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1-05-21 13:05郑清兰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游玩景点界面

郑清兰

(闽南理工学院 实践教学中心,福建 石狮 362700)

生活质量的提高让人们不仅仅只注重物质享受,更多是在于精神享受,因此旅游已成为人们精神享受的最大目标。各式各样的游玩方式不断出新,而倍受人们喜爱的莫过到自驾游。当前市场上所具备的传统旅游产品功能比较单一,各种已有的APP功能都只停留在门票预定、酒店预定、景点介绍等,而景点的解说等功能需要另外的APP或微信小程序,即旅游所涉及的吃、住、资源相对分散,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1]。若能整合各景点的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旅游服务所能涉及的范围也会变得更广,这样整个旅游行业将会发生大的变革。为此提出‘互联网+’旅游管理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将导览、景点介绍、景点讲解、酒店预定等诸多功能集中在一个平台上,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提升各景点的服务质量,让游客的游玩变得更智能化。

系统设计的基于“互联网+”旅游管理系统平台以景点旅客需求和旅游景区管理服务两方面为方向,在原有相关产品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最新一代技术,融合各式旅游资源并集中处理,研究并设计了一套旅游系统管理平台,包括景区后台管理和客户APP,实现景区的智慧服务、智慧运营及管理,实现游客与各景点之间的自由互动,解决游客的个性化游玩需求,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1 系统相关技术分析

系统由客户手机端的APP和后台管理的服务端两个基本部分构成,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SQL数据库、GIS地理信息系统、Java EE体系结构等。

1.1 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指将互联网技术、各种开发平台、商业运行模式应用到移动通信网络中,是以移动通信工具为网络终端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它涵盖移动终端、业务服务、通信网终三个层级[2]。它的飞速发展与4G、5G通讯技术及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上市不可分割,是互联网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体,从而实现了视频、图像、语音等数据可以在互联网、不同媒体设备间进行传输、共享的一种移动技术。对于使用者来说,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区域且具备智能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等),用户就可以查看各种信息数据、收发邮件、完成支付、查看各种旅游信息等操作。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旅游业的发展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旅游管理提供了智能的应用服务,包括景点天气、游玩路线、景点解说、门票预定等等信息。加强游客旅游的体验感,游客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游玩视频、照片、感想、评论等进行分享,与其他客户实现资源共享。

1.2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种特殊的而且非常重要的空间上的信息系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对客观世界的表达能给人以更真实的感受,它以立体造型技术给用户展现地理空间现象[3]。可实现景区的路况浏览、地图查询、周边位置搜索、空间上的路程计算等服务功能。GIS地图浏览以逼真的三维效果向游客展示各个景点的概貌,并提供可视化功能,让游客可以通过操作感受虚拟游玩。将景点与互联网连接,游客可根据需要操作进行景点信息查询,包括景点的文字描述、景点特色图片及开放时间、价格、路线指南等,给游客一种亲身体验的感觉。GIS系统面对不同爱好的游客,可根据景区特色规划几条精品游玩路线,并可对路线进行三维动画演示,有利于游客根据自己的计划时间和游玩成本进行选择,并向游客提供有意义的服务,如游玩图片采集,在图片采集时,可以根据所采集的人像,配上具有景点特色的服饰和景点的三维背景,做成富有个性化的旅游纪念品。

2 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

根据现有旅游平台在管理、游客使用上的不足,该系统有效融合资源、整合景区各功能模块的信息共享,从游客在游玩过程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互联网+”旅游管理系统,让景区旅游管理系统更智慧、高效,让游客的体验个性化。

2.1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基于Java平台企业版,即Java EE,整体设计思想基于MVC模式,即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从下往上依次为数据层、业务层、表示层[4]。对于“互联网+”旅游系统,根据功能需要在原有标准的三层架构上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整体架构框图 图2 系统功能模块框图

