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珠三角地区制冷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能力素质要求的调研

2021-05-24 06:30黄耿余伟正潘鸿梁文远
科技风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技工院校调研

黄耿 余伟正 潘鸿 梁文远

摘 要:本调研从了解技工院校制冷专业对应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培养要求入手,了解制冷企业的专业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以此分析技工院校制冷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职业能力与知识结构要求,指导专业和课程建设工作,缩小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差距,培养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制冷;技工院校;调研;专业建设

专业调研是了解行业人才需求情况、技工院校专业建设情况以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基本方法,是科学、合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依据。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制冷专业师资团队为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专业调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调研方式与对象

(一)调研的主要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等形式,向行业协会负责人,企业技术人员、人力资源经理、本校制冷专业毕业生等对象,了解制冷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企业对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毕业生的发展前景等情况,收集企业对学院毕业生的评价以及企业对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建议等。

(二)调研的主要对象

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为本校制冷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珠三角各企业,以及在这些企业就业的技工院校制冷专业毕业生。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了珠三角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社团组织,如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中南酒店设备有限公司、广州东奥电器有限公司、广州煜信空调有限公司、广州精益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广东省暖通空调协会、广州技师协会等社团组织,对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部门开展访谈,与学院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收集他们对于就业和人才培养的各种想法、建议。受调研的企业多以制冷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空调设备维修维护为主要业务,广泛涉及制冷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要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其人才要求对我们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专业定位,开展制冷专业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共制定了两套问卷,一套为企业问卷、一套为毕业生问卷。向50家企业共发放50份问卷,其中40家企业采取网上问卷形式,16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考查,回收36份,回收率72%,有效问卷31份,有效率86.11%;毕业生问卷共发放160份,回收155份,回收率96.88%,有效问卷152份,有效率98.06%;访谈企业经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生产部门负责人及员工代表35人次,确保了调研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二、调研内容

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一是制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匹配度情况,主要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掌握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与就业岗位是否吻合,有没有出现知识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岗位工作要求或是工作涉及领域与所学专业不相关,又或是因工作内容过于简单而出现“大材小用”的情况;二是企业对制冷专业毕业生所就业岗位的需求,以及对应该需求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要求,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对于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形式等方面的建议。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此次调研发现,企业制冷专业毕业生情况及对该专业岗位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如下若干个方面:

(一)企业能够为制冷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工作岗位

根据回收的31家企业问卷显示,企业能够为制冷专业毕业生提供的主要工作岗位,排在第一位是产品维护及维修,包括中央空调维修、维护及制冷设备机组维护等,大约为71.0%;其次产品加工及制造,约为61.3%;第三是产品销售,占54.8%;第四是产品设计及研发,占32.3%。详细列表如表1所示:

(二)在岗毕业生的自我评价

(1)综合能力。从业人员在企业中的岗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及其产品在升级换代过程中,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对于企业而言,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技术熟练性等的调查中,技工院校毕业生普遍认为以上指标企业均比较看重,均超过八成,其中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最为重要,占比94.7%。(具体调查结果见表2)

(2)综合素质。除了扎实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语言表达、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责任心、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等,对于毕业生而已,都是胜任工作岗位的重要素质。但服从安排的选择比例仅34.2%,反映出90后、00后较为注重个人意愿,虽有明确的择业目标,但强调以自我為中心,适应环境的意愿和能力都不强(具体调查结果见表3)。

(三)教育教学效果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

在调查“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在实际工作中的实用性”这一问题时,在152份有效样本中,61.8%的人认为有差距,16.4%的人认为差距大,15.1%的人认为基本满足,只有6.6%的毕业生认为配合得很好(见表4)。这说明学校教育教学确实还需要反思改进,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学校传授的部分知识在企业用不上,部分技能与毕业生就业岗位不匹配或者已经过时。

