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论视域的考试诚信缺失问题刍议

2021-05-28 13:37徐可欣
现代交际 2021年7期
关键词:监考培养目标作弊

严 雪 徐可欣 向 斌

(右江民族医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诚信考试是本专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价值准则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屡屡发生本专科学生考试抄袭他人答案或携带小抄等诚信失范行为,不仅影响学风校风建设,也对本专科学生健康成长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为维护考试安全,提高诚信考试水平,2012年教育部再次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2015年将考试作弊正式纳入《刑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级考试作弊行为,但对减少校级课程考试作弊的影响较小。对此,高校惯用方式是通过严厉处罚让学生不敢作弊,严格监考让学生不能作弊,但在让学生不想作弊方面的教育还比较欠缺。若不能从源头下手把诚信考试内化于心,即在思想上不想作弊,本专科学生考试诚信缺失问题将难以得到有效遏制。斯纳金的强化理论是通过外部刺激来影响行为主体的过程激励理论,他认为刺激对行为主体有利,该行为可能重复出现;如果刺激对行为主体不利,则该行为就减弱甚至消失[1]。这为减少考试诚信缺失提供参考,可灵活配置强化方法调节本专科学生行为,让他们把诚信价值准则内化于心,从源头上解决考试诚信缺失问题。

一、强化理论概述

强化理论强调外界刺激可影响行为主体某一行为重复发生的概率,即外界刺激能增加愉悦感或减少失落感,则该行为重复的概率增加,若外界刺激能增加失落感或减少愉悦感,则该行为重复的概率减少[2],这为规范本专科学生诚信考试带来启示。心理动机指导本专科学生考试诚信或失信行为,可通过强化该行为,让其受到不同刺激,从而增加诚信考试或减少不诚信考试概率,经反复强化和调整,使行为内化于心并作用于心理动机,从而提高本专科学生考试诚信水平。详见图1。

图1 考试行为强化过程

二、强化理论视域的本专科学生考试诚信缺失成因分析

众多学者从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不同角度探索本专科学生考试诚信缺失原因和提高诚信考试水平路径。从强化理论视角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培养评价标准不健全

强化理论认为,把一个不具有强化性质的物品与具有强化性质的物品多次匹配联合对行为者进行强化,会使本不具有强化性质的物品也具备强化性质。

本专科学生在校时,学校评优评先多以分数论高低;求职时,用人单位唯证书论、唯成绩论,导致考试分数逐渐演变成获得荣誉、工作、社会地位的重要通行证,让本不具有强化性质的考试分数在高校、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关注下对学生考试行为具有强化作用。这种“一卷定乾坤”的评价标准强化了本专科学生为获得高分而努力的行为;也会误导本专科学生形成只重视分数不重视学习过程的心态[3],当学生感受到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放弃诚信考试的价值准则,转而想方设法地获得高分,从而产生考试诚信缺失的问题。

2.本专科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心理动机是指导本专科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经历高考洗礼后,学习环境发生转变。第一,部分家长和教师为了鼓励孩子考大学,采用“考上大学就轻松了”的错误激励,当考上大学后,会导致部分本专科学生失去目标,产生混文凭心态。第二,学习模式由高中教师监督管理向大学教师引导自主学习转变,若不及时对自主学习的行为进行强化,培养自我管理意识,久而久之,一些学生易养成学习懒散的毛病,从而产生通过作弊来避免挂科的念头。第三,专业认同度也是影响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重要原因。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专业认同程度总体得分均值仅在3—4之间(总分值5)[4-5],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专科学生学习精力的投入和学习兴趣,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由上可看出,本专科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心态,当面对评奖评优和就业压力时,部分本专科学生易产生错误的认知,在避难就易的本能驱使下,而选择“走捷径”的方式参加考试;一些本专科学生即使意识到作弊是违反诚信的行为,但当他认为作弊的“收益”远大于为此付出的“成本”时,就会铤而走险。若高校管理者未能及时介入,用负强化法对以上错误行为进行正确引导,考试作弊的行为极有可能重复发生。

3.监考不严格、不规范

强化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可引导和调节个体行为。对减少本专科学生考试失信而言,高校的学风、考风建设就是可强化和引导诚信考试的外部刺激。

首先,由于考试作弊的隐蔽性、欺骗性和技术性越来越强,有时监考教师难以发现。作弊成功后,原本要挂科的分数变为合格,较高的分数变得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作弊行为重复发生的概率。其次,由于部分监考教师责任心不强,或持有“关爱学生,处分会影响学生就业”的错误观念,在监考时睁只眼闭只眼,这对作弊行为具有负向正强化的作用,即减少了作弊被发现的心理压力,增加作弊行为出现的概率。最后,即使发现作弊,一些监考教师也会采取“手下留情”的处理方式,这种负向正强化的处理方式增加了重复作弊的概率。以上情况还会对未作弊的本专科学生产生负向负强化影响,即这种监考和处理方式增加了未作弊学生的不公平、不愉快感,甚至出现心态不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们更有可能放弃诚信,也通过作弊来求公平、平衡。