表示层指用户或景区的管理者使用手机移动终端作为与系统服务器的交互工具,用户在系统进行的各项操作及系统执行后返回的结果都在手机终端的APP完成,而景区的管理者则通过系统后台管理平台完成景区各种数据的录入及最终的展示工作。

业务层包括管理系统给景区管理者和游客提供的各项功能,包含游览信息发布、景点语音讲解、导览地图等。

支撑层只包括第三方应用接口、SDK开发包等技术支撑[5]。

数据层中的基础数据来自景区的各种文本信息和游客在游玩时使用APP中产生的一些数据,如旅客进行系统登录的信息、搜索并浏览景点等的信息;另外的一些数据取自景区停车场系统、电商平台、客流信息采集等。

2.2 系统整体功能模块设计

通过游客的旅游需求分析及景区管理的要求,形成一个以解决游客个性需求、提高游玩质量和景区智慧管理的旅游管理系统。具体系统功能模块分配如图2所示。

在“互联网+”旅游管理系统中,景点信息发布是景区的管理者在后台对景点的所有信息进行维护,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推广信息,发布的基本过程是管理者登录后台至信息发布的模块,根据管理需求选择相应的地方进行修改。

景区导览模块是游客在手机APP上进行景点浏览、景点地图查看、景区周边情况分配及景区各景点位置的导航。游客登录后系统会自动算出当前位置与景点之间的距离,APP上罗列出所在位置附近的景点推荐列表和介绍,游客选定目的地后即可进入导航界面。

景点讲解模块是当游客的手机靠近景点位置,系统会根据GPS获取当前景点的数据并自动开启景点解说功能。

2.3 数据库设计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是为“互联网+”旅游管理系统建设一个MySQL数据库,以此来根据管理者和游客的需求进行数据的高效存储和管理。

2.3.1系统实体联系模型(即E-R模型)

数据库是以特定的方式管理所存储的数据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可用于共享来减小冗余,数据库中的数据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6]。设计数据库最常用的方法是E-R模型。依据旅游管理系统的功能和需求分析,对景区管理者、游客、景点、路线规划进行数据项的E-R模型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数据项E-R模型图

2.3.2数据库设计

由系统各功能要求,实现系统所需要的基本数据库包括景区游客信息表、管理者、景点及旅游规划信息表。MySQL数据库和Android系统的连接操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数据库、数库库连接、库中数据的改、添、删及查询。数据库表在设计时,应该把数据库转化成MySQL系统的数据类型。该设计的部分表字段如表1所示。

表1 景区景点信息表

2.4 基于蚁群算法的旅游行程规划

在数学分析方法中可用于求解行程规划的有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而蚁群算法可以对行程的最短路径进行局部优化,应用到景区行程规划求解中,为游客提供一条符合自己需求的游玩路径。

2.4.1蚁群算法模型的建立

式中α指信息素因子,是度量路径的重要性指标,β指影响蚁蚂运动大小的能见度,ηij(t)指蚁蚂从节点i到节点j的期望值。

蚁群算法中,信息素浓度初使值τij(0)=τ0,蚁群中的第k只蚁蚂,若i节点和j节点是其所选路径上的两个相邻节点,则信息素需进行更新,如下所示

(1-ρ)τij(t)+ρ·Δτij(t)→τij(t)

反之若不是相邻节点则不需更新。式中ρ指信息素的发挥系数,Δτij(t)指蚁蚂从节点i到节点j所释放的信息素量。

如果k只蚁蚂均完成寻径,既可选出函数值最小的那条,并以该路径完成所有信息素的更新过程,并将较优解保存下来用来使收敛到最优解的速度变快[8]。则有:

