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发展添绿色 齐心协力筑屏障
——呼伦贝尔市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纪实

2021-05-27 12:54
内蒙古林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市周边地区大兴安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步伐,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统一部署,2020年,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设计、强化调度、加强督导、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2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种植任务。

凝心聚力全面抓好各项基础工作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自治区政府决定开展内蒙古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以来,呼伦贝尔市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全面推进试点工作打牢基础。

积极宣传发动群众。把群众工作贯穿试点任务落实始终,按照“横到地头、纵到户头”的工作要求,派出工作人员到地头、农户家中宣传自治区退耕试点政策、解读退耕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利用微信及融媒体中心等新媒体广泛宣传退耕方案和相关政策。公布举报途径,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保证退耕工作各环节公开透明。

认真落实退耕地块。按照自治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任务安排,经过对全市已垦林地草地的分析研判,并与相关旗市(区)沟通协调,将水土流失严重、重要水源区、生态敏感区纳入退耕范围,试点任务最终确定在海拉尔河及其支流伊敏河、莫日格勒河流域森林草原生态敏感脆弱区,1990—1998年间取得林权证、草原证范围内开垦林地草原形成的未回收耕地中开展。

科学制定作业设计。严格依照《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技术规程》《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造林树种树苗标准》等技术规范,召开了作业设计座谈会,结合各实施主体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作业设计,并请林业规划勘察设计机构对作业设计进行审核把关。

积极编制试点方案。按照自治区试点方案要求,紧密结合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广泛调研、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方案》于2月14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并上报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批复。

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试点任务落实

内蒙古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方案印发后,呼伦贝尔市结合自身实际,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为全面推进试点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成立组织机构。呼伦贝尔市将试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先后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全市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视频会议上审议了实施方案,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呼伦贝尔市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累计召开座谈会3次、专题会5次、动员会2次、调度会27次。

开展集中审批。为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试点地区编制上报的试点实施方案进行集中审查,并对试点还林还草作业设计进行集中评审。结合各地区已垦林地草原现状特点,修订完善了各地区试点方案内容,对各试点地区作业设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明确了退耕还林还草技术手段及相关投资预算,对不符合自治区试点政策要求的试点地块进行了及时调整。

召开动员会议。《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方案》获批后,第一时间组织相关旗市和单位召开了动员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任务,压实了主体责任,提出了工作要求,为全面推进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进行督查调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实施方案要求,细化分解试点任务,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及时推动调度试点任务,细化分工合作,严格把关地块落实、造林技术、苗木质量、组织实施、监督管理、检查验收等环节,不定期深入试点地区开展监督检查,实地查看掌握试点工作进展,将试点任务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和重点任务督查台账,压实地区部门工作责任。全市累计开展调查研究3次、督促检查14次、情况通报2次。

组织造林会战。抢抓雨季施工黄金期,全面强化工作调度,扎实推进任务落实,全市林草系统携手陈巴尔虎旗人民政府开展了试点任务建设大会战,累计投入人员1050人、大小车辆63辆、挖坑开沟等机械设备17台,为按期保质完成试点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期又紧急协调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组织350人支援陈巴尔虎旗试点任务建设,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一个月时间,全面完成了陈巴尔虎旗5.35万亩试点任务。

梳理分析全面总结试点经验

为了更好推动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探索已垦林地草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途径和措施,呼伦贝尔市从试点工作伊始就十分重视总结经验,为全面推进试点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加强组织领导是根本。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规模大、责任重、要求高,只有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提高站位、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才能取得试点工作的决定性胜利,因此加强组织领导是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

压实责任主体是关键。呼伦贝尔市地处北疆,无霜期短,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方案制定、前期准备、造林实施、后期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方面,需要做大量翔实的工作,只有主体明确,才能压实责任、理清思路,确保退耕任务有序推进落实。

强化监督指导是保障。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均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第三方进行施工,林草部门切实加强与试点地区的衔接配合,对退耕、整地、造林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监督指导,确保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达到预期目标。

营造舆论氛围是重点。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编印宣传手册、宣传图,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电视、广播、报刊、标语等形式,宣传退耕还林还草的意义、政策措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氛围。

点绿成金建设美丽呼伦贝尔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呼伦贝尔市实现绿色发展的根基和命脉,绿色发展又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本之策,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呼伦贝尔市将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厚植绿色发展根基和动力,统筹抓好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多措并举筑牢北疆生态屏障。

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呼伦贝尔市逐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退耕还林还草一方面促进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使更多的农牧民从事林草业和多种经营。另一方面,带动了后续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牧区的经济发展,通过林下经济产业、牧草储备带动农牧民增收,把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同时,通过劳务增收带动农牧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守住绿水青山,共享绿色福祉。除了看得见的“叶子”和“票子”,还有看不见的社会效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林业产业、草原产业、旅游业等逐渐兴起,各产业从业人员相互流动,有力地推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同时,全市林草产值不断增加,旅游业总体向好。更重要的是,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生态文化的宣传员和生态意识的“播种机”,参与退耕还林还草和其他生态建设工程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名干部群众的心里。

试点先行带动,凝聚生态建设共识。在全力完成20万亩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任务的同时,督促非试点地区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推进呼伦贝尔市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试点任务为今后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增加了全市森林草原面积,退耕还林还草为恢复植被、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今,呼伦贝尔市自然生态持续向好,山清水秀的绿色底蕴更加浓厚。

退耕还林还草改变的不只是山水,它所带来的转变,从生态开始,涵盖了人们的思想、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呼伦贝尔市生态建设任重道远,市委、市政府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重要讲话精神,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工作。坚决摒弃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让呼伦贝尔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陈巴尔虎旗造林大会战现场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市周边地区大兴安岭
关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2017—2018年)》一文的更正
近45年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冬半年积雪时空演变特征
春秋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的联姻探究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关于大兴安岭冰雪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9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丰收会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
她是孩子们的“好家长”:记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嘎查关工委主任乔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