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中药药理学》课程考试试卷分析及教学改革探讨

2021-05-27 11:22喻录容何先元张义兵李昕燃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区分度中医学药理学

喻录容 何先元,* 张义兵 程 鹏 李昕燃

(1.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重庆 401331;2.重庆医科大学实验管理中心 重庆 401331;3.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16)

中药药理学是联系中医药与西医药的桥梁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试图用现代科学技术仪器设备解释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科学性,以及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技术方法,对于现在技术条件下不能说明的理论,或存疑或探索设计更新的方法来说明,还要通过研究工作,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诠释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中医学专业学生要用中药药理学理论知识指导将来临床实践,本校中医学专业学生对与中药药理学相关的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学科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已经学习过的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有关中医基础、中药基础和现代医药学的课程,这些知识足以让中医学专业学生学好中药药理学课程知识。本校中医专业学生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1]。本文选择2016级和2017级中医专业两年的中药药理学课程考试试卷比较分析[2][3],探讨如何提高试卷质量[4][5][6]、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7][8][9][10]。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8-2019学年度和2019-2020学年度本教研室教师所负责的2016级中医学专业本科《中药药理学》期末课程结课考试试卷99份,2017级中医学专业本科《中药药理学》期末课程结课考试试卷129份,共228份。

(二)试题题型组成

依据我校中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试题既要做到覆盖所选用教材各章节内容,又要有重点知识侧重考试,试题题型参考本专业历年考试试卷,按照我校考试命题原则及标准。从了解、熟悉、掌握和综合应用4个教学目标层次确定试题分值总体原则:分别占5%、15%、65%、15%。该试卷试题包括客观题:A型题(单选题)、B型题(配伍选择题)、C型题(综合分析选择题)、X型题(多选题);主观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非标题(教材无标准答案的分析综合运用,2016级和2017级试题类型和分值稍有不同,见表1)。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

表1 2016级和2017级中医学《中药药理学》课程结课考试试题题型及分值

(三)评分方法

试卷的评阅根据提前制定的阅卷标准和标准答案,按照一个阅卷人负责几个试题类型的方式流水阅卷,客观题按标准答案给分,主观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统一评阅,便于给分一致性,针对非标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评分前确定达到考试预想要求的该小题即给满分,最后交叉审阅一遍试卷。

(四)数据处理方法

选取两个年级中医专业全部选课学生228份试卷,将每个人的总成绩和每个小题答案或得分情况输入特定格式的Excel 2003表格,运用重庆医科大学自主开发试卷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试题信度、难度和区分度等作为评价试卷质量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主要指标。

二、结果分析

(一)卷面成绩基本情况分析

试卷满分为100分,2016级平均成绩为87.9±3.6分,最低分78.0分,最高分95.0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17分,本次考试成绩主要分布于85≤X<90分,占45.45%,中位数位于81分。2017级平均成绩为80.06±4.6分,最低分61.0分,最高分88.0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27分,本次考试成绩主要分布于80≤X<85分,占48.06%,中位数位于81分。各分数段频数分布图比较见表2。

表2 2016级和2017级中医学《中药药理学》课程结课考试试题卷面成绩各分数段频数分布

(二)试卷质量分析

试卷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通过一定类型和一定数量的试题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程度的计量工具,试卷分数直观体现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也反映出本课程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试卷质量分析最能清楚反映教学方法运用的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基本内容,试卷质量主要考查指标为试题难度、区分度和信度,2016级和2017级试卷难度相近,仅有5%相同试题,作为考试一门课程的学习情况,难度不大、区分度不佳,信度不理想,也由于总题量减少,分值改变,如单选题由30题30分变成2017级20题20分,简答题由每小题6分变为2017级5分,非标题的增加,使得2017级试卷质量有所提高,见表3。同时也说明,学生对本课程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好,本来经过高考选拔性考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差不大,同一教材、同一教师授课、相同环境学习,所以课程结业考试不像选拔性考试那样会出现极大差别,结业考试成绩区分度不大也是合理的。由于本测验属目标性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对区分度要求不是太高,故并不影响本试卷的可靠性。

