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缆与orthocord缝线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1-05-21 06:54赖炳明刘洪涛谭三元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缝线韧带交叉

赖炳明 刘洪涛 谭三元

( 广州市番禺区第八人民医院 , 广东 广州 511450 )

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主要为运动性损伤,与活动度与自我保护意识有关[1]。临床上主要采用合成外科缝线(orthocord)来进行固定,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但由于其韧性过大,不能将缝线完全拉紧,晚期会出现松动,不能改善膝关节功能[2]。钛缆为钢丝等材料的改良,不仅增强了刚度,还不会随关节的活动而松弛[3],或许有利于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钛缆与合成外科缝线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48 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5例和9例,年龄16-53(36.41±7.65)岁,骨折AO 类型:2型11例,3型8例,4型5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6例和8例,年龄16-51(33.42±8.27)岁,骨折AO 类型:2型9例,3型7例,4型8例。患者及家 属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 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中的诊断标准[4],且经X线、CT等检查确诊。(2)时间范围在伤后3周以内。(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多韧带损伤。(2)伴有半月板撕裂。(3)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在Ⅱ度以上。

2 方法:2组患者均由同一名副高职称医师主刀,均行全身麻醉,将气囊止血带扎于伤肢大腿根部,驱血后充气40kpa止血。选择常规前内与前外侧入路。使用刨削器将血肿和嵌顿软组织清除,牵出横韧带,将骨折处槽稍加深,必要时将部分横韧带刨去。利用探针复位骨折块。在骨结节内侧作一纵形切口,使用定位器,经前内侧入路定位在骨折块后内侧,沿着导向器打入1枚直径2.5mm克氏针并进行扩孔。同法定位骨折块外侧隧道。两处隧道外口间距在1cm以上。术后当天就进行等长收缩练习,1周后进行膝关节屈曲锻炼,6周后在保护下进行平地行走,10周后行下蹲和屈膝练习,3个月后进行X线检查,提示愈合后进行不保护行走,4-6个月后进行跳跃、慢跑练习,每月定期来院复查,查看骨折端是否愈合和内固定物是否移位。2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及1年时进行随访。对照组予以合成外科缝线和加压螺钉进行固定。将2根合成外科缝线沿着骨折块内侧隧道穿入到关节中,在关节镜下进行操作,在前交叉韧带下部进行缝合线环绕,再从骨折块外侧隧道穿出。调整骨块的位置,拉紧缝线,把线头穿入versalok螺钉(强生公司生产)中并打入胫骨近端后进行锁固。在关节镜下查看骨折块复位及固定情况、膝关节无活动受限后进行缝合。观察组使用钛缆作为内植物。将1根直径1.3mm的钛缆(捷迈公司生产)从骨折块内侧隧道穿入到关节中,使用关节镜进行引导,使用PDS线牵引,经过前交叉韧带的前方,从骨折块外侧隧道穿出。调整骨块的位置,在胫骨表面将钛缆收紧并进行锁固。在关节镜下查看骨折块复位及固定情况、膝关节无活动受限后进行缝合。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长、术后3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主观评价表(IKDC)评分情况。(1)住院时长和骨折愈合情况:严格记录2组患者的住院时长。骨折端愈合的判定:(1)按压局部,没有压 痛和叩 击痛。(2)无异常活动。(3)X线示骨折线模糊。(4)在没有外固定的情况下,上肢能够平举lkg物品>1分钟,下肢能能够行走>30步并且>3分钟。(5)2周内骨折处无移位。(2)Ly-sholm及IKDC评分:Ly-sholm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低提示膝关节稳定性越差。IKDC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膝关节主观功能越好。

5 结果

5.1 2组患者住院时长和骨折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23±4.12)天,低于对照组的(18.13±3.06)天(P<0.05);术后3个月随访,2组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

5.2 2组患者Ly-sholm评分及IKDC主观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随访Ly-sholm、IKD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Ly-sholm评分及IKDC主观评分比较分)

讨 论

当关节内前方受到撞击,前交叉韧带因松弛而失效,从而导致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临床上主要使用合成外科缝线来进行固定,其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PDS材料混合编制而成,具有柔韧性强和固定力大的优点,但由于其的高韧性,易导致关节出现移位,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钛缆强度符合固定要求,单股就能够固定骨折块且松动率低,不易发生蠕变,收紧时能够紧贴骨质,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为使患者能够有更好的治疗选择,本研究旨在探讨钛缆与合成外科缝合线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说明钛缆应用于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中,较合成外科缝线更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其可能原因为:合成外科缝线需要在关节内进行反复的穿绕前交叉韧带、分离部分肌腱被覆滑膜,增加关节内粘连的风险,而钛缆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并且能够起到间隔作用,使骨折块更加稳定,利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随访,2组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说明钛缆与合成外科缝线应用于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中,均不会影响骨折愈合。其可能原因为:合成外科缝线力学性能优良,强度符合固定要求,在修复早期能够提供良好的力学支撑,利于骨接触;钛缆弹性好且使用专用器材收紧固定,不会因为膝关节的活动而出现松动,有效防止骨折块移位,故2种方法均不会影响骨折的愈合,与徐步靖,等研究一致[5]。Ly-sholm和IKDC评分常用于膝关节术后关节功能的评估。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随访Ly-sholm、IKD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钛缆缝线应用于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中,较合成外科缝线更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其可能原因为:钛缆是于缝线等固定方式上的改良,不仅柔软易操作,还具有钢丝的强度和螺钉稳定性,并且由专业工具进行抽紧锁定,不易断裂松动,更好的固定骨折块,术后活动需要的外部辅助更少,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6],从而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钛缆与合成外科缝线应用于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中,钛缆较合成外科缝线更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确保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缝线韧带交叉
基于反向P–M扩散分割的缝线断线检测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能实时监测伤口愈合的智能缝线
连数
连一连
多走沙地可锻炼下肢韧带
缝线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