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2021-05-25 20:50陈玉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0期
关键词:知识性计算错误运算

陈玉健

计算是数学最基础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石,同时也在小学数学教育内容中占据重要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小学生最容易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发现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比较大,但在做计算类型的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原因还是相对集中的,有知识方面的,也有技能方面的。因此,笔者根据美国神经生理学家保罗·麦克林(Paul D.Maclean)提出的“三重脑理论”,从情感与技能入手,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此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 、小学生计算效率低下的归因分析

小学生计算出错的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知识性错误;二是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小学生对计算的相关法则概念或者运算的先后顺序理解不到位。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及外界的干扰造成计算出错。

1.知识性错误

概念和法则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但却是小学生计算思维的基本形式,也是小学生开展计算的重要参考依据。若是小学生没有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就不可能正确地开展计算。例如,错题:

“376-(276-58)=376-276-58=42”,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小学生没有正确理解计算概念和原理。计算此题时本应在去小括号时把括号前面的减号变加号,但是学生直接用被减数减去276,再减去第二个数,反之同理;又如,错题“ 125×(80+8)=125×80+8=100+8=108 ”,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小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法则没有理解清楚;再如,错题“816÷8=12 、860÷2=43 ”计算错误的原因也是小学生对相关的概念理解不清晰。在做除法的计算时,当商的最高位确定后,若是商达到“1”时,那就应该商“0”来代替、占位。但是,因为小学生对商“0”的占位这一知识点不理解,没有掌握好,就出现了上面计算错误的情况。

2.非知识性错误

在小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中非知识性错误也是占比很大的原因之一。首先,小学生还没能很好地树立目标价值观,忽视学习好数学的重要性、正确性和必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学习兴趣,做练习作业只为应付教师或家长的检查,得过且过,这样就导致计算错误率较高。其次,很多小学生缺乏耐心,在计算过程只想尽快得出计算结果。所以,一旦遇到相对不那么熟悉或有点难度的算式时就缺乏耐心,不能很好地审清题意,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例如,运算不认真,抄错数字,“ 923÷32” 在列竖式的时候写成“923÷23”。有些计算题的数据比较大,运算的步骤复杂,小学生就会很自然地产生排斥心理,不审清题意,无法选择正确的运算法则来开展计算,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要想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效提升准确率,可从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等几个方面来着手。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笔者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在强调计算相关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同时,灵活借助其它的工具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开展。如,有时会用游戏和竞赛等方式训练;有时会用卡片或其它工具来进行视算、听算;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计算内容来开展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这样,不仅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还能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有时,还可以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经典数学故事,或者是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事情来调动数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例如,学习乘法分配律“(80+8)×125=80×125+8×125”,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呢?笔者给学生打了个比喻:我们都是幸福的三口之家,爸爸、妈妈和小朋友,爸爸和妈妈都爱小朋友,也就是爸爸爱小朋友加妈妈爱小朋友,这里的80、8、125就可以分别代表爸爸、妈妈和小朋友。通过形象通俗比喻,学生能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引导小学生明确算理

计算方法的程序和规则的依据就是计算法则。如果小学生连其基本的计算原理都不懂,就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小学数学计算,更不要说是灵活运用。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尽量引导他们动手、动脑,通过自己的实践、观察主动地去探索,这种获得知识的过程,理解才更深刻,才能自觉地把新知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不仅记得牢,而且能运用自如。例如,在教学“100-24-36”这题简算时,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而是出了这样一题:妈妈带了100元,买鱼花了24元,买菜花了36元,还剩多少元?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道应用题的时候去体会其中的奥秘,从而得出规律:a-b-c=a-(b+c)。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也提高小学生计算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良好的计算习惯包括认真审题和规范书写等。

首先,认真审题就是要求小学生在动手计算前先看清题目的要求,弄清题目的计算原理、相关运算规律。例如,在计算“816÷8=12 、860÷2=43”这道算式时,笔者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先判断出商是几位数,这样,商中间的“0”与商末尾的“0”就不会轻易被漏掉;又如,运用递等式计算“25+75÷25”,这时要让学生明白,通过认真审题可以清楚知道算式中包含加、除两则运算,根据数学的运算规律: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这样就可以避免先算“25+75”再算“100÷25”这样的原则性错误了;再如,在运用简便方法计算“125×(80×8)”与“125×(80+8)”时,在审题的过程中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计算“125×(80+8)”时125乘80加8当中的8也要乘125 ,应该采用乘法分配律。而计算125×(80×8)时应先求出125×80的积以后再乘8就可以了,应采用乘法结合律,最后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认真审题对计算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规范书写的习惯。规范的书写格式是学生运算思路、步骤和计算方法的体现。让学生严格按要求正确书写,能有效减少在计算过程的错写、漏写数字或相关的运算符号等错误。因为只有书写认真,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学生也能根据每一步去检查,以此提高运算的正確率。如果是带小数字的计算,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等必须书写清楚,规范数字间的间隔宽窄适宜,凡是作业,即使是打草稿都要写得干净整洁,草稿纸上的数据要条理清楚,该对齐的要对齐,不可到处乱写,以便检查,这样既能使作业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

总之,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不能笼统地说成“粗心”或“马虎”,更不能草率地归结于懒惰和愚笨。盲目的指责和批评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分析或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金梅.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诊断及矫正[J].新课程·上旬,2015.

[2]宋俊林.浅谈小学生在数学课学习中的“粗心”[J].青年时代,2015.

[3]祁儒祾.浅析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J].青海教育,2015(Z2):84.

猜你喜欢
知识性计算错误运算
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的三条教学路径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规避计算错误 提升数学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循规蹈矩”,自有价值
谜中谜
空中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