校是否安排了必要的课外辅导时间,教师在对学生的辅导过程中是否体现出计划性和针对性,是否展现充分的耐心。其二,教师能否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如对成绩好的、学习能力差的、有个别专长的学生分别给予提高指导、补习指导和特长指导。其三,乡村学校教师是否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并养成“课前预习—作业前温习—独立认真完成作业—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其四,教师是否注重引导乡村学校学生学习共同体优势互补,鼓励成绩优秀的乡村学生帮助和辅导成绩后进的乡村学生,形成班级辅导和管理自治。

5.教学研究评价

乡村学校教学研究是乡村学校教学工作深化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12]。乡村学校教学研究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乡村学校领导是否重视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指导思想是否明确。二是乡村学校是否根据学校实际和区域实际进行了教学改进,是否有专项的教改实验课题,是否进行了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开发;乡村学校各教研组是否有教学研究专题;教学改进试验是否有方案,教改试验研究计划是否周密、组织是否严格、方法是否科学等。三是全校教师是否为乡村学校的教学改进研究和实验建言献策,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选择适当课题,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活动。四是乡村学校教师是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集体研讨活动,互相听课、评课和进行专题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等。五是乡村学校教学改进试验是否形成教改研究成果,形成的成果或开发的校本课程及教材是否具有推广价值,乡村学校教师是否形成独立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或研究著作的专业能力,是否公开发表和出版教改教研论文、专著,或在有关学术交流会进行过研讨等。六是乡村学校在教学中是否融入了乡村文化,是否进行了乡村文化研究。

三、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运行

1.乡村学校教学评价运行的原则

(1)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目的性与选择性

乡村学校教学评价是对乡村学校教学活动做出价值判断,因此乡村学校教学评价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同时要考虑乡村学校教学活动过程中与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目标有密切联系的各个因素,并在各个因素中选择与乡村学校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相关度较高的评价指标进行教学评价。

(2)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实践性

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可能形成不同的评价结论,所以教学评价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确保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使乡村学校教学评价能真实反映乡村学校教学的实际效应,通过教学评价促进教学实践。

(3)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教育性

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指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指标、程序以及方式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上,以理论为依托和指导。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教育性是密切相关的,教学评价如果没有教育性,那它就不可能是科学的教学评价,而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本身也蕴涵了教学的教育性因素[13]。

(4)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可比性与标准性

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标准性指乡村学校教学评价须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尺度,形成一定的客观评价标准。评价的可比性与评价标准化是相互联系的,缺乏教学评价的可比性,教学评价的标准则是不科学的,不能保证教学评价的可靠性。

(5)乡村学校教学评价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乡村学校教学评价是乡村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必须对乡村学校评价过程的各环节进行分析,要分析评价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效应和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总体效应进行判断。

(6)乡村学校教学评价反馈与调节相结合

乡村学校教学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对乡村学校教学过程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乡村学校教学改进目的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学评价必须通过比较和判断,将得出的结论反馈于教学过程,不断调节教学过程。

2.乡村学校教学评价运行的程序

(1)教学评价准备阶段

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总体目标是对乡村学校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以发展乡村学生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乡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不同的教学评价对象,具体教学目标应有所差异,具体教学评价方案设计、组织和实施过程也各不相同。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明确目标后进行教学条件的对比分析,尤其是对宏观的乡村学校教学背景和乡村学生的状态进行分析,找出乡村学校教学评价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保障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针对性,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实效性。其次,拟定合理的评价方案,重构评价体系。确定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目的和评价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规定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准则,限定各评价内容相应的权重,选择科学的乡村学校教学评价方法,以保障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目的性,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14]。再次,建立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组织。落实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组织机构,选择教学评价对象,保障教学评价的权威性。

(2)教学评价实施阶段

乡村学校教学评价实施阶段包括收集资料、分析评议和综合汇总等几个方面。收集资料是根据教学评价方案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信息资料,力求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系统性。分析评议是根据乡村学校教学评价的目的,依据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资料,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对评价对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综合汇总是在教学评价实施之后,进入分析阶段之前,对搜集到的评价信息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汇总,评价信息资料越全面、准确、系统和明了,则之后的分析和评价就越能体现教学活动真实水平,更能促进教学改进。

(3)教学评价分析阶段

乡村学校教学评价分析阶段分为形成教学评价综合判断和反馈教学评价信息两个阶段。形成教学评价综合判断阶段是对综合整理的信息资料进行充分分析和评议阶段,在此基础上对乡村学校教学作出相应的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并通过总体分析对教学评价对象作出定量或定性的综合性评价。反馈教学评价信息阶段是根据教学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向评价对象进行教学评价信息反馈,以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或向有关决策部门提供教学信息反馈,以便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林昌华编著.学校教育评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3-5.

[2]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07.

[3] 靳玉乐,李森,沈小碚,等.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489.

[4] 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82.

[5]李森,著.现代教学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42-343.

[6] 张鸿翼.中小学教学管理改进策略探析[J].中小学校长,2018(03):8-11.

[7] 杨淑萍.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内容与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44-47.

[8] 英配昌,范国睿.关于教师评价模式的个案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3):22-25.

[9] 張鸿翼.乡村学校教学改进制度的运行逻辑[J].教学与管理,2019(31):5-7.

[10] 陈振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09):84-87.

[11] 王景英主编.教育评价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26-230.

[12] 张鸿翼,崔友兴.论教学研究范式变革的机理[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89-94

[13] 郭熙汉,何穗,赵东方编著.教学评价与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8-12.

[14] 张鸿翼,李森.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现状调查研究——基于川、渝、滇、黔等六省市区的实证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100-109.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评价学校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学校推介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