(1+ρ)τij(i,j)+ρ·Δτij(i,j)→τij(i,j),

式中,Δτij(i,j)指节点i到节点j的信息素增量。

Lmin指所能找到的最短路径。每进行一次路径寻找,景区连接路径的信息浓度就会更新,一直到找到最优为止。

2.4.2算法仿真结果

系统采用Matlab对蚁群算法应用在景区行程规划上的功能进行仿真,先建立一个有6个分景点的景区数据库,各分景点的最短路程如表2所示

表2 景区各景点路程表

游客在游玩时,在手机端输入游玩费用、时间及当前所在的位置后,系统会自动进行最佳行程推荐,系统调试时进行二次行程推荐的仿真运行,具体如图所示:

图4 第一次仿真图 图5 第二次仿真图

图4为游客在景区的景点3周围所生成的一条从景点3出发,旅途经过景2、景点4、景6、景5最终到达景1的最优行程规划图;图5为游客在景区的景点1周围所生成的一条从景点1出发旅途经过景2、景点4、景3、景6最终到达景5的最优行程规划图。

3 系统的测试及实现过程

3.1 系统开发环境

系统使用JAVA语言编程,基于Android平台进行开发,通过创建安卓模拟识别器AVD来展示最终的实现效果。其中JAVA软件需要下载JDK5.0版本的开发工具包,才能在Android平台使用[9]。Android的开发环境选用Android Studio进行编写程序的调试。

3.2 景区游客端模块功能实现

游客手机APP登录后首页会显示出所在景区当天的于气情况、景区图片自动轮流显示画面、其他功能模块且具有搜索功能,首页界面如图6所示。下面介绍其中两个界面的功能。

图6 游客端界面 图7 景点导览界面 图8 行程规划界面

景点导览界面如图7所示,如果是定位在景区内,当到达景区的景点时,手机会振动提醒,并进行景点讲解;若把定位移到景区外,则可跳到高德地图进行路线搜索。

行程规划界面如图8所示,行程规划是依据游客在景区游玩预算的经费、旅程时长、当前所处的位置进行景区最优路线的推荐,单击界面中的线路预览则会出现景区各景点路线图,点击开始引导则系统会提示你行走的路线。

3.3 管理者端模块功能实现

景区管理者登录后即可进入系统管理端首页界面,主要包括实时客流管理、景点导览、讲解管理、投诉管理等功能,如图9所示。下面介绍其中两个界面的功能。

当点击界面上的停车场管理图标后,即可进入停车场界面,如图10所示,界面会实时显示当前停车场的状态,管理者可根据数据调度停车场的保安,对进入停止场的游客车辆进行输导,保证游客能更快的停好车。

当点击界面中的实时客流图标时,即可进入客流分析界面,如图11所示,界面会实时将当前景区每个景点当前入园的人数统计出来,根据所统计的人数,区分出每个景点当前是否适合前往,并及时调度各景点的工作人员,对游客进行输导。

图9 管理端界面 图10 停车场界面 图11 客流分析界面

4 系统测试过程

系统的测试使用Android4.4版本系统;数据库用My SQL Server5.5;服务器内存8G、3.6GHz主频[10]。测试的目的是检查集成后的主模块功能和子模块之间各个应用界面的跳转是否能正常连接,现将部分测试结果显示如下表3所示

表3 系统部分测试情况表

图12 测试统计信息图

在系统的性能测试方面,该系统采用loadrunner测试工具,测试结束会自动生成本次测试的数据信息,如在测试时选择游客进入景点地图浏览页面为测试内容,根据设计系统会自动标注出每个景点的位置,测试结果会统计出信息摘要图,体现本次统计信息,如下图12所示

5 结束语

该系统以游客个性游玩为出发点,设计了互联网+旅游管理系统,采用蚁群算法进行最优行程推荐,系统能够让旅客在游玩前对景点附近的酒店进行查询、景点信息浏览等;根据自已的时间及经费选择适合的游玩路线;在游玩过程中在线分享旅游心得,定制个性游玩纪念品等。实现了各个景区的资源共享及信息化,提高了游客的旅行体验。

猜你喜欢
游玩景点界面
走,游玩去
不同截面类型钢管RPC界面粘结性能对比研究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女性手游玩家
鱼儿不上钩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