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2021-05-27 09:08顾意凤刘德弟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产率浙江省要素

顾意凤,刘德弟,2*

(1.浙江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2.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1300)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我国目前正在深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阶段。《2020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绿色生态农业的建设工作,尤其是绿色和优质农产品的供给量要稳步上升,对一些农业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强治理工作,采取多种举措,来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新中国成立70以来,浙江省政府始终重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工作,为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省而努力,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实现跨越式发展。具体来说,从2003年的1 184.04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3 157.25亿元,截至2019年底,浙江省农药、化肥施用量持续下降,分别达到15.9%和29.7%,浙江省生态农业打造工作成效初显。然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是难免会对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农业的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1-2]。除了传统的土地、劳动、机械等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驱动着浙江省的农业绿色增长?各地级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是否有所差异?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究可以帮助我们对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精准把脉、靶向施策。结合相关的文献来看,学者们较多用农业绿色发展指数[3]、农业生态效率[4]、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5]来作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显示剔除了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投入之外因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等推动的农业增长程度。因此,本文采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来衡量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不仅有助于衡量一些“坏”产出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而且可以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发展进行全方面综合评价,从而为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对我国和地区农业生态发展水平的评估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研究。已有文献中,众多学者应用不同的估计方法来进行测算。如田云等[6]在测度我国各省份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我国中东部部分农业发达的省份的绿色发展水平低于农业欠发达地区。奉梅[7]利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作为衡量四川省农业绿色化水平的指标,认为农业绿色化发展的关键是增产提效,在确保农业总产出不变或者增加的同时,不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尚杰等[8]采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精确衡量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实证结果表明,我国31个省份2008—2017年的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不断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6%。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SBM-GML指数测算浙江省农业GTFP,并探寻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变化是由农业技术进步还是农业技术效率的改进导致,为推进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实施高效农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测度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大多数研究人员使用前沿随机分析(SF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来测量所有包含非期望产出的绿色生产率,传统的DEA存在高估效率值和不能分解各个要素的效率值的缺陷,日本学者Tone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提出了一种非径向、非角度的基于松弛的(Slack-based Measure, SBM)效率测量方法。学术界在对农业GTFP进行分解时,主要应用Malmquist Luenberger(ML)指数法和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GML)指数法。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以及测算结果的真实有效,本研究最终选取SBM模型和GML指数来测度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农业GTFP。

本研究把每一个地级市视作一个决策单元(DMU),每个DMU主要包含3个组成部分,即投入、期望产出、非期望产出。

所有含有非期望产出的绿色生产率计算必须结合指数法来表示,而ML指数法存在缺陷,容易产生线性无解的情况。因此,GML指数被本文视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指标。参考Oh[9]的研究,如果合意产出增加而非合意产出减少,这就意味着该决策单元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反之,该决策单元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下降。

1.2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农业绿色生产率投入产出指标描述性。第一产业从业553 900人, 农作物面积206 660 hm2,化肥施用量81 900 t, 农业机械总动力2 412 700 kW, 灌溉面积130 650 hm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58亿元,碳排放234 700万t。

农业投入。借鉴龚锐等[10]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文研究内容,确定投入变量。劳动:由于缺少具体的统计数据统计关于各市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量,故用第一产业从业人数表示。土地: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表示。化肥:以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表示。机械:以农业机械总动力表示。灌溉:以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表示。

农业产出。期望产出:为更好地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将2003—2018年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根据浙江省各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3年为基期)进行折算。非合意产出:借鉴李波等[11]的研究,将农业产生的碳排放量乘以相应的排放系数,汇总得到总碳排放量(表1)。

表1 农业碳排放碳源、系数及资料来源

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等11个市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为基础,运用maxdea软件对浙江省11个市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了测算。农业投入和产出数据均来自历年浙江省统计年鉴。

2 实证结果与数据分析

2.1 浙江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情况

本文基于2003—2018年的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和SBM-GML指数法测算浙江省农业GTFP,并将其分解成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图1)。从整体上来看,除2009年外,浙江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变化,平均年增长率为3.7%。对比其他类似研究,李文华等[16]认为1999—2016年浙江省农业GTFP年均增长3.24%,吴传清等[17]认为1997—2015年浙江省农业GTFP年均增长5.8%,这充分说明了本文结果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而从分解项上来看,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均值为1.04(年均增长4%),而农业技术效率指数均值为0.997(年均下降0.3%)。这一结果,能够充分说明浙江省绿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进步的内生驱动,而农业技术效率则有轻微的制约作用,抵消了部分农业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增长,因此,农业GTFP往往会低于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今后,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要两手抓,一手抓农业技术进步,一手抓农业技术效率,两者共同提高浙江省的农业GTFP。

图1 2003—2018年浙江省整体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因素分解

2.2 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2003—2018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情况如表2所示。11个地级市的农业GTFP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台州市,最慢的是丽水市。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均实现正增长,增长最快的3个地级市依次为台州市、宁波市和嘉兴市。绍兴市、温州市和金华市的农业技术效率有稍微退步,说明农业技术效率的恶化会不利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长。农业绿色发展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从区域角度来看,浙北地区如杭州、宁波、嘉兴等市的农业GTFP、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效率增长均高于以丽水等市为代表的浙西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浙北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禀赋,开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比较成熟,容易取得不错的成效。同时浙北地区紧邻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投入、农业科技成果吸收、转化、推广和应用等方面都优于浙西南地区。

表2 年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利用SBM-GML指数测算得到浙江省2003—2018年11个地级市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2003—2018年,浙江省农业GTFP实现正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3.7%。浙江省农业GTFP迅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技术进步所带动的,而农业技术效率阻碍了农业GTFP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地级市是台州市,年平均增长率为7%,而丽水市增长速度最慢,年平均增长率为0.1%。浙东北地区农业GTFP、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的增长率均高于浙西南地区。

针对浙江省11个地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从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普及农业信息技术、完善农业推广体制和调整农业经营机制等4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帮助浙江省实现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优化农业税收支出结构。财政的支持对于提高浙江省绿色农业的发展水平至关重要。首先,各级政府在制订财政预算时,应尽量向省内偏远山区、绿色农业产业倾斜,由点带面鼓励各地实行绿色生产。其次,应更加重视优化农业预算支出的结构,特别是用于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支出,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后,各乡镇涉农部门年末针对农业专项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报告需递交上一级市县政府,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普及农业信息技术的覆盖面。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断发展可以有效提高浙江省农业GTFP的增长。浙江省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位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均位于全国第一梯队中。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农业生产经营的交叉融合,研发适用于浙江省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装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农产品的提质增效。同时,建立农业质量追踪系统,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从源头进行管控,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继续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先进农业技术的支撑直接影响到浙江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首先,各地政府要针对本区域的实际情况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建设,提高三农服务人员的待遇,与此同时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如积极和涉农院校合作,联合培养涉农专业大学生等。其次,各地政府还要重视与涉农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帮助农户更好地调整品种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业收入。

调整农业经营机制。首先,浙江省应大力支持培养新型农民,尤其是家庭农场、农业大户等。带动浙江省的小农户积极主动地实现农业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以个别乡镇为单位设立示范点,引导各地农户模仿学习,从根源上解决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问题。其次,鼓励该省各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通过合理的生产要素,采用各种形式的小规模农业,以努力提高浙江省生态农业发展效率。

猜你喜欢
生产率浙江省要素
《初心》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跟踪导练(三)4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