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05-24 07:53孙海玲
医药前沿 2021年6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胆红素乙型肝炎

孙海玲

(江苏省海滨疗养院检验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42)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肝脏发生病变,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其在临床上的主要有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等表现症状[1]。部分患者患病后肝功能会受到损害,且可能有黄疸发热症状。有些患者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在临床上作为肝脏蛋白代谢的生化指标的血清蛋白,也可作为反映患者肝功能的有效指标,若患者发生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其血清白蛋白会较少,球蛋白水平也会有所升高[2]。乙肝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造成严重消极影响,因此对乙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乙肝患者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与健康人员做对比,目的在于分析其对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期间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51 例为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6 ∶25,年龄为35 ~50 岁,平均年龄为(42.64±5.19)岁,另抽取同一时间段到我院行健康检查人员51 例为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7 ∶24,年龄为34 ~49 岁,平均年龄为(41.64±5.93)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次经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所有观察组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年版)[3]中对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即近期出现包括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等症状;肝脏生化检查结果显示异常,体内血清胆红素升高;HBsAg 检测呈阳性等。

(2)排除标准:自身心、肝、肾功能受到损害者,使用抗生素等免疫调节剂不足8 周者、精神状态不佳且患有精神疾病者均不纳入此次研究。

1.3 方法

(1)所有对象的样本为空腹12 h 后的静脉血5 mL,使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 的速度进行10 min 的血清分离,将分离出的血清置于抗凝管,放入零下20℃冰箱中备用。

(2)采用免疫比浊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采用氧化酶法对血清总胆红素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设备均为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的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观察指标

(1)分别观察两组检测结果的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具体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以及免疫球蛋白A(IgA)三种,IgG 正常范围指标为8 ~17 g/L, IgM 正常范围指标为0.29 ~3.44 g/L,IgA 正常范围指标为0.72 ~4.29 g/L[4]。

(2)对乙肝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血清总胆红素正常范围指标为1.7 ~17.1 μmol/L[5]。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例数n 及(%)表示,计量资料使用(± s)进行表示,分别采用χ2及t检验,P<0.05 表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免疫球蛋白指标对比

通过对乙肝患者和健康人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指标对比后可看出,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免疫球蛋白指标对比(± s,g/L)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免疫球蛋白指标对比(± s,g/L)

组别 n IgG IgM IgA观察组 51 18.61±3.28 4.97±1.15 4.87±1.25对照组 51 10.11±3.07 4.01±0.27 3.03±1.62 t 13.512 5.804 6.422 P 0.000 0.000 0.000

2.2 乙肝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及TBIL 对比

通过对乙肝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及TBIL 指标对比后可看出,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乙肝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及TBIL 对比(± s)

表2 乙肝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及TBIL 对比(± s)

组别 n IgG/(g·L¯1) IgM/(g·L¯1) IgA/(g·L¯1) TBIL/(μmol·L¯1)治疗前 51 18.61±3.28 4.97±1.15 4.87±1.25 161.11±52.98治疗后 51 16.18±2.89 3.41±0.41 3.97±1.35 97.11±32.98 t 3.970 9.125 3.493 7.324 P 0.000 0.000 0.001 0.000

3.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的病原为乙肝炎病毒。其慢性乙肝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发病部位为人体肝脏,患者的发病特征一般为乏力、恶心、腹胀、蜘蛛痣等。在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原因为家族传播,其中主要是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许多小儿患者在婴幼儿时期也极易发生感染,除此之外很多人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受限、或者自身缺乏预防意识,为及时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而导致乙肝病毒的预防难以被贯彻[6]。HBV 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3 个月左右,在患病初期往往症状不够明显,也有部分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体征变化,者也很容易造成乙肝的漏诊。HBV 感染曾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随着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和投入,此病疫苗普及范围愈发广泛,HBV 的感染率也在逐年下降。其传染性较强,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经母乳喂养的母婴间也可能传播,若在医院中未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或者人为使用受污染或未严格消毒的针管、采血器等也有可能造成医源性传播。临床上一般是对患者进行血清酶学检测、血清蛋白检测、血清胆红素检测、以及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来诊断乙型肝炎,本研究中应用的免疫球蛋白是免疫活性分子中的一类,免疫球蛋白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所有抗体的化学基础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不都具有抗体活性[7]。免疫球蛋白指标在人体肝功能受到损害时各项指数会产生明显变化,可用于反映人体内发生感染的情况。血清胆红素是体内衰老红细胞裂解释放的血红蛋白所产生的,可通过血液运至人体肝脏,在人体干细胞作用下生成,其本质是蛋白质,血清胆红素可以有效鉴别黄疸,并且肝在胆红素中有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血清胆红素指标也能有效反应人体肝脏功能的损害程度。

本文中,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内的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检测对比后,从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内乙型肝炎患者的IgG、IgM、以及IgA 的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乙肝患者经治疗后,三项免疫球蛋白指标以及TBIL 指标较治疗前也有显著的下降(P<0.05)。

综上所述,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用于乙型肝炎患者,对其临床诊断有积极意义,根据患者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变化情况,以此肝判断功能的恢复情况,可实现乙型肝炎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8¯9]。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胆红素乙型肝炎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六个就诊误区 让乙肝患者“二次受伤”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