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1-05-24 12:43张爱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感知力等腰三角例题

在数学的学习与探究过程中,仅注意数理的计算,而忽略对数学语言艺术的理解是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制读。近年来,人们的生活中涌现出大量的现代化科技,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因此仅具备文科性质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 阅读式的理解题(包括应用题,数字转化题等等)已经贯穿到各式各样的数学考试中,使其具备很强的选拔性。很多学生由于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学习上过分依赖老师的课堂传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试的发挥,甚至导致成绩的一路下滑。 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利用多种形式来阅读,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以身示范,教师传授阅读技巧,学生培养阅读爱好

1.产生问题,深度探究

古人云:学贵有疑,数学的脉络源于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探究,数学知识、方法、观点都是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产生的。逐渐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同时养成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2.分类指导,传授阅读技能

数学具有语言精练,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它不同于其他文学艺术著作。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在像树苗一样节节提升,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的有效性阅读,因此最基本的数学技能是有效性阅读的基本保障。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要选取一些适合的素材,灵活借助数学阅读技能从自读到释读,最终转化为数学语言的阅读。

设计一些必要的任务是用来更好的锻炼学生对新知旧知的综合性运用,在输出信息的同时,让学生接受信息,使其去亲身感受、认真想像,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判断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的学习中含有数学概念、定义的理解,数学定理法则的推导,数学例题的规范性指导等等。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要理解清晰。

(1)对数学概念的阅读

首先要对关键词认真推理,正确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及其数学符号,明白其异同点,理清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对数学定理法则的阅读

数学凝聚了前人许多归纳的结论,它们具有可推敲、可验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去发现前人的证明途径和思想脉络,对进一步去应用该定理法则去解决数学问题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3)对数学例题的阅读

数学例题具有针对性和示范性,要求学生着重理解例題中的方法、思路,找到新知识在其中的运用方法,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在例题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养成良好的深入探究的习惯。

3.及时检查,加强阅读时效性交流

数学语言的教学体现了数学学科的魅力,数学语言的认知能力深度融合了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教材中数学素材的阅读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将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有机的融合起来,进而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这也从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

作为教师,任重道远:我们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使之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在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传授阅读技能,真真正正为学生谋求发展。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思维的碰撞以及智慧的交锋。通过及时反馈阅读成果,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

二、创设任务情景,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任务情境就是要让全体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收获快乐。建立融洽的师生互动平台,尊重每位学生,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乐于探究,和学生共同研究阅读问题、感知阅读效果,逐渐做到教学相长。所选任务势必与当前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有必然的联系。我在给学生分小组的时候注意小组成员的合理调配,有内向的和外向的,有学习能力强的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初始阶段,我选择组织能力强、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带动和帮助小组中其他的成员,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每个学生轮流担任组长,锻炼每个学生的组织能力。

要注重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适当以引导。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感染、相互协作,同时我的积极投入引导着学生,激励着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例如:当讲完等腰三角形中的“等角对等边”后,我设计了如下任务:“求证: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时,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同学们开启头脑风暴,认真阅读推敲,各小组讨论后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得根据条件先画出图形,通过数形结合得出此命题的已知与求证,最后独立完成证明过程。在这项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巡视,展示优秀学生的方法。随着同学们逐渐写出或理解证明方法后,紧接着提出第二个任务:“变式性练习(小试牛刀):你能变更命题中的题设与结论,将它转化成新题型吗?”这个变式性练习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重获自信,感受自主变更命题中的题设和结论,从而重获推理过程。随着第二任务的完成,我将第三个任务又呈现出来:“通过我们刚刚的证明,你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同学们在刚刚的基础上,通过思考交流,归纳发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这是此命题的基本结论。反过来,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这三个条件中只要满足其中两个条件,就能得出第三个结论。这三个任务本着从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新知识的熟练运用出发,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既拓宽了学生思维空间有训练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总结出更重要结论或解题技巧。

三、阅读延伸性素材,加强学生的阅读感知力

教材承载着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是数学阅读的核心内容。对于一味地探究未免有些乏味,这时候应该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学读物,以加强学生对数学阅读的感知力。因此,使学生对数学阅读情有独钟,真正做到愿读、乐读,科普课外数学读物(包括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等)尤为重要。

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有效的让学生阅读延伸性读物,使学生较快地提高数学阅读感知力,进而拥有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在理解的训练上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数学的时间,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天津市宝坻区第五中学 张爱华

猜你喜欢
感知力等腰三角例题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感知力的提升策略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鉴赏形象,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途径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