在对技工院校实习实践课程占比是否合适的看法调查中,在152份有效样本中,有48.0%的人认为适中,44.1%的人认为不太够,7.9%的人认为远不够,没有人认为现有实习实践课程太多(见表5)。

技能证书是技工院校学生技能水平评价的重要体现。在对持有技能证书的态度调查中,在152份有效样本中,有42.1%的人认为要有,但不太重要;40.1%的人认为非常重要,是就业的最大优势;17.8%的人认为可有可无,可能有用;没有人认为技能证书没有用(见表6)。

(四)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期望

此次调研中,调研团队访谈了诸多企业经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生产部门负责人及员工代表。对于企业而言,技工院校毕业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动手能力较强,只要加以关注和培养,3—5年就可以胜任生产班组长或者维修主管的职位,可带领几个人的小团队开展工作。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强调毕业生的职业操守和自主学习能力,也看重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和与同事沟通协作的能力。

(五)企业对制冷专业及课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企业对制冷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有如下建议:(1)注重人才培养定位的精准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紧贴企业需求建设专业和设置课程。(2)加强电工电子、机械原理、热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利于夯实专业知识基础,也利于后续职业发展。(3)专业课程设置上,注重制冷原理、制冷设备及检测技术方面的学习,并增加自动化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拓展。(4)专业技能方面,应加强电工、焊工的技能训练,以及空调设备安装调试等方面的操作规范训练,加强安全意识培养。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此次调研及对调研结果的针对性分析,我们看到珠三角地区制冷企业对于制冷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决定了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已不能再是知识面有限、技能单一的劳动者,而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的新一代技能人才。因此,我们在进行技能人才培养,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拉近与企业就业岗位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着力构建基于从业者职业成长历程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办学理念应凝练调整

技工院校应坚持以校企合作作为基本的办学制度。大部分技工院校都根植于企业,从厂办学校逐步发展壮大。而今,许多技工院校已经脱离了企业的管理,成为“公办”院校。与此同时,“民办”的技工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是,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技工院校,其办学都是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学校和企业必须重新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了解。技工院校唯有围绕的企业的人才需求办学,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技能人才紧缺,优秀技能人才备受追捧的情况,企业也应该更主动地提前介入学生培养过程,一方面让学生增强对企业的认可度,另一方面通过与学校的专业和课程共建,将企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具备的知识技能提前嵌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专业教育教学观念应转变

要打破技工院校工科专业重技能轻人文的片面观念。对于技工院校学生而言,除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各种实操技能训练,各类人文学科的开设、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职业道德观念的树立、沟通技巧等的学习也同样重要。近年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以“人文与技能并重,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并举”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专门设立职业素养系,开设各类“大课堂”,为学生提供喜闻乐见的各类精品课程,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步取得成效。

(三)专业课程体系应改革

培养匹配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专业课程是根本抓手。所以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为背景,以职业岗位要求、学生职业认同感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课程目标,涵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贴近职业发展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主体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四)课堂教学模式应优化

课程在实施层面也需要适当的形式、方法和手段,以增强其实施效果。所以,对于技工院校制冷专业的课堂而已,教法改革方面要切实结合就业岗位任务,结合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推行行动导向教学。必须在教法上进行彻底改革,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师生有效互动。教师要树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课堂。在互动课堂上,老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导演”,通过设计学生主导、探索研究式的课堂活动来增强了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强

技工院校制冷专业的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相当一部分技工院校专业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的了解不够,实操技能偏弱。因此,建立教师定期深入企业参加工作实践的机制,加强一体化师资的培养是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企业实践活动可以成为深化校期间沟通合作的纽带,促进校企双方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等方面紧密合作。

参考文献:

[1]杨合意.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和培养要求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2010(4).

[2]唐正玲.職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技术方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陈林河.从企业需求的视角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侯静,王文琪.高职消防工程技术专业调研与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9(10).

[5]冯波.职业需求导向下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改革究[J].黑龙江科学,2019(3).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技工院校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