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综合实验室设计与探索

2021-05-28 08:36
现代交际 2021年8期
关键词:情报实验室图书

李 琨 卢 桥

(1.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广东 广州 510631;2.广东金融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广东 广州 510521)

近年来,国家极为重视高等院校创新性实践教学,以及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图书情报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才需求的变化,实践教学环节被强化了,新一代图书情报专业人才要具备综合实践能力,而实验室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信息综合实验室,对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它不仅可以实现图书情报教育在新技术上的推广应用,还可以使学生在理解新技术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研究现状

1.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目前,在国内针对图书情报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中,关注实践实验的研究和图书情报相关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研究的较少,笔者以中国学术期刊(CNKI)全文数据库为主要来源,使用“(SU=图书情报 OR SU=图书馆学 OR SU=情报学 OR SU=档案学 OR SU=MLIS)AND SU=实验室”检索式,检索时间范围为1980—2019,检索发现,关于基础学科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文献较多,但和图书情报实验室相关的文献较少,检索到相关文献62篇,去除征文、介绍等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仅仅得到32篇文献。在32篇文献中,有关实验室实例的,仅有中国人民大学的档案学院实验室、武汉大学的图书情报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大学的“数据工程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1]、清华开放网络存储实验室。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笔者按照先后顺序回顾我国学者在图书情报实验室建设上所做的贡献。早在1984年,桑健提出了图书情报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文中指出:师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是图书情报学教育的三大支撑。[2]1987年,姜岳描述了图书情报部门建立科研实验室六大优点。[3]1992年,刘培平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实验室建设。[4]1999年,胡昌平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信息管理类专业教育》一文的最后部分提出,当下可以按照专业教学结合信息技术应用新特点组织实验教学的模式,组建专业图书情报专业实验室。[5]沈祥兴在1999年描述了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专业教学实验的发展。[6]2001年,沈祥兴、陈远等阐述了实验教学对图书情报相关专业教育的重要性。[7]2002年,学者主要探讨图情档学科实践教学,以许晓明[8]、张国民[9]和赵淑梅[10]等为代表。

图书情报相关专业具有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新技术浪潮下,图书馆组织形式及业务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种服务不断创新,图书馆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创新型图书情报人才;而图书情报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因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实验室在高校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

2.国内高校图书情报实验室现状

笔者通过网络,在全国高校中选择“985”“211”工程院校进行调查访问,在“985”“211”工程院校中开设图书情报相关专业的高校官方网站查询统计,具体统计包括名称、学校性质、相关实验室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985”“211”院校开设图书馆学专业建设实验室情况

全国高等院校中,开设图书情报相关专业的985院校一共有22所,但拥有图书情报相关专业实验室的仅有3所;开设图书情报相关专业的211院校一共有34所,其中拥有相关专业实验室的仅11所,他们分别是武汉大学的图书情报实验教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的实验档案馆,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实验室,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实验室,南京大学的江苏省数据工程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的数字图书馆实验室、信息综合实验室等。

其中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实验教学中心是目前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内最好的实验室。在教学基础设施方面,中心设有图书馆、情报、档案与出版技术集成基础实验室,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集成实验室,能覆盖学院60%以上的本科生课程,满足学院相关专业本科教学的需要及80%以上专业教师备课与专业研究的需求。

二、实验室设计基本思路

对于不断有新技术融入的图书情报领域来说,拥有一个专业实验室,对专业教育和学科发展会有更多的帮助,因此图书情报专业实验室建设非常重要。我国高校的图书情报实验室起步较晚,拥有相关专业实验室的比例不到总调查的三分之一。

本着图情档本科、硕士专业全方位的培养,信息综合实验室建设旨在为师生提供模拟的工作环境、新技术应用的培训,以及围绕着图书情报学科前沿发展需求,为教学提供创新实验平台,从而使图书情报相关专业学生在“实战实训”中能系统了解图书情报知识体系的构成,深入学习和理解主要知识点和新型技术。

信息综合实验室建设,针对图书情报专业宽基础、重应用的特点,兼顾教学和科研,建立全方位的信息综合实验体系,满足培养图书情报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新力、综合能力,以及为师生的科研项目提供平台的目标。

本文结合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综合实验室初期建设理念,以及相关实验室的建设经验,主要提出以下五点设计思路:

1.实验仿真图书馆

信息综合实验室环境模仿高校图书馆,做到图书馆主要工作业务仿真,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图书馆环境中,按照图书馆设置的岗位,以图书馆员角色依次展开采、分、编、典、流的图书馆传统工作流程,通过模拟图书馆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多层次实验

