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邮路”寄爱心
——如皋市投递员帮扶孤寡老人纪实

2021-05-24 03:04
银潮 2021年5期
关键词:投递员邮路如皋市

文>>>本刊见习记者

通讯员 刘稷 李向阳 朱亚楠

墨绿制服,“二八式”邮政自行车,23年前,如皋市投递员们用“叮铃叮铃”的铃声,串起137条乡间“爱心邮路”。

送一路邮件,做一路好事。23年来,一代接一代的投递员们帮扶300多位孤寡老人。现今,“爱心邮路”的精神内涵不断延伸,续写着新时代的温情故事。

“请愿”请出的“爱心邮路”

说起“爱心邮路”的由来,不得不说已经去世的投递员陈昭斌。

1998年11月,邮电分营,如皋市邮政局决定在投递段道推行竞聘上岗,陈昭斌有可能被调整到其他段道。消息传开,村民们每天都走进如皋城西鹿门村村主任张达勤的办公室,让他去和邮局的领导“说说情”,让陈昭斌留下来。村民们表示,即便老陈的工资由村里出,也要留下他。

时年53岁的陈昭斌是鹿门村邮路的老投递员。早先,平信只要求集中送到村委会,陈昭斌怕耽误村民的事,主动把平信投递到户。1991年开始,他在自己的邮路上顺带着照顾一些孤寡老人:送邮件时和老人拉几句家常,瞧见老人提水扫地便上前搭把手;汇款单、包裹等邮件直接送到老人家中……

在村民“逼迫”下,张达勤到城西邮政支局“请愿”。这举动引起如皋市邮政局的重视,对全局范围内的投递段道进行调查。原来,主动在邮路上帮扶孤寡老人的不止陈昭斌一人,全市137条邮路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投递员帮扶投递段道上的老弱病残,还有三分之一的投递员对邮路上的求助有求必应。

一个个投递员的爱心故事“浮出水面”。

“遇到需要帮忙的,我能搭把手的就搭把手,不会特意去记帮了谁,都是顺手的事。那时还没‘爱心邮路’的说法,我们都管这叫‘学雷锋做好事’。”从1984年开始,负责林梓镇区投递工作的姚明说,他定期的帮扶对象、80多岁的蒋准英行动不便,女儿远在新疆,她每天最盼望的事,就是姚明从家门前经过时给她带来女儿的消息。“她女儿大多是汇款、寄东西,要去镇上取。老太太腿脚不方便,我就帮着取出来,送到她手里。”姚明说,他每天要跑200多户、80多公里路,途经几十个村,“基本每个村都有像她这样需要帮忙的人,我愿意为他们做点事。”

白蒲支局的姚泽民是个“报时钟”,每当他出现在村头,村民们就说:“姚泽民来了,该煮饭了!”早在邮电分营之前,姚泽民就自发地为邮路上的老人换煤气、买米、拿药,他墨绿的包里总是备着一套工具,专门用来义务修理自行车、水龙头。

……

1998年底,如皋市邮政局党委发出倡议,号召全体投递人员在投递段道内结对帮扶一名孤寡老人,得到全体投递员的积极响应。由此,有组织的集体爱心行动——“爱心邮路”诞生了。

小马与老马

小马第一次见到老马,是在九华镇龙舌村投递段道上。老马坐在屋前,看着不识路的小马,说:“你往前走,过第二个路口左转,第三家就是。”

小马是九华镇投递员马富强。这以后,只要有不认识的地址,他就跑去问老马。在马富强眼里,老马是张“活地图”,每家每户的具体位置没有他不知道的。

这天,着急送信的马富强去找老马,但老马并不在家,小马向其邻居打听,邻居说:“你看这附近谁家在办喜事或丧事,去了就能找到他。”马富强循着唢呐声去了隔壁村,果然,找到了老马。

原来,老马叫马志兰,孤身一人,年纪大了,日子过得辛苦,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喝两盅酒,每逢周边人家婚丧嫁娶,他便去混“嘴福”。

当晚,马富强拎了酒和一些生活日用品来到老马家,说:“我今天没什么事,咱爷俩喝两盅,以后你别去别人家蹭饭了,咱搭伙吃饭。”老马高兴地说:“真好!我不去别人家蹭饭了。”

