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阈下油与色的转变

2021-05-21 01:59王钰
流行色 2021年3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油画艺术家

王钰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 200040

一、当下油画发展的时代背景

大多数人认为,油画艺术最早起源于欧洲,是从蛋彩画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早期的油画常常被用来讲述神圣的宗教故事和记录重大历史事件;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一场科学与艺术的革命,创作者开始运用科学透视法、“渐隐法”等方法,抓住人们的视觉感官,并在艺术中寻找现实主义和人类情感;19世纪,照相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绘画的记录功能,一大批画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原本要几个星期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肖像作品,现在只要一按快门就能解决,记录图像的技术再也不是被少数人垄断的秘密,许多人开始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印象派也就顺应产生,艺术家们纷纷将画架由室内搬至室外,画面内容不再仅仅是对事件的真实描绘和记录,他们将线条,色块,圆点乃至笔触赋予新的意义,艺术再现之路开始转变到表现之路。当前社会正处在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的时代,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大量图像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拍摄,加上互联网的传播,影响了当今的图像世界的发生,也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观众的观看方式,艺术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二、影响油与色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传统意义上的油画创作,艺术家通过颜料、画笔这些材料来满足画面需求和构造物体形象,观众可以直观的通过艺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块面等构成进行观赏。油画发展至今,绘画技法不断地扩展,越来越多的材料被运用到创作当中去,开始打破了固有的题材构思和画面思考,形成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姿态。另外,在工业化生产的时代,社会的分工促使颜料的生产更专业化,画家开始使用工业批量生产的颜料,从繁琐的材料准备中解放出来,艺术家创作中更加注重去研究这些材料的特质和视觉效果,使其得到更好的运用。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大量运用钢铁、石头、树叶、废弃物、感光乳剂等综合材料进行绘画创作(如图1),观众在观看艺术作品的同时,会自行的研究艺术作品中材料和画面布局所带来的精神属性,积极的展开思想的延伸。

图1 安塞姆·基弗 《欧洲牛》(来源:拍摄于李自健美术馆)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类型的艺术展览不断涌现,展览的呈现方式上也出现的新面貌。每次展览也会因为作品的不同而改动展墙,展墙的色彩也会根据艺术作品的色调进行调整,使整个展览空间与作品的空间造型特点与色调相协调。不仅如此,策展人亦会改变灯光设置,控制观众参观展览时的节奏,让观众进了展场以后,全神贯注于展览所呈现的艺术作品。此外,对比单一的展览形式,电影、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主力军在传播功能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例如《至爱梵高·星空之谜》采用120幅梵高原画作品中的人物原型还原梵高的艺术人生,给观众以动态的视觉冲击,比静态的艺术作品多了份新鲜感,更接地气地和观众引起共鸣。除了影视形式的艺术传播方式发展,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为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艺术家周勇颉的《若无其事》画展,是一组由3D技术衍生的绘画展览。周勇颉采用的画法是分色法,观众通过戴上红蓝眼镜就可以清楚看到《若无其事》的3D效果,仿佛进入画中场所,从中找寻每个人自己的感受和认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大场馆也开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虚拟性的场馆,进一步打破实体场馆空间和功能的局限性,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社会大众的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

三、新视阈下的色彩体验

随着时代的转变,艺术家们的观看方式和艺术创作也会根据时代的发展而随之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看”,是一种经验性、理性化的审美过程。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在观看方式上添加了一些准则,人们更加关注作品中透视、结构等元素,而色彩更多是服务于形体。19世纪,继物理学家牛顿、托马斯·扬相等对西方光学理论的发展,西方油画色彩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使得色彩更加个体化、精确化、自由化、科学化。例如莫奈的《睡莲》并没有像古典油画那样特别注重形体的构造,而是通过走出画室去寻找自然界的光与影,利用色彩的变化来构造画面的形体,使画中的每一笔都变得具有活力。20世纪野兽派画家继印象派色彩理念的基础上,主张利用色彩重构,真实表现艺术家对于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形成独具特色的色彩主张。当然,在日益网络化的今天,也使得一些艺术家通过科学技术进行绘画创作,例如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一直使用时代最前沿的科技参与创作,包括传真机、激光影印机、计算机以及近年来使用的iPhone手机、iPad等等,将艺术与科学融会贯通,科学化的色彩赋予艺术家观察世界的崭新视角,颠覆了观众对于西方绘画的认知。新世纪以来,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人们从物质世界更加追寻精神世界。同样,审美判断力的提高使得人们不断地关注到油画本身的趣味性。也因为时代的转换、新媒介的出现,打通了艺术家内在思维与艺术创作外化的通道,使观者化被动为主动,参与到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去。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说,艺术是一种视觉形式,而视觉形式又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媒介。 因为绘画的本身就是一场视觉艺术,观者是艺术中的接受者,他们通过鉴赏解密艺术,塑造自己的期待视野。所以,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变化,不仅是创造者的新探索,也是对观者的新体验。

四、结论

在当今社会,绘画作品作为一种元图像,在今天还有怎样的价值?或者说,在图像生产如此发达,规模化生产的一种社会条件下,油画的这种再现性和表现性,还有怎样的艺术价值?毫无疑问,如何使传统绘画走向未来,更多地表现当下人的精神和情感,都是摆在当下东西方绘画界,乃至理论界的一些重要课题。信息化时代的冲击,这是艺术研究中不可回避的现实,但给油画创作带来了诸多的活力和创新,也使得当下艺术创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通过以上论述,使我们了解到在新视域下,对于艺术家而言,他们保留了传统油画的内核,通过新的材料,新的媒介对油画创作进行新的解读。同时,在信息化的今天,观众可以自主的选择想要欣赏的艺术作品,可以自行去控制作品的与自身的联系性。当然,新的观念和媒介的出现,也使得观众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也得到进一步的加深。最后,我认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潜下心来,在不断提高油画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画面的艺术表现和观念的表达,在追逐自我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突破的,带给观众更多正能量的好作品。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油画艺术家
一张油画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油画《塬下》
油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