对于图书情报专业实验室来说,不能仅仅满足于为教学课程服务。实验室的实践课程体系要与实际教学结合,实验内容要与社会需求接轨,在课程软件上做到正在使用的软件可以及时升级,与图书馆同步,或者领先于图书馆;同时,实验室科研和竞赛项目要多种多样,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图书馆业务,提升学生对数据信息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实验室资源共享

利用信息综合实验室搭建的虚拟平台,提供实验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料,学生可以在校园网内任何地方查阅实验室的文献资料、观看名师的课程视频、了解图书情报专业实践内容,与本学院其他专业需要信息管理类资源的师生共享实验室资源。

4.实验室开放性

第一,实验室实现时间、内容、空间开放;第二,通过与图书馆信息企业等合作,开展实务操作及项目合作,使信息综合实验室动态化,转变实验室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室,让实验室与企业协同发展,保持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第三,实验室要做到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交流是增强信息综合实验室活力的重要前提,是实验室提高研究质量、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有效措施。[12]通过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协同帮助师生共同完成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通过合作研究、交叉专业相互促进发展,利用实验室在计算机学院开设的优势,吸引更多非图书情报专业的科研人员进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工作,达到活跃学科思想、促进图书情报理论和应用创新的目的。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出国际化竞争的特征。为迎合国际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要求,需加速培养跨专业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此,实验室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派教师和管理人员到世界一流实验室参观学习,将国际知名实验室的建设理念、建设制度和模式引进来,消化吸收,再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实验室建设模式。

5.实验环境可扩展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学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功能不断加入,为了满足新市场环境的需求,作为高校专业综合实验室,需要不断丰富各项内容,预留可扩展区域,使实验室的发展更具活力。学校要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将信息综合实验室建设成图书情报相关专业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基地、图书馆馆员新技能培训基地。

三、实验室实体平台建设探索

实验室实体平台主要设计为传统业务实验室、创客空间和其他创意空间等。其中传统业务实验室分为模拟图书馆区域、数字加工区域、学生学习区域;创客空间分为3D打印区、多功能讨论区。图1为实验室实体空间整体框架图。

图1 实验室实体空间整体框架图

1.模拟图书馆

模拟图书馆是图书情报相关专业基础实验平台,主要功能为图书馆各项业务的模拟实现功能,如采、分、编、典、流等图书馆传统业务的实现。该平台主要功能是将实验室购置的书籍进行模拟采访订购工作,对图书期刊进行分类编目工作,对编目完成的书籍进行上架工作,做好实验室书籍借阅流通工作。同时,完成图书馆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教学工作,让学生了解体会图书馆馆员的基础工作。

2.数字加工区

数字加工区分为文献加工和音视频加工两个板块。

文献数字加工平台主要负责书籍、期刊的数字化任务,该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完成一本纸质书籍到一本可以在网上查看的电子书的全过程,可以让学生亲自实现完整的数字加工过程。

音视频加工制作平台的主要功能是视频加工处理工作。该区域目前由图书馆学专业视频加工兴趣小组构成,定期进行照片、视频处理软件及视频编辑工作的培训学习。

3.信息空间(IC)

信息空间为团队项目数据平台的构建和网站建设兴趣小组提供可以工作的环境。

4.信息安全平台建设

信息安全是目前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储备中心,信息安全问题更为重要,图书情报领域要培养掌握信息安全技能的人才。信息安全又是一个直接面向应用的专业领域,因此,在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时候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13]如何让图书情报专业学生在课堂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实验和实践的作用,将是信息综合实验室建设的难点。[14]由信息安全领域的专业教师带队,为图书情报相关专业学生在实验室加开信息安全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信息安全的项目实践内容。

5.“创客空间”建设

(1)3D打印室。(2)全媒体交流空间,主要为创客爱好者提供讨论及展示的场所。该空间将为创客提供整面墙的互动触控液晶屏,让创客有一个可以自由交流创意的平台,并为师生提供展示新技术演示的场所,让更多的人了解创客文化。(3)IC共享空间,该空间为学生学习、项目讨论会、社团活动等提供多种方式的服务。

四、结语

信息综合实验室先天具备数字化、虚拟化、创新化的基因。图书情报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对于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国内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信息综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视和投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概念,对于信息综合实验室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信息综合实验室建设势在必行。

本文提出实验室设计五大建设思路,针对问题提出未来的发展规划,使图书情报专业实验室(即信息综合实验室)更符合国家对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各项要求,可以从整体上发挥实验室在高校教学与科研中的作用,体现其价值。总的来说,信息综合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不利于图书情报专业实验室内涵式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图书情报专业实验室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

猜你喜欢
情报实验室图书
情报
情报
情报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交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