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BCFS)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1-05-25 01:21李德春刘一江邓八豹黄中杰通讯作者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桥接塑形髋臼

李德春 范 宁 陈 强 刘一江 邓八豹 黄中杰(通讯作者)

(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关节运动医学科 , 广西 玉林 537000 )

随着科技发展的社会的进步,交通事故、工业事故、高空坠落等高能量损伤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髋臼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逐渐增高。髋臼骨折占全身骨骼损伤比例的0.7%[1],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上使用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方式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BCFS)作为一种新发展的内固定方式,在四肢骨折的治疗中已显示出创伤小、恢复快等许多优点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2-3]。2015年7月-2019年6月,我们对髋臼骨折患者34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应用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锁定钢板治疗,对比2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筛选2015年7月-2019年6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34例,经过随机方式分别归入观察组(桥接系统组)、对照组(重建钢板组),每组17例,每1例研究对象均属于闭合性骨折。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排除标准:血液动力学失稳者、具有严重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者。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入院后监测生命体征,进行积极补液抗休克治疗,对存在髋关节脱位者,根据实际情况予股骨髁上骨牵引或胫骨结节骨牵引,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X线及CT平扫加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术前进行健康宣教,做好手术区域皮肤准备以及手术备血等工作,术前30分钟应用头孢呋辛预防感染。

2.2 手术方法:基于每1例研究对象的具体骨折情况采取适宜的手术切口入路,前方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或改良Stoppa入路,后方骨折采用Kocher -Langenbeck(K-L)入路,必要时采取2种入路结合。观察组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重建锁定钢板治疗。术中在C臂透视辅助下,根据具体的形态将桥接系统连接棒或重建锁定钢板进行相应塑形,并置入合适的位置,钻孔、测深、拧入螺钉完成固定。术中注意清理关节腔的碎骨块,对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尽可能予以解剖复位。

2.3 术后处理:术后12小时开始予利伐沙班片 10mg口服,1天1次,预防血栓形成;予以适当镇痛:术后第1、2天应用帕瑞昔布40mg静推,12小时1次,术后第3天应用塞来昔布胶囊0.2g口服,1天2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处理至术后1天,1-2天拔除伤口引流管。早期进行肢体机能练习,例如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锻炼,踝泵运动等。术后6-8周开始在拄拐下部分负重,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实现完全负重。

3 观察指标:记录每1例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指标;骨折复位(按Matta评分系统[4])评价如下:术后复查X线并测量出最大移位长度: 0-1mm判定为“优”, 2-3mm判定为“良”,>3mm判定为“差”;术后6个月评价髋关节功能(按改良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系统[5]):分别计算“疼痛”、“运动幅度”、“步行”三者总分,总分处在17-18分,判定为“优”,总分处在13-16分,判定为“良”,总分处在9-12分,判定为“中”,总分8分及以下则判定为“差”。

5 结果:所有患者术程均顺利,术后对每1例研究对象随访6-18个月,所有研究对象所获得的随访时间平均为10.8个月。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经定期复查X线及CT,所有患者均无骨折不愈合出现,末次影像学检查提示髋臼与股骨头位置关系良好。2组患者骨折复位评定(基于 Matta 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基于改良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无术后并发症出现,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例,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

表2 2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

表3 2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对比(n,%)

表4 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对比(n,%)

图1 患者,男,使用BCFS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X线对比,骨折复位固定满意。

图2 患者,女,使用重建钢板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X线对比,骨折复位固定满意。

讨 论

目前髋臼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传统固定方法各自存在一些不足。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暴露范围小,但需要通过反复透视确定进钉方向及深度,增加了手术时间,且可能因固定松动而导致固定失效[6]。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虽然可以实现解剖复位,但暴露广,创伤大,且易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等。其中普通钢板需要经过塑形才能实现贴合骨面,达到需要的固定,髋臼形态复杂多变,螺钉的长度会因此受限,影响固定强度,甚至可出现螺钉松脱,另外反复塑形钢板无疑增加了手术时间、增加出血等风险。重建锁定钢板虽然解决了螺钉松动的问题,不必贴附骨面也能提供牢靠固定,但螺纹方向固定,无法灵活调整,靠近关节处的螺孔容易使螺钉进入关节[7]。

正因为传统内固定方式各自存在不足之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运而生,它汇聚了传统固定物的众多特性,同时还具备了许多以往的固定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术者可根据骨折情况选取不同数量的连接棒、连接块和锁定螺钉组件灵活进行组合安装。其中,连接棒塑形方便且可以灵活调整塑形方向,可适应髋臼骨折的复杂多变形态,又由于钉孔为锁定型,所以不必完全紧贴骨面即可获得牢靠的固定强度,对骨膜剥离较少,甚至无需剥离,这使得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得到大大缩短,降低术中感染的风险。同时,由于BCFS和骨折端接触面积较小,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对血运的干扰,尽可能地保留断端周围的原始生物学环境,利于愈合。此外,连接棒为滑动型,连接块可在连接棒的左右滑动,还可以连接棒为轴任意调整方向,所需置入的螺钉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置入螺钉的方向也不受限制,从多维度固定,有效避免螺钉穿入关节腔或盆腔的风险[8],操作非常灵活,从而实现个体化固定,理论上可用于大部分类型的髋臼骨折[9],适用范围广。研究显示,BCFS具有比锁定钢板螺钉系统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能提供更坚强的固定[10]。另有研究显示,和钢板螺钉固定相比,BCFS利于骨痂生长,缩短骨折愈合时间[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髋臼骨折采用BCFS治疗与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相比较,BCFS术中出血量更少,所需的手术用时也更短,同时,骨折能获得更快的愈合,2组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定期随访,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其中观察组无并发症出现,BCFS未出现断裂或松动。表明BCFS治疗髋臼骨折给患者所带来的创伤较小、操作灵活简便、固定效果可靠、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肢体功能的恢复,适应证较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桥接塑形髋臼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FPGA互连测试中的反馈桥接故障覆盖问题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板栗嫁接不亲和挽救方法
利用桥接技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美女塑形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