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城市“百势”间协同并进

2021-05-23 22:34许小燕
产城 2021年4期
关键词:成都市青岛工业

许小燕

工业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晴雨表,各地发挥自身工业互联网特色优势,并加强产业合作,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构建高质量工业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上,“工业互联网”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各地的十四五规划中,“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成为关键词。为了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广度和深度,全国各地方已经开始对工业互联网有所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开年以来,就有10余个省区市陆续出台政策规划以期促进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行动计划、场景应用、平台建立、解决方案屡屡出新,在发挥在地特色与优势的同时协作发展成为主流。

青岛:老牌工业强市的“新招式”

要说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城市,一定绕不开青岛。青岛是全国少有的31个制造业大类齐全的城市,更有知名制造企业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等“五朵金花”为青岛工业加持。

青岛不断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是国家首批5G试点城市、聚集人工智能骨干企业近100家,5G基站开通数量占山东的50%以上。

2020年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长远目标,全方位发力布局工业互联网。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王牌,2019年在国家工信部评定的十大双跨平台中,卡奥斯位居首位,并被认定是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核心支撑。

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与青岛企业的生动实践相辅相成。青岛双星打造了全球轮胎行业首个全流程工业4.0工厂,不仅实现生产智能化、个性化,还串联起销售和服务,探索轮胎行业新模式、新业态。

日前,根据各领域数字化建设和应用的共性需求,青岛打通数据通道,互联网络建设提速,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5万个。

随着数字基建的成熟发展,制造业利用工业互联网转型升级的成果也令人欣慰。2020年,青岛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53.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7.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4.6%,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27%,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6%。

3月16日,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召开第二次会议,会上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计划》(汇报稿)提出,青岛要通过推动3大计划,共12项任务,以工业互联网构筑起“数字青岛”的产业底座,探索“青岛能突破、山东能推广、全国能借鑒”的发展模式。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愈加清晰。

深圳:解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钥匙”

今年1月,《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出台,提出要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支持开展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3月1日,深圳《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正式实施,大力支持深圳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工业互联网自然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2020年,深圳市建成5G基站超4.6万个,成为全国首个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深圳的工业互联网正从起步迈向快速发展阶段,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成长迅速。”

应用场景日渐丰富,深圳市电子制造、机械装备、精密制造、医药生产、服装等领域的骨干企业大胆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龙头企业华为、富士康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华星光电的液晶显示器智能工厂、海能达的通信产品智能制造、研祥智能的计算机智能工厂等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离散型制造模式试点示范,成为深圳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有力注脚。

值得关注的是,腾讯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连接金融机构、行业龙头、供应商、服务商等生态的同时,还打通了腾讯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AI区块链、小程序等板块。这表明工业互联网也为平台服务商提供了发展机遇。

此外,华龙迅达的数字孪生技术、华制智能等服务商提供的智能工厂软硬件一站式解决方案等,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并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

工业互联网是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工信部门的调查显示,深圳56.2%的工业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成本下降,53.3%的企业产品良率提升,29.4%的企业原材料损耗减少,让企业实实在在受惠。2020年12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15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华为平台服务企业用户10万多家;腾讯平台服务企业用户30万家;富士康平台服务近1400家。

上海:以创新发展促经济数字化转型

上海是工业强市,有着工业互联网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工业互联网以工业为依托,上海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与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钢铁化工、都市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布局了一大批优质企业,推动这些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形成了叠加和聚合效应,加快了新旧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

2020年受疫情影响,诸多行业都遭受了或大或小的冲击。而上海工业互联网在疫情中加速发展,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千亿元,推动以电子信息、钢铁化工、装备制造与汽车、航天航空等为代表的重点领域530多家企业创新转型,平均降本8.4%、提质1.95%、增效7.83%。

而这背后,与上海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密不可分。2020年11月,上海市第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提出,上海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工赋上海”工业互联网新三年行动计划迅即启动。

2021年首个工作日,上海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推动“经济、生活、治理”等方面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无疑成为重点之一。

紧接着,上海召开2021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经济数字化转型大会,对经济数字化转型全面动员。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则联合工业领域的15个社会组织和280余家企业,共同发起《工业互联网促数字化转型联合倡议》,共建数字经济新生态,为上海工业新的十年赋能。

通过向下“联设备”、向上“接应用”、平台“建模型优算法”,可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倍增。回顾过去,更要展望未来。“下一步,上海将以更大力度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助力经济数字化转型。”根据去年发布的“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到2022年,上海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将实现1500亿元。

区域联动,深化产业合作

除了发挥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优势,积极有效的区域联动已成为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举措。

3月30日,国内首家以促进“5G+工业互联网”专家协作、生态共建为主要任务的联盟——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专家协作联盟成立。联盟由青岛市相关领域14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近300位专家发起成立,首批有近30位深圳专家加入。

“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是一种生态体系,需要具备跨界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才加强区域协作和行业协同。”深圳数字经济发展成熟,产业链上集聚了大批人才,仅华为就集聚研发人员8万人,其中博士超过1万人。而青岛以海尔、海信为代表的制造业发展成熟,同样在产业链上集聚了大批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

3月3日,川渝经信部门联合发布《2021年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将推动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实施一体化发展,计划年内建成13个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和2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聚集不少于400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相关企业,推动两地企业“上云”数量累计达30万户。

去年年底,成都公布《成都市工業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四川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陈良银教授指出,川渝两地将推动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两地将发挥各自政策、产业、资源等优势,以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用,平台资源合作互补,安全监管信息共享等为重点,推动两地产业、科技、人才、数据、生产要素等资源汇聚。

另外,早在2019年12月,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长三角一市三省共同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国家首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区落地长三角。去年1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签署了《共同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今年3月17日,沪苏浙皖四地通信管理局联合发起成立“长三角工业互联网标识一体化建设专班”,旨在合力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建设。

3月25日,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会商会在苏州召开。与会各方一致认为,联合推动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是共同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实现长三角区域内创新要素汇聚、科技协同攻关、发展新增长极打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成都市工业互联网企业供需对接大会成功举行

3月30日,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指导,成都市双流区新经济和科技局、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主办的2021年成都市工业互联网企业供需对接大会在双流区电子科技大学天府园区举行。

会上进行了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的揭牌仪式,对2020年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十佳解决方案和十佳应用案例进行了授牌表彰,成渝(成都)信息通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炎作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主题演讲,市经信局信息化推进处处长谭明祥对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天味食品、川开电气分享了各自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同时,成都积微物联、成都千嘉科技、成都电信、四川超网、华为(成都)物联网云创新中心、川能智网6家服务商发布了解决方案,近60家企业发布了各自的需求。最后,西南交通大学互联网+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官振中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唐聃教授与服务提供商代表就相关企业提出数字化转型需求进行了交流讨论。

据悉,3月30日在成都双流举办首场工业互联网企业供需对接活动,围绕主导产业细分领域,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梳理需求清单,发布解决方案,就是要为供需双方提供交流渠道、为优秀产品提供应用市场,为优质企业提供市场机遇,类似活动今年还将持续开展5场。

猜你喜欢
成都市青岛工业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工业人
青岛明月申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