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业之『重』审视新时代家校生态

2021-05-24 09:54徐向阳
中小学德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家校布置

徐向阳

日前,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的讨论,成为热议话题。“家长该不该为孩子批改作业”“家庭作业的时间应该多长”,这些在若干年前让人不可思议的“问题”,不仅成为了社会现实,还引发了社会舆论的轩然大波,以至于到了最后,要由主管部门来“断案”:“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从规范管理的角度,为学校教育行为划定边界、制定标准,既是教育行政部门职责所系,也是对时代新要求的适当回应。但从教育的视角,此事却不是一纸“规定”可以了结的。

家长该不该改作业?如果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长期偏多,还把批改任务一股脑儿推给家长,此风当然不可长。但如果作业的内容和数量合理,家长在能力、精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参与批改,这难言不当。

作业时间多长合适?恐怕也很难具体限定。比如写一篇作文(以小学高年段为例),有的二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但也有的一个小时也动不了笔。那么,这样的作业,是多还是少?又如,一个数学天才做起数学作业来,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对这样的孩子,布置作业超過规定,违不违规?可见,作业负担的轻重,不仅与时间和数量、质量有关,还与学生的差异(经验、爱好、禀赋、心理、习惯等)有关。忽视这种差异,规定就难以落地。

不只是作业,还有手机的使用问题、惩戒的实施问题等,都面临同样的困境。诸多困境的存在,都指向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今天的教育生态在某种意义上“失序”了。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新的时期,社会的变迁带来了价值的多元。价值的多元必然带来教育利益攸关方在心理需要与定位、认知与目标预期、行为选择上的差异甚至对立。如果缺少了适当的协调机制,注定会带来家校生态的紊乱。

多元并不是问题,而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过去已经成为历史,今天的教育再也回不到学校和老师一言九鼎、一呼百应的时代了。在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把“问题”看作是重构新时代教育生态的机遇,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家校布置
小学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体系的构建研究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特别号都有了
美国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之关系研究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