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出行的两会好声音
——2021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于高速公路发展的提案建议一览

2021-05-23 11:06本刊综合
中国公路 2021年8期
关键词:服务区免费救援

文 本刊综合

交通运输与群众出行是每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今年也不例外。在不久前刚刚闭幕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对交通运输,尤其是高速公路事业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亮点纷呈。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顺利闭幕。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的交通运输业,依然是今年热议的焦点之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为交通运输,尤其是高速公路事业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并带来关于《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高速公路预约免费通行、搭建全国一站式道路救援服务体系等与高速公路行业今后发展息息相关的两会好声音。

尽快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

未来5至10年,我国公路仍将处于集中建设、加快成网的关键时期,随着新建公路向中西部地区和山岭重丘地区延伸,导致建设成本提高,项目收益下降,融资难度加大。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建议,尽快对《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修订,以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和新格局。

陆永泉分析指出,不少收费公路项目按现行收费标准和收费期限难以获得投资回报,导致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不强,部分已纳入PPP项目库的建设项目难以落地。因此,亟须调整现行《条例》相关制度,保障收费公路可持续发展。

陆永泉认为,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网已基本成型并不断完善,未来的养护任务越来越重,保障养护和运营管理资金成为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从通行费收入中解决,按照现行《条例》,高速公路如果到期停止收费,将直接导致债务悬空,陷入“无钱养护”的困境。因此,在公共财政难以保障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立促进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此外,现行收费政策设计对统一监管、协同服务、信息披露等要求较弱,难以满足社会公众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知情权、监督权等方面的诉求。陆永泉建议,尽快对《条例》开展修订工作,改变目前的管理模式,强化监管,接受社会广泛监督,以实现高速公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谢亮峰 摄

取消节假日高速免费通行

在《关于取消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的提案》中,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长丁佐宏指出,发布近10年之久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虽然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公共福利政策的渴求,充分撬动了内需与旅游消费,但也导致高速公路“逢免必堵”现象的加剧,在严重影响人们正常出行的同时,加大了大巴、中巴、货车等客货运输车辆因道路拥堵造成的时间成本和边际成本。

“这是社会的一块心病,部分路段拥堵时间甚至长达一两天。尤其是高速堵车常常伴随着应急车道被占用,导致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等紧急公务车辆被堵在路上,救助服务功能停滞,延误救援时机,造成二次伤害。如遇重大险情,极易引发更大的社会事件,对社会危害极大。”丁佐宏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对此,丁佐宏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取消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因制定该项政策是为了提升收费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快速出行,但目前这一初衷显然已经与现实相悖。

第二,有关部门应该深化高速公路收费制度改革,把原来减免的通行费用,继续让利于民,经过科学测算,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标准,惠及所有通行车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公共福利政策的渴求。

高速公路免费时段预约通行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建议,在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的基础上实行预约通行模式,根据高速公路系统服务能力对免费通行进行额度调控,由车主根据自身需求在有限的免费额度下预约通行的时间段,预约成功即可免费通行。预约通行保障系统实时可控,从全局进行供需双向优化调节,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郭继孚说,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完全有条件利用技术手段避免不必要的拥堵。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ETC的发展为车辆预约通行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ETC系统可实现智能、灵活的通行管理、预约查验,基本无需进行大规模的硬件设施、设备改造。

针对如何实现高速公路预约通行的问题,郭继孚给出两点建议。首先,可依托现有的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系统与“绿色通道”预约平台开发国家级高速公路预约通行平台,通过平台发布预约通知,能够灵活设置预约通行车辆的实施范围、预约时段、时间间隔和免费通行名额,并实行预约监管。车主可通过移动应用程序、车载终端、电话等方式查看各时段的免费通行剩余名额,完成预约操作。

其次,选取一条或若干条节假日拥堵情况较为严重的高速公路,开展节假日免费通行期间的预约通行试点工作,在逐步积累经验、优化预约规则、提升车主接受度后,逐步推广到全国。此外,他还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相关政策、法规制度,为实施小客车预约免费通行提供法律保障。

打造全国交通道路一站式救援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的道路救援服务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高速救援寻位时间长,安全预警不到位;高速救援与其他道路救援不互通;尚未形成全国性统一的车辆救援服务平台。

针对上述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黄玲认为,首先,要解决救援定位难题,提高安全预警能力。她建议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以生命至上为理念,提升出行安全。一是借助车载信息技术和GPS定位系统,方便司乘在车辆发生事故或故障时,能够快速准确定位,缩短救援等待时间。救援单位则通过快速实施救援,及时帮助车主摆脱困境,提升救援效率。二是广泛发布安全提醒引导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地图导航系统,提前向沿途车辆发布安全预警提醒,在有效提升道路作业及行车安全水平的同时,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其次,要强化救援服务衔接联通,提高服务一体化水平。黄玲建议利用移动互联网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打通高速公路与其他道路救援服务的信息衔接,从而形成一体化、一站式服务流程。同时借鉴国外救援服务模式,以整车厂、保险公司等作为服务出口,统一接入道路救援服务,不仅能够增强服务吸引力,还有利于车主驾车遇到故障或事故时,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免费道路救援服务。