三、强化理论对引导本专科学生诚信考试的启示

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个体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和掌握好强化技术,几乎能随意塑造或控制个体的行为反应[6]。强化理论常被不同程度地用于本专科学生培养过程,充分应用强化理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高校的培养目标

明确高校培养目标是运用强化理论来培养和管理学生的前提条件。外部环境的强化对个体行为具有引导和调整作用;因此高校在运用强化理论来教育培养本专科学生时,要先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对本专科学生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如果某一行为有助于完成培养目标,可用正强化法来增加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如果该行为不利于完成培养目标,可用负强化法来减少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最终通过结合正负强化法引导本专科学生做出与管理者期望相符的行为,从而实现培养目标。

诚信考试实际上是本专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价值准则的一种表现,高校管理者应提高政治站位,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强化诚信考试促进他们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习惯,从而提高考试诚信水平。

2.掌握强化的时效性

斯纳金根据行为发生与强化物出现的时间间隔情况,把强化分为连续式强化和间隔式强化。连续式强化也称即时强化,对新出现的行为比较有效;间隔式强化称部分强化,与即时强化相比具有较高反应率和较低消退率。

对高校管理者来说,本专科学生某一行为被强化得越及时,则就越可能趋向管理者所期望的结果;若延迟强化,效果将被削弱。例如,教师发现本专科学生平时作业存在抄袭情况,但没有及时批评教育,而是等被其他同学举报或被检查组教师发现时才制止,就不如及时强化的效果好。一些经常出现的行为,也需要高校采取强化手段来维持现状,此时选择不定期或非预料的间隔式强化,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拾金不昧是多数本专科学生的行为,对拾金不昧行为进行正强化,要有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一旦撤销强化,拾金不昧行为可能会减少。若采取的是间隔式强化,如不定期开展诚信守信标兵评选活动,给评上诚实守信标兵的本专科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并对他们的先进事例进行宣传,大家不知道自己哪段时间的表现会得到学校的奖励和认可,内心对强化物的期望会使大家时刻保持诚实守信的行为。因此,高校管理者应掌握强化的时效性,对新出现的行为选择即时强化,以提高该行为重复发生的概率,后期阶段可逐渐调整为间隔式强化,让该行为内化于心,利用个体对强化物的期望使本专科学生长期地、主动地保持该行为。

3.选择适合的强化物

强化物是跟随在某个行为之后,使该行为重复发生概率增加或减少的刺激物。如果选择的强化物对行为者不具有刺激性,则难以达到预期强化效果,选择适合的强化物极为重要。

通常在确定选择正强化或负强化后,还要针对行为者特点选择恰当强化物。选择正强化物时要考虑是本专科学生想要的,常见的有奖金、荣誉、认可等,但不能认为所有人都喜欢同样的东西。负强化物是本专科学生不想要的,常见的有批评、惩罚、处分等,因此还要考虑他们的接受程度。如果强化程度太轻则起不到抑制行为的作用,如果强化程度太重可能会使本专科学生产生失落、恐惧等负面影响。此外,还应区分正强化物和负强化物,二者的区分不是想当然,而要根据实施效果判断。有时存在同一强化物同时起到正强化和负强化作用的情况。例如,在校级竞赛表现好的同学将有机会被推选参加省级比赛,这对想去参加省级比赛的同学来说是正强化物,但对于没时间或不愿花太多时间参赛的同学来说,则是负强化物。

4.科学运用正负强化

管理实践中,正强化和负强化手段的使用不可简单化或绝对化,应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即多认可、奖励本专科学生来正强化其良好的行为,必要时,也需负强化一些不好的行为。在使用正负强化方法时,需注意强化频率、强度及实施条件等。

从强化频率来看,过于频繁地使用正强化会导致本专科学生对强化物期望越来越高,甚至认为是理所应当,从而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强化效果反而减弱。从强化强度来看,也需遵循适度原则,如果强度太大可能会适得其反,如过度地赞赏,会使人产生反感,反而起负强化作用。对于负强化,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都会对行为起到抑制作用;运用得当,可促进本专科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不当,则可能让本专科学生由于不愉快感而引发失落、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产生对抗性行为。因此,负强化应建立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抑制作用;还应与正强化搭配使用,做到奖惩结合。

四、结语

强化理论对减少本专科学生考试诚信缺失问题有着很大的作用、意义。高校管理者应明确培养目标,选择适合的强化物对良好的行为进行正强化,对不好的行为进行负强化;通过强化手段引导和矫正本专科学生行为;采用连续式强化、间隔式强化方法,让本专科学生诚信考试从“外化于行”向“内化于心”转变,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以促进本专科学生成为诚信考试的践行者和维护者,自觉维护考试秩序,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习环境做贡献。

猜你喜欢
监考培养目标作弊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监考时……
西安监考老师上门送考后就地隔离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防止作弊
这哪里是怀疑学校,分明是不信任孩子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