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观察

2021-05-21 06:53马东升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马东升

( 大庆龙南医院骨科一病区 ,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

骨质疏松属于一种慢性骨代谢疾病,不仅会导致骨脆性增加,而且极易继发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目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措施主要可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其中保守治疗需患者长期卧床休息,继而增大了成骨量的丢失,同时易产生多种并发症,比如腰背痛、坠积性肺炎等[1]。手术治疗则主要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快速实现恢复患者由骨折所导致的腰背疼痛,继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单独应用手术治疗却难以防止骨质流失,所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治疗时,多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治疗[2]。相关研究指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但在用药治疗时间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本文就从我院挑选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2017年1月-2019年2月从我院挑选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展开分析,以服药时间长度展开分组,分为1组(40例)、2组(40例)以及3组(40例)。其中1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22例、18例,患者60岁为最小年龄、90岁为最大年龄、平均年龄是(70.5±16.5)岁;2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23例、17例,患者61为最小年龄、91岁为最大年龄、平均年龄是(71.6±14.6)岁;3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24例、16例,患者62为最小年龄、92岁为最大年龄、平均年龄是(72.6±14.6)岁。一般资料在1组2组与3组之间展开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体内容如下:(1)取俯卧位并悬空腹部。通过X光机和C臂机透视下对损伤椎体进行确定,同时在椎体上下实施双边造影,于两侧椎弓根中点位置做棘突位,可清晰分辨椎弓根投照。穿刺点在右侧约2点钟方向和左侧约10点钟方向,即椎弓根外上缘。(2)实施消毒与铺巾,采用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实施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此后在C臂机的引导作用下做长度约为0.5cm的切口,并应用穿刺针通过X线机引导到达伤椎椎体的1/3处。(3)将穿刺针针芯退出,导针插入并去除穿刺套管,并在导针引导下的的通过手术套管和扩张器建立手术通道。将铰刀旋入椎体中,达到适宜深度后再应用扩张球囊,从而缓慢恢复椎体高度。(4)将球囊取出并调配骨水泥,于拉丝期间骨水泥注入,在注入骨水泥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是否存在溢出的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在骨水泥弥散且填充满意10分钟后将穿刺针拔出,局部消毒并实施按压止血和包扎[3]。

2.2 药物治疗方法:应用钙尔奇D,用量为:1天1次,1次600mg;罗盖全,用量为:1天2次,1次0.25μg;密盖息肌注剂,用量为:1天1次,1次50IU;密固达,用量为:1年1次,1次4mg[4]。

3 观察指标:对比3组患者之间的各项指标(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椎体失去高度)和骨密度差值[5]。

5 结果

5.1 3组患者之间的各项指标对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组、2组以及3组的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以及椎体失去高度均有所下降,组间比较3组的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以及椎体失去高度低于2组和1组,而2组低于1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3组患者之间的各项指标比较

5.2 3组患者之间的骨密度对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组、2组以及3组的骨密度差值均有所上升,组间比较3组的骨密度差值,3组高于2组和1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骨密度3组患者之间比较

讨 论

骨质疏松主要指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骨量减少,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通常情况下,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易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中,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实施治疗时,可采用的治疗方法可分为2种,即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运用保守治疗时,往往需要绝对卧床3个月,并口服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和补钙剂,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易导致患者成骨量丢失,同时可导致患者产生多种并发症,比如肺炎、褥疮等[6]。

手术治疗主要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注入骨水泥到骨折椎体中,继而促使椎体高度恢复,达到止痛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然而,单独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实施治疗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是受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极易导致脊柱椎体骨折再次发生。就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而言,则可有效降低脊柱椎体骨折再次发生的概率,而通过随访后发现,联合治疗实施的时间越长,则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越佳[7]。究其原因,长时间服用药物,可持续缓解患者的疼痛,不仅增加了骨密度,而且减少了骨折的发生率,可有效保护骨质疏松。应用的药物中,钙尔奇D可促进胃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了骨质矿化和骨的形成;降钙素则对破骨细胞生物学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继而对骨吸收产生了抑制[8]。

综上所述,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以及椎体失去高度,且提升了患者的骨密度。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患了压缩性骨折怎么办?
身高突然降低别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