在马富强的陪伴下,老马开始爱干净。1998年底结为帮扶对子后,马富强利用休息时间在老马屋前小菜地里“捣鼓”,让他一年四季能吃上新鲜瓜蔬。

老马患有心脏病,平时吃的麝香救心丸,什么时候需要买,买一次吃多久,马富强记得清清楚楚。

一天晚上,老马不慎摔倒,见有邻居来,他指着挂历上的号码:“快打电话给我家小马。”接到电话后,马富强第一时间将老马送到龙舌医院。住院一周,马富强悉心照料。龙舌医院院长感动于马富强的情谊,免去了老马住院的部分费用。护士说:“老马、小马,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俩是亲父子呢!”

2012年,老马突发心脏病去世后,马富强经常去老马家的小菜地种菜。邻居不解:“老马都走了,你种菜给谁吃?”马富强说:“算是我的念想吧。”

记者采访时,马富强说了他另一个“念想”:“干到退休,照顾好许汉青。”

2015年,马富强与无儿无女的许汉青、李世英夫妇结成帮扶对子,两年后,李世英去世,马富强自愿做其“孝子”为她操办后事。邻村村民吴夏兵感动地说:“总是能看到中国邮政的车来,没想到他们做了这么多好事,我也想加入‘爱心邮路’,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老残有福享,感谢共产党

1998年至今,下原镇投递员朱金华共帮扶了7户8位孤寡老人。家住下原镇腰庄村35组的何兴莲是他第一个帮扶对象。

何兴莲手脚残疾,养女、丈夫相继离世后,她哭瞎了双眼,生活十分艰难。一天中午,朱金华见何兴莲饭桌上的鱼“长了毛”。“这鱼坏了,不能吃。”朱金华劝阻。之后,朱金华时不时给何兴莲做饭、送饭,顺带扫扫地、晒晒被子,让家里“亮堂起来”,还在她家门口摆了个水缸,每隔几天把水装满,保证她日常用水。

在朱金华的帮扶下,何兴莲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家里干净了,邻居们也常来串门。何兴莲的远房侄子张松林听说后,主动要求赡养何兴莲,他对朱金华说:“你与婶婶非亲非故,都能对她这么好,我有什么理由不养?”1999年,张松林接何兴莲走时,何兴莲请邻居写了一副对联:老残有福享,感谢共产党。

①干式下膜检测。首先进行垂直膜铺设,待部分垂直膜铺设完成,将多路分布式检测电缆放入预埋塑料管,将供电电极置于HDPE膜的两侧,如图2所示。

“在‘爱心邮路’上走了20多年,最大的感受是老人的需求不同了。以前提点东西,他们就挺开心,现在他们都不要我带什么,只希望我陪他们聊聊天,需要的是精神方面的陪伴。”朱金华说。

爱心接力棒

2004年,临退休的朱国清带着儿子朱军成去了李芹英家,此行目的是传递“爱心接力棒”。

李芹英是朱国清帮扶了5年多的孤寡老人。“以前我爸总带我去她家,帮她修屋搬柴,这条路我走得特别熟。”朱军成说,从小他就跟着父亲在泥泞的邮路上摸爬滚打,眼见邮路越走越长,父亲的背却越来越驼,他下决心接下父亲的“爱心接力棒”,成为九华支局的一名投递员。

“刚开始很多人不看好,说我们这么做肯定是图老太太的钱。”起初朱军成还会为这些话生气,后来他就不在意了,“帮助别人会让我有幸福感。我惦记他们,他们也惦记我,时间长了,闲言碎语也没了。”

下午1点多,李芹英准时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等着朱军成经过。有时,朱军成没有这条线的投递任务,李芹英便问他怎么没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她告诉我,这是她自己摸清的规律,她每天最开心的就是和我说上两句话。”提到这些,朱军成十分感动。

现在,朱军成已帮扶了4位孤寡老人。朱国清说:“在邮政,我做了三件事:‘送报匠’;在邮路上做些好事;把爱心接力给了儿子。现在看,儿子比我做得好!”

