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中企业冷淡问题探究

2021-05-25 05:11虞望科
南北桥 2021年16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企业

虞望科

【摘    要】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院校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但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消极冷淡等突出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导致企业消极冷淡的原因,提出应用型院校应从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实习实训条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校企合作的政策与管理机制,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在内涵上的对接。

【关键词】校企合作  企业  应用型院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6.070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技术大学及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社会和企业之需要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也是当前职业院校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更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大痛点和难点,是当前职业教育诸多问题中最难突破的关键点。

一、校企合作的社情分析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新科技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在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各项科技酝酿着重大突破,以科学知识为主导、高新尖技术产业为基础支撑的新型经济正在大量涌现。当前,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教育领域与科技产业界的全面合作,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体系。在这一宏观背景大趋势下,积极大力推进校企深化合作、工学结合、产教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应用型高校及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校企深入合作、工学结合、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方互相渗透、相互支持、双向介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信息共享,可以节约双方成本,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效能,为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升企业人才的学历教育,实现教育与企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深入合作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实践。但是,校企合作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或者消极冷淡,只是职业院校热情高涨,用“剃头挑子一头热”来形容并不为过。应用型高校及高职院校“一厢情愿”地推进合作,企业却是冷屁股、消极被动,或者“爱答不理”,其成效可想而知。即使双方形成合作,多数也是短期的、不规范的浅表层次合作,或只是形式上的合作,难以实现深入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冷淡”的原因分析

目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相当多数量的企业没有完全落实在校企合作协议中产教融合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有的企业将学校派出的实习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也有相当部分的企业觉得参与校企合作对企业的投入和获得的收益不能构成影响;另外,在没有相应激励政策和法规约束的机制下,企业并不一定要通过参与校企合作来获得人力资源,特別是现在大学生毕业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再者,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稳定性不足。

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显示,在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中,部分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断链”,其原因包括企业转型调整、企业人事变动等多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深度也远远不够。因此,在许多人看来,企业消极、被动甚至冷淡,其原因归结为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只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企业不愿承担社会责任、不愿意承担风险……笔者认为他们完全都是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问题,校企合作的主体虽然是院校和企业双方,但还应有第三方政府的参与主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院校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共赢。因此,仅从院校的角度出发去指责企业,这显然不公平。如果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许会找到更好的答案。

(一)校企合作中企业付出多,得到的却很少,所以企业不愿主动参与

1.校企合作中企业较难获得经济利益。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本质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无可厚非,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是其动力来源。然而,高校作为教学单位,能为企业提供直接经济利益的能力非常有限。另外,政府作为第三方,虽然也有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对企业有一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但这些实质性的优惠政策很难兑现。因此,企业的经济利益很难得到保证和落实。

2.校企合作中投入的企业成本较大。校企合作,特别是工科类院校的校企合作成本较高。大多数院校希望企业能够提供实训仪器设备,由企业提供或者由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由企业安排实习实训岗位,等等。因此,企业不仅要提供或者共建实习场地和设备,还要由专人管理实习的学生,而且要安排师傅带徒学习。另外,还要支付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工资、安排学生吃住等。总之,要想达到满足学生技能培养的各种需要,企业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而且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3.校企合作中企业要承担较大风险。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也将承担较大的风险。一是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导致生产效率低,难以确保产品质量,在生产操作中容易出次品、废品,这将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二是学生不熟悉操作规程,增加了安全生产隐患,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和纠纷,加大了企业安全生产的难度。如果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企业还要承担医疗费或抚恤金等费用,这显然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三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而后腾出就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了企业自己需要的人才,但要面对学生毕业后就跳槽现象。即使是以企业“冠名班”的学生也会屡屡爽约,毕业后能为实习企业长期服务的学生不多。花那么大成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为别人做嫁衣,这极大地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因学生就业的不确定性,还会带来企业培训人才的风险。这导致了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最终心灰意冷。

总之,大多数的校企合作中,存在着企业方面投入多、付出多、牵涉精力多而得到的回报少,对企业的要求高、责任重、风险大等问题。这样的现实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觉得校企合作是个“负担”。

(二)对企业而言,大多数职业院校“魅力”不够,缺乏“吸引力”

校企合作应该是互惠互利,各取所需,其结合点是人才和技术,应该是双赢的。企业方面希望通过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能够得到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能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解决企业在生产技术与发展中的难题。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在人才供给方面,一些职业院校由于自身办学实力较弱,办学理念保守,理论课程与实践脱节,自身实训实验条件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等,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战经验,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不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能力与企业的用工要求相差较大,很难适应岗位要求,这使得企业望而却步。

另外,当前的大中专学生就业市场仍处于买方市场,毕业生供大于求,应届生社会劳动力的供应充沛,企业有较多的挑选余地。所以,职业院校的目前质量的生源并不能有效吸引企业。另外,在职业院校服务企业能力方面,许多职业院校及应用型本科的研发设施落后,教师科研能力不强,社会服务能力不强,院校方面无法通过校企来帮助企业解决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问题,满足不了企业的技术需求,对企业无法形成互补性的合作优势。企业无利可图,自然而然对合作提不起兴趣。

(三)相关政策力度不够,难以落实,企业得不到实惠

搞好校企合作需要政府强有力的主导推动,需要国家财政、税收、社保等政策的积极支持和引导,需要第三方政府扮演“红娘”的角色。但是,从当前的校企合作实践来看,由于政府的职能不到位,企业在校企合作实施中得不到什么实惠,导致合作存在表面化、短期化、功利化等问题,难以实现高质量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因为高校、企业分属不同行业,这需要政府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协调。另外,合作优惠政策的落实(如税收)需要其他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需要政府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与经济、税务、财政、人社保障等部门协调沟通,仅由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显然力不从心。虽然从教育部到各地方教育部门都在积极宣传、引导,但教育部门毕竟职权有限,无法协调方方面面,这阻碍了校企合作目标的实现。

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企业方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致使校企合作难以广泛、深入、高质量地开展。

三、对策建议

1. 在法律层面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划分,使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具有约束力和驱动力。

2.形成责、权、利对等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修改完善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各项政策规定。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表彰和鼓励,企业对实习学生支付报酬的,政府应给予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对学生顶岗实习中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风险,最好纳入国家社会保险体系。

3.职业院校应提高服务企业的各项能力,加大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科研和技术服务水平;提高专业为企业提供帮助的能力,协助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4.政府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完善协调运行机制,统筹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出台相关政策保证校企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保证校企合作能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

5.企业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将校企合作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把人才强企战略纳入到企业的整体战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上由消极、冷淡、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作为,进而取得相应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

[2]方俊,基于校企合作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

[3]谢湘,李剑平.教育部长袁贵仁给职业教育致命弱点开“药方”[N].中国青年报,2010-03-20.

[4]许强,来尧静,张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途径[J].江苏高教,2009(2).

[5]张萍,许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4).

[6]李滨.试论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府主导型战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7]于万林,浅谈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J].科教导刊,2015(9).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