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路径探赜

2021-05-21 12:15雷新文
成才之路 2021年13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雷新文

摘 要:国学是立国之泉,兴邦之本。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国学包含着中国传统思想、艺术、文化等内容,是精彩的语文资源。文章对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路径进行探究。要加强古诗文教学,体现国学内涵;重视阅读教学,开设经典诵读课;注重开展活动,丰富传统文化底蕴。

关键词:国学教育;语文教学;融合;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3-0074-02

国学包含着中国的传统思想、艺术、文化。因此,将国学与语文进行融合,能够丰富学生的阅历,能够引导他们主动积累文学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简述国学教育的本质及意义,并对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路径进行探讨。

一、国学教育的本质及意义

1.国学教育的内涵

国学并没有具体的含义,本质上来讲与“西学”相对立,主要的内容是介绍本国固有的知识文化体系。曾有学者将国学概念分为三个层次:经学、哲学与文学,这三个方面包含了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又包含了哲学、历史、考古、文学和语言。教师在课上可采用诵读、积累谚语等方式呈现出国学的内涵,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古诗词、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都可以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由此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

2.国学教育的意义

现如今,很多学校都将国学教育渗透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为了能将二者完美融合,教师要考虑国学教育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由此制定合理的教案,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国学教育融入到语文课中,能够降低国学的理论难度,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国学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难理解。国学这门课程不仅介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同时还能带领学生感受先人的伟大智慧,了解前人总结的多方面的经验。因此,开展国学教育能够很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国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语文课中融入国学内容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不同的故事中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道理,从而加深他们对不同文章的理解。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教师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很好的发展,提高学生在课上独立思考的能力,加深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路径

1.加强古诗文教学,体现国学内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直有“诗教”这一授课方式,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故事,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古诗的记忆,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诗词氛围。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诗画融合的方式渗透国学教育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开展丰富的古诗词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国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古诗的类型把古诗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根据不同的古诗类型插入不同的链接,以此开展诗画融合教学活动。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中,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以及曾几的《三衢道中》都是描写景物的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并按照自己的理解为这三首诗配上不同的画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对其中的一首古诗展开详细的分析,并请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分析后面的两首诗。以《三衢道中》为例,首先请学生大声朗读这首诗,培养语感,让他们感受到诗人在用词时采用的押韵方式。“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动态地描写了山间的景象,让读者体会到一种放松之感。接下来再请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分析《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这两首诗,认真分析不同的诗句所描写的不同景象,通过对比这三首诗,感受诗人对景物的不同描写方式。在与国学的融合过程中,老师可以在网络中搜索写景的著名诗作,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二者结合对于个人思想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于个人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提升作用。

2.重视阅读教学,开设经典诵读课

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能够丰富他们的文学常识,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在国学与语文教学的结合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在诵读中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例如在介绍《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时,首先应当介绍文言文的写作背景。这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湯问》,主要介绍了孔子在游学时遇到两个小孩探讨哲学类的问题。由于学生在高年级阶段才能接触这一类型的文章,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与白话文之间的不同之处。首先要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班级中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对话,并思考不同的文字有哪些意义。“问其故”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表示方式,很多汉字在文言文与白话文中的意义有所不同,因此可以称之为一词多义。“问其故”的“故”表示原因的意思,这句话能够翻译为“问他们发生争论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能够发现文言文中简短的几个字就能表示出完整的一句话,不禁对这一文体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介绍完课上的重点内容后,教师可以进行拓展教学,向学生介绍《论语》。在班级中开展诵读《论语》的活动,使学生找到自己认为非常有哲理的句子,并在课上诵读。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学,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

3.注重开展活动,丰富传统文化底蕴

不同知识的学习最终都要应用到实际当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班级内部开展不同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国学教育与语文的结合。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开展故事会的方式介绍不同的成语故事和谚语俗语,了解这些故事的背景和历史,从而丰富个人的知识,还可以在班级中分享自己最近正在阅读的课外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有难度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感受不同节日的传统文化,由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中开展国学作品的分享会,向学生介绍最为经典的国学著作,并介绍其历史,说明分享的原因和这些国学经典著作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集体阅读,营造讨论的氛围,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多角度地感受国学经典著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结语

国学教育与语文的融合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不同的授课方案。语文教师应巧妙地将国学经典相关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帮助学生感受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一方面帮助学生从侧面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拓展知识的基础上丰富现有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国学经典的沐浴下,感受到不一样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学经典的传承人。

参考文献:

[1]王丽波.传统文化融入新课标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03).

[2]徐建军.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语文建设,2018(23).

[3]应雀灵.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4]王海霞.试论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J].当代教育科学,2010(14).

[5]蔡美香.弘扬国学本色  提高语文素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0).

[6]聂慧萍.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機融合[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3).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and Chinese Teaching

Lei Xinwen

(Caoping Primary School, Qiaotou Town, Lixian County, Longnan City, Gansu Province, Lixian 742217, China)

Abstract: Sinology is the foundation of a nation. Sinology is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5000 year culture. Sinology contains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 art, culture and so on. It is a wonderful language resour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and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 embody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set up classic reading class, and pay attention to activities to enric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sinology education; Chinese teaching; integration; core competence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