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2021-05-27 04:09武浩李猛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教学改革

武浩 李猛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作物遗传育种;问题分析;教学改革

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离不开大量人才的支持。高校作为输出农业人才的重要阵地,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是农学专业重要课程之一,在进行教学改革时,以新农村建设目标为要求,作物遗传育种课程呈现出崭新面貌,更加具有农学深度和现实教育意义,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新的冲击力,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发掘农学魅力,愿意投身于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一线工作中。

一、新农村建设对作物遗传育种课程的要求

(一) 培养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新农村建设对作物遗传育种课程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国家需要有实践精神的人,积极加入各项基层工作,让政策落地,让帮扶走进千家万户。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涉及诸多农学知识,如何在课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高校应该树立的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1]。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仅仅有实践热情,难以取得最终的胜利。国家需要有实践能力的人,深入基层,带领广大农民一起,脚踏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是农学专业重要课程,也要肩负起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重任。

(二) 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作物遗传育种课程要致力于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第一,各个农村的自然环境不同,现实条件不同,采取的治理方法也会不同。高校教师讲解作物遗传育种课程相关知识时,要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农学领域的特殊问题。这样的学习习惯,便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学生将来从事新农村建设工作奠定基础[2]。第二,有些农村人力、物力极度匮乏,即使国家给予帮扶,仍然很难解决大部分农民的生产、生活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新农村建设不能走老路、走套路,要进行大胆创新。高校教师开展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时,可以列举实例,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寻找新农村建设的多样化路径。

(三) 培养有崇高理想的人才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作物遗传育种课程要培养有崇高理想的人才。首先,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要有思维活跃的青年同志。高校教师讲解作物遗传育种课程相关知识时,要合理渗透农学的社会意义,要让大学生意识到,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可以有很多机会展现自己、实现理想。其次,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知识和方法很重要,但源于内心深处的责任感更加重要[3]。只有把农民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把农村的问题当成家乡的问题,才能倾注心血,把工作做得更好。高校教师开展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时,要将个人理想与新农村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主参与新农村建设。

二、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在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落后的表现有:一方面,在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整堂课都在说教,学生经常走神,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要让这一类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就要从教学理念入手,让教师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4],明确学生在课堂上应有的角色。另一方面,在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中,有些专业知识很抽象,仅通过阅读文字,大部分学生都无法理解知识结构,掌握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信息化教学薄弱的老师,就会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转换文字型知识。出现这种问题的教师并不是个例,值得引起高校关注。

(二) 实践教学薄弱

第一,在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走出去”思维。实践教学很大的魅力之一,就是丰富性。如果將所有的实践教学内容,都局限在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就很难感受这种丰富性[5]。第二,在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多元合作思维。实践教学通常需要特定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如果只有学生、教师参与,情境就会相对单一。

(三) 考核体系不健全

关于作物遗传育种课程考核,部分高校没有引起重视。首先,在作物遗传育种课程考核中,有些教师没有建立合适的指标,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就可以顺利通过考核。这样的考核体系,只是履行考核的形式,没有发挥考核的实际价值,对学生起不到激励作用。其次,在作物遗传育种课程考核中,有些教师的考核目标与考核行动不统一[6]。在考核目标上,教师提倡素质教育、全方面发展。而在考核行动上,教师还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 以新农村建设为指导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改进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方法,可以从这些方面去调整。一方面,在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中,以新农村建设为指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农学专业的认识,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新农村专题——任务型教学”,让学生根据特定的学习任务,自主搭建学习小组,交流想法,汇总建议,充分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开放性视角。另一方面,在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中,以新农村建设为指导,教师要培养理论知识丰富且活学活用的人才[7]。考虑到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涉及大量抽象的专业知识,高校可以组织作物遗传育种信息化教学公开课,鼓励教师转换文字型知识模块,通过图形知识模块、视频知识模块,分解知识结构,让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轻松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提高学习成效。

(二) 结合新农村建设内涵加强实践教学

第一,在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中,结合新农村建设内涵,教师要有“走出去”思维,去真实的农村环境中锻炼学生、培养学生。如,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下农村调研活动、大学生深入农村志愿者活动、大学生与村民座谈活动等,将作物遗传育种知识应用于农村具体问题,丰富大学生实践体验,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学习农学的快乐和价值。第二,在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中,结合新农村建设内涵,教师要有多元合作思维,发挥教师、学生、村民、企业等多主体合力,共同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如,村民进行作物遗传育种试验时,经常失败,原因是什么?企业可以搭建线上、线下新农村建设交流会,村民、学生、教师共同参与,村民从经验的角度分享心得,教师从专业的角度阐述原理,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发表建议。这样的实践教学,与新农村建设紧密关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帮助学生对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增强学习的整体质量,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深入农业一线,通过进入园艺种子种植机构和育种公司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明确园艺种植学的新方法,新理念和新趋势,确保对本专业本行业知识的全面把握,同时要适当减少基础性实验和论证性实验,而要积极增加探索探究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理论知识的综合发展。在讲解检测种子纯度实验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对种子的纯度进行判断,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掌握前沿分子检测技术,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研项目之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要充分利用课余教学时间,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教学,夯实理论基础,帮助学生对各种蔬菜资源进行全面搜集,学会新品种选育和鉴定,并且开展植物有性杂交实验,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验证,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要打造一支合理的人才梯队,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授课教师。全面提高教学团队的综合实力,在教学考试中要尽可能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所有的考试形式都应该以课程讨论实验操作为主要内容,单纯理论考试占比显著下降,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增强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三) 立足新农村建设目标,健全考核体系

首先,在作物遗传育种课程考核中,立足新农村建设目标,教师要设置合适的指标,让学生在适当的压力下,发挥自身潜力,取得更好的考核成绩。如,对于考核通过的学生,教师可以细化分数层级:好(80~90)、很好(90~95)、非常好(95~100),让学生即使通过考核,也知道自己与“非常好”之间的差距。其次,在作物遗传育种课程考核中,立足新农村建设目标,教师要统一考核目標与考核行动。学校可以增加新农村建设案例分析、新农村建设情境测试等考核,便于教师观察学生实践能力、个人素养,对学生进行全方面考核[8]。

结语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高校学生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农学信息,深刻意识到作物遗传育种课程的现实意义,并以更多元化的视角看待课程内涵。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甚至是人生目标,让大学生愿意停下急功近利的脚步,立志加入农学行业,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学习,为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而努力学习。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教学改革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