“爱心邮路”的传续里,不仅有父子,也有师徒。2014年,赵凡从师父姚泽民手中接下“爱心接力棒”,帮扶老人姜和英。

“她和我师父感情好,每次有电话响,她就问是不是小姚打来的,一直到离世都惦记着。”赵凡说,那时他初做白蒲支局的投递员,尽管跟师父跑了一个多月的乡间邮路,但投递、帮扶这两件事让他应接不暇,“我很佩服师父,段道上的老人对他非常感激。”

郭艮华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双手无力,他父亲患有肝癌,母亲老年痴呆,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计,郭艮华一个人艰难经营着一家小店。“货架上的东西东倒西歪,品种也少,角落里一看就不常清理,没什么人来。”赵凡说,他第一次去郭艮华店里是送报纸的路上,因为口渴进门买水,瞧见了坐在轮椅上的郭艮华。

从那时起,赵凡每次经过时,都停一会,帮郭艮华打扫屋子、整理货架。半年后,邮政构建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邮乐购进入如皋各乡镇,赵凡便申请将郭艮华的杂货铺发展为如皋市邮政分公司首批邮政加盟店。

从1个店面到3个店面,从20平方米到80平方米,加盟成功后,郭艮华的便利店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好,店里一缺货,郭艮华便打电话给赵凡帮忙补货。

“所有商品都从‘邮掌柜’系统结算,郭艮华使用电脑有些困难,我就给他做示范。”手无力操作,郭艮华学会了用脚敲键盘,用鼻尖按鼠标。郭艮华的远房婶婶对赵凡说:“没有你们,他日子怎么过?有你们真好!”

送你一只“红喇叭”

午饭时间,投递员赵颖东驾驶一辆绿色“小面包”,去往搬经镇搬经社区的章瑞兴家中,那里,有一群人在等着他。

章瑞兴是赵颖东的帮扶对象。23年前,三分地、一窝鸡、一间土坯房,是章瑞兴的全部家当;与赵颖东结为帮扶对象后,他住进了三室一厅的砖瓦房。

“小赵那时候还是个孩子,隔三差五跑过来帮我干农活,陪我下棋,他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家里的东西都是他买的。”章瑞兴话语中满是感激,他说,现在他每月有低保、农保,还有牛奶补贴,“共产党好!我啥也不缺。”

2021年1月22日,“爱心邮路·红喇叭驿站”主题活动启动时,赵颖东主动申请将章瑞兴的家作为“红喇叭”的一个点。现在,88岁的章瑞兴陪着赵颖东一起,用接地气的“红喇叭”,传播党和政府的“好声音”。

随着孤寡老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爱心邮路”逐渐从物质帮扶向精神帮扶延伸,先后打造了助残、普法、微心愿等子品牌。

“社会需要爱,我们就投递爱。奉献爱心不是硬性指标,也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如皋市城中邮政支局局长徐虎说,在城中支局,投递员们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爱心邮路”——用“父爱”撑起留守儿童的天空。

陈志勇第一次见到昊昊(化名)时,他害羞地躲在奶奶身后,一双大眼睛打量着这个穿着邮政制服的人。昊昊的父亲过世了,母亲在外打工,他和爷爷奶奶挤在12平方米的小车库里生活。“我两三天来一次,检查他作业,再看看家里缺点什么。”陈志勇说。

一天晚上,陈志勇刚到门口,奶奶说昊昊不见了。陈志勇赶忙去找,最后在邻居家里找到正在做作业的昊昊。原来,学校布置的作业需要登录网络才能完成,奶奶听不懂,无奈之下,他只能跑到邻居家“蹭网”。得知这事后,陈志勇用自己的手机号为昊昊办理了宽带,费用从他话费里扣,他说:“钱也不多,总不能让孩子天天跑到别人家里。”

在陈志勇陪伴下,昊昊开始喜欢他、信任他。2019年,陈志勇带昊昊出去过生日,从未在外过生日的昊昊非常开心,晚上回家的路上,写了张纸条塞到陈志勇手里,上面写着:祝你工作顺利。昊昊的母亲说:“陈志勇对我孩子费心又费神,他是我嫁到如皋12年来,遇到的最好的人!”

23年来,从自发帮扶,到接力帮扶,再到内涵延伸,越来越多的投递员加入到“爱心寄送”的行列,推动“爱心邮路”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投递员邮路如皋市
36万里山区邮路云和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明翠
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其美多吉 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江苏省如皋市百岁老人385位
我曾经这样爱你
小小展台
拔萝卜带泥之外的话题
看书的姿势有讲究
大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