江苏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供图

最后,立足2.04亿ETC用户服务需求,基于全国ETC客户服务体系,黄玲建议以拓展ETC应用服务为宗旨,建设全国性的e-Call道路救援服务,实现各方救援资源的整合及共享。在典型省份开展试点,逐步拓展至全国,形成全覆盖的救援网络,提高救援服务质量;建立道路救援服务及安全预警标准规范体系,明确救援机制及规范,统一服务标准,加强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出行安全便捷舒适、“人享其行”的目标。

建立全国性高速公路服务信息系统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管理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导致各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和提供服务的内容、标准等不一致,驾驶人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各个服务区能提供哪些服务、是否因故暂停开放等信息,对跨省出行带来一定影响。”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台盟吉林省主委孔令智建议,规范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建立全国性高速公路服务信息系统。

“首先,应规范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孔令智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管理规范。可以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分级分标准建设服务区,明确各级服务区的服务内容、功能,服务项目的性质、标准,经营性项目的服务指导价等,在公共服务、经营性服务以及综合服务的设施配备、环境卫生等方面提出具体指标,规范和指导服务区经营管理单位及从业人员的管理、经营和服务工作。“同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自然等特色,把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成地方魅力展示台。”

“还应建立全国高速公路服务信息系统。”据孔令智了解,目前还没有全国性、向公众开放的高速公路服务信息系统。因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开发一个全国性的高速公路服务信息系统,面对公众开放,免费提供信息服务。“该系统应涵盖全国各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信息,具体包括服务区的地理位置、基本情况、级别,以及是否有加油站、停车场、便利店、免费休息室、餐厅和汽修厂等服务设施,是否配备住宿、洗浴等,是否能提供电动车充电服务等内容。同时,各服务区应及时更新信息,确保信息全面、准确。”

打造高速公路“慧养护”系统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首发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第八养护项目部养护班班长李俊丰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智慧养护推广的建议》,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加强智慧养护推广工作,通过融合物资系统、机务系统、机械系统数据,将养护作业、养护物资、养护机械数据一站互通、实时共享,实现对人员、物资、机械、业务等的一体化管理。让“大数据”赋能高速公路和国道,使人民群众自驾出行更加安全、方便。

“北京市已经开始逐步打造‘慧养护’系统,目前,部分高速公路试验路段实现了雪天自动预警,雨天遇积水自动‘报警’,使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信息以更加丰富的方式传递给车主。”李俊丰进一步介绍说,雨季来临时,北京通过建立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可实现重点积水部位的视频监控和积水自动预警,泵站也已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状态监测。当积水超过警戒水位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方便养护人员及时处理。此外,2019年通车的京礼高速现已实现雪天自动预警,通过在道路下方预埋感应器感知雪的厚度,当雪量过大时,系统会进行自动预警。

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

如今,北京的高速公路管理者与养护者们已经感受到了“慧养护”系统带来的便利,不仅如此,北京目前已投入使用了近1000个“智慧锥桶”,可将道路施工信息实时推送到导航系统,及时提示车主合理规划出行、在施工区域小心驾驶,也令车主真切感知到“慧养护”系统的便捷。

据李俊丰介绍,“智慧锥桶”是以导航软件创造道路安全物联网解决方案落地的形式,通过对传统的交通安全设施(如反光交通锥、三角警告牌等)进行物联网化改造,并与地图数据平台无缝对接,实现道路施工、事故和封闭管制信息的实时精准采集和发布,确保全部施工信息能及时通知到车主,大大提升了车主的出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加快交通路网车路协同智能化改造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提交了5份提案,其中包括“加快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让老百姓出行更绿色便捷,实现碳达峰目标”。

李彦宏表示,交通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也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利用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加快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让老百姓出行更加绿色、便捷,实现碳达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统一。

他建议,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支持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满足老百姓的美好出行需求,早日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的目标。具体包括: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的力度,为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开辟合法化路径;建立由各级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参与的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推进机制;加速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进程,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构建低碳、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鼓励企业加大自动驾驶汽车及关键软硬零部件研发创新,促进自动驾驶汽车普及。

加快皖鄂高速建设助力老区振兴

“建设皖鄂高速公路,既是迫在眉睫,也是恰逢其时。”全国人大代表、应流集团董事长杜应流指出,《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支持革命老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优化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建设”。革命老区安徽省霍山县、湖北省英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合肥城市圈的连接地带。受地理条件限制,内联外通的交通路网尚未形成,严重制约了革命老区发展。为实现破题,杜应流建议,将皖鄂高速公路(霍山至英山段)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并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

杜应流说,目前,皖鄂接界区域的路网结构以框架式为主,覆盖深度不足,尤其是山区腹地交通基础依然薄弱,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合武高速、岳武高速相比,皖鄂高速公路可将武汉与合肥之间的距离分别缩短约86公里、150公里,对中部地区两大省会城市的连接至关重要。同时,可分流武汉与合肥之间巨大的交通量,对缓解沪陕高速通往合肥、南京等方向的交通压力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服务区免费救援
基于AIoT+GIS的智慧服务区构建
紧急救援
该不该免费送货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技术的应用
3D打印大救援
免费开放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