表3 2016级和2017级中医学《中药药理学》课程结课考试试卷质量比较

(三)试题难度分析

难度是衡量试题与试卷难易程度的指标。根据重庆医科大学定量试卷分析系统的标准,当P<0.3时,试题太难,没有难题;当0.3≤P≤0.8时,试题难度合适;当P>0.8时,试题太易。从表4可以看出,2016级太易题有61小题,占题量87.14%,2017级太易题有42小题,占题量66.67%,减少了20.47%。2016级难题有4小题,占题量5.71%,2017级难题有14小题,占题量22.22%,增加了16.51%。从两个年级考试结果来看,2017级试题难度总体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B型题还是保持比较容易,该类型试题考试内容或者答案顺序等都值得思考。

表4 2016级和2017级中医学《中药药理学》课程结课考试试题难度比较

(四)试题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是指试题或试卷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根据重庆医科大学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试卷分析的结果,当D≥0.30,试题区分良好;当0.20≤D<0.30时,试题区分适中;当D<0.20,试题区分差。从表5结果来看,2016级区分度差试题有63小题,占题量90.0%,2017级区分度差试题有49小题,占题量77.78%;非标题就有2小题区分度良好,占题量3.17%,占分值10%,由此可见,非标准答案试题即综合分析运用试题,比较能区分学生对教材知识掌握和应用的情况,这类试题作为课程结业考试值得推广。两年的试题区分度较差的都大于77%,说明试题涵盖的基础知识多数学生掌握得不错,作为课程结课评价而不是选拔性考试,这个结果是在预想范围内的,说明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所传授的知识点也严格要求学生掌握了。

表5 2016级和2017级中医学《中药药理学》课程结课考试试题区分度比较

三、讨论

(一)题型分配特点

2016级和2017级中医学《中药药理学》课程结业试卷题型共同点:有A型题、B型题、C型题、X型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六大题型,前4种题型每小题1分,分值小,完全覆盖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全部知识点,后2种题型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重点内容,全卷通过客观题和主观题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2016级试卷分析结果,2017级增加3小题的非标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处理教材中难以准确找到答案的能力。非标题型既达到课程结课命题基本要求,又能合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考试成绩分布结果

2016级成绩分布主要分数段是在85≤X<90,有45人,占45.45%,低分段人数比较少,2017级成绩分布主要分数段是在80≤X<85,有62人,占48.06%,高分数段人数也比较少;两个年级成绩基本上都呈偏正态分布,符合课程结业考试成绩分布结果。同时也说明题型改变,更加容易区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一套高质量试题的重要方面是合理的难度分配,一般来说试题难、中、易比例最好达到比例分别为20%,60%,20%。作为考查2016级和2017级中医专业学生的试题,均属于难度偏小的容易试题,2016级试题难、中、易比例分别为5.71%、7.14%、87.14%;2017级试题难、中、易比例分别为22.22%、11.11%、66.67%,太容易试题都占比过大,难度适中试题占比过小,尽管2017级试题难度有所提高,但是幅度不大,想要达到既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能检验教师教学效果,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一个重要指标,对以后出题组卷有指导意义。

(四)值得思考的问题

比较A型题两年的试题,2017级分值比2016级少了10小题10分,难度有提高;B型题两年基本一样太易;C型题试题内容改变,难度也有所提高;X型题2017级区分度基本达到考试要求;名词解释试题数分值一样,考试效果基本一样;两年的试题简答题分值,由2016级每小题6分改变成2017级每小题5分,考核区分度有所提高;2017级增加的非标题,提高了难度和区分度,也极大避免了学生猜题押题。如何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对中药药理学的自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对课程研讨的动力等方面的试题,提高命题和结果考试的质量,值得进一步思考。

四、结束语

课程结课考试能够考查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知识的学习所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能够检验课程教学方法的效果,还能为今后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两年考试试卷、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对今后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客观试题,分值小,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全教材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关键点等,主观试题分值也不宜过大,主要考试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综合运用。

随着教学技术的改进,我们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方式,线上开展对单味药物、配伍、常用方以及常用中成药药理作用探究式教学,对中药药性理论开展讨论式教学,对药效学部分开展课题参与式教学,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中药药理学发挥中西医药交融结合,理论与临床的桥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兴趣,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解释传统中医药理论,献身中医药事业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奉献力量。

猜你喜欢
区分度中医学药理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冬虫夏草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中医学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图形推理测量指标相关性考察*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浅观一道题的“区分度”
利用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