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2021-05-25 01:21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外伤满意率颅脑

袁 彬

( 阜新市创伤急救医院 , 辽宁 阜新 123000 )

颅脑外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部损伤,其多因暴力引起。患者受伤后会出现颅内血肿、颅骨骨折、脑震荡等表现,对患者脑神经功能会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引起思维意识下降、头晕、运动障碍等表现,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1-2]。重型颅脑外伤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较高。随着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意外事故的频发,重症颅脑外伤的发生几率也有明显上升,其经研究调查发现已经成为中青年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3-4]。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也十分重要。有效的护理服务不仅有利于维持生命,而且也可适当减轻患者痛苦,促使患者更好配合治疗。此次研究将对2017年1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84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分组治疗,并通过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护理效果来探究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入组接受治疗的84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实施分组,2组各42例。以上病患均为2017年1月-2019年4月间收治。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重症颅脑损伤。(2)均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损伤。(3)符合亚低温护理实施指征。(4)患者或其家属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病例资料不完整。(2)合并妊娠或其他严重疾病。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为(44.6±4.8)岁。19例为车祸致伤、13例为高处坠落、10例为重物击打头部。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为(44.7±4.6)岁。18例为车祸致伤、14例为高处坠落、10例为重物击打头部。对以上基础资料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行性。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如做好病情监护,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痰,如有必要应为患者进行吸痰处理。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治疗药物。定期翻身,避免患者出现压疮。鼓励患者建立积极治疗信心,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促使其了解康复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主要注意的各项事宜。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增加实施亚低温护理,实施降温再复温的方式进行护理:(1)先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宣教,促使其了解该项护理服务的实施方法以及实施目的,促使其了解注意事项,并积极配合。(2)协助患者调整合适体位,避免患者突然更换体位而出现体位性低血压。(3)将35℃左右冰袋放置在患者身体大血管部位以及头部,促使患者进入亚低温状态,持续7天。之后停止降温操作,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为患者进行复温。每间隔4小时为患者提供1℃体温。在此过程中要额外注意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当患者体温恢复到36℃时停止复温。亚低温护理整体操作应在14天内完成,护理人员在此期间应注意巡视病房,注意观察患者表现,尤其是患者面色变化情况。

3 观察指标:(1)NIHSS评分[5]。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价,设11个项目,总分为42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神经受损程度越重。(2)GOS评分[6]。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进行评价,共分为5分,1分为死亡,5分为痊愈良好,得分越高则表示预后恢复越好。(3)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表格进行调查,表中设题目10道,共10分,得分≥8分为满意,≥6分为较满意,<6分为不满意,以满意+较满意对满意率进行统计。(4)血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

5 结果

5.1 2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以及GOS评分的比较:对比2组护理前NIHSS评分以及GOS评分,均显示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对比以上指标则显示观察组更佳,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以及GOS评分的比较

5.2 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的对比:护理前比较2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均显示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对比则显示观察组更佳,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的对比

5.3 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的对比: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率更高,为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的对比(n,%)

讨 论

颅脑外伤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重症颅脑外伤的病情危重,极易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临床致死率较高,即便抢救成功,预后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或其他功能障碍的几率也相对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调查发现重型颅脑外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为神经功能损伤。神经功能损伤主要可分为原发性功能损伤以及继发性功能损伤,前者主要是因外伤对神经元、胶质细胞产生的直接损害,后者则是在受伤后一段时间内,因出血、炎症反应等所引发的损害[7-8]。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多是通过减少或预防继发性神经损害来实现。血流动力学是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微循环灌注的重要反应。若患者血液粘度过高则可能会引起微循环灌注障碍,导致机体出现脑部或其他脏器缺氧、缺血,不利于患者预后康复[9-11]。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受伤后极易存在高粘滞血症,其血液粘度会明显增加,循环阻力也会明显上升,甚至可能引起微循环障碍,加重病情[12-13]。此次研究中对比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低切粘度为(7.3±0.9)mPa/s、全血高切粘度为(4.2±0.7)mPa/s,均优于对照组,可见亚低温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微循环。亚低温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是指通过为患者实施物理护理手段来促使患者处于亚低温环境,从而帮助患者降低颅内压,减轻病痛。该种护理模式强调在物理降温后再进行复温,有利于降低对患者其他系统功能的不良影响。但在进行护理时应重视护理规范性并熟练进行护理操作,密切观察患者表现,以便在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保障患者的诊疗安全[14]。史桂秋[15]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亚低温护理,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为(21.1±0.9)分、GOS评分为(4.7±0.8)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更优。对比护理满意率也显示观察组更高,为100%。其研究认为亚低温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康复。此次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1.2±3.2)分、GOS评分为(6.1±0.8)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更优。护理满意率的比较也提示观察组更高,为97.6%。证明亚低温护理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护理服务也更受患者认可。

综上所述,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对血流动力学也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护理服务的实施也更令患者满意,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外伤满意率颅脑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