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导读教学实践刍议

2021-05-28 22:51阮嫩平
考试周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因势利导统编教材语文素养

阮嫩平

摘 要:阅读教学的发展与变革,不仅是凭借着以母语学习为基础的内因条件,也是对教学主体的认识深化而一路走来。从讲读到导读这一视角下的统编教材教学实践,是正视沿革与遵循大语文教育观基础上的因势利导,倡导动之以情、诱之以趣,疏导以流、引导以学,聚之焦点、开导以思,导之有序、指导以法。既不盲目随意,也不机械割裂,踏踏实实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变革发展;导读教学;因势利导;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曾经长传不衰的以培养学生义理观为宗旨的讲经读经,沿袭发展至近代,尚未完全消除其浓厚的以教师讲解为主要手段的历史阴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阅读教学发生的较为深刻的变化之一,便是由讲解逐渐发展为讲读,并且视讲读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直至把阅读教学称为讲读教学,把阅读课称为讲读课。这种状况基本延续到20世纪末,追溯它的发展轨迹,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以串讲为基本式。建国初期的讲读教学,仍沿用较多的旧时教法,多以教师的串讲为主,对读的形式、方法,研究应用不多。那时的串讲,仍然带着旧时讲经方法的浓重灌输色彩,以此作为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势必严重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批评和否定。

第二是以谈话为基本式。几年后,随着全面学习苏联老大哥的浪潮,引入了较多的阅读教学理论和经验。讲读教学的串讲基本式,便逐渐被以谈话为主的文学作品分析基本式所代替。谈话法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了运用不当的短处。因为作为谈话法核心的提问,有复现式提问和启发式提问的区别。谈话一旦成为讲读教学的基本式,复现式提问便大大加多,于是出现了两种严重的负面效应:一种是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被动应付的局面;另一种是滑入以提问略答引发教师分析讲解的基本轨道,出现问答不已,讲解不止的状况。提问只不过是教师讲深讲透的引子。

第三是以自读为基本式。20世纪90年代,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讲读教学开始较多地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这一时期,对读的要求、方法的研究应用加强了,讲的成分减少了。自读加辅导逐渐被倡导为讲读课的基本方式。

然而,小学生的自读,毕竟不同于成人的自读。成人的自读,具有个体内向式的特点,即自读完全是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由个体独立进行。而小学生在讲读课中的自读,是群体外向式的,即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下,在班级群体环境支助下的个体阅读。这种自读不能离开教师的导,确切地说,应合适导读。

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搞导读,应秉承怎样的导读理论、原则和方式方法呢?笔者以为,导读的核心是导,需要因势利导。因势,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利导,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他们认识和发展的情境中直接和文本对话,并予以较为科学实用的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亲历整个学习过程;让整个阅读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技巧的训练,也有思想与人文教育;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有效地将培养学生的情趣、情感,思想、思维,学识、学法和意志、品格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以实现“文”“道”的辩证统一,完成塑造人、完善人的教育任务。

一、 导读,应动之以情、诱之以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阅读情趣应当贯串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创设情境、诱发动机、揭示矛盾、解决疑难、引起竞争等都可能使学生意趣盎然。如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教学,当读到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老麻雀“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什么是扎煞?这里的“扎煞起全身的羽毛”仅仅是伸展、张开、蓬松开身上的羽毛吗?诱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开展争论。又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这篇课文,当学生读到结尾处“……醒来,枕边一片湿”而恍然大悟之时,教师趁热打铁,作者吴冠中先生为什么要采用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有的学生说作者以梦境的形式更易于组织情节,易于把曾经的许多小事情联结起来;有的说利用梦境能更好地表达出父亲的爱这一主题;也有学生说作者是个大男人,不善于表达细腻的感情,以做梦的形式更容易抒发自己对父亲的爱……这些良好学习情趣的迸发,立足点虽然落在教材与学情,关节处却在于教师的相机诱导。

二、 导读,应疏导以流、引导以学

导读的关键是让学生依靠自己,求诸课文熟读精思,自能领会。导读要导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学,而不是由教师越俎代庖。学生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贵在教师引导有方与梗阻、偏叉处的点拨、疏导。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桥》一课时,教师抓住: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文中两处写到老汉对小伙子的“凶”,这两次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问题答案颇多,有的说老汉认为小伙子年轻、又是党员应该留后面;有的认为他们之间可能有仇,要不怎么那么凶;也许后面是良心发现,也许后面是像“斑羚飞渡”,应该救下年轻的;有的坚持他们俩关系非同一般;也有的议论小伙子不是普通的党员,普通的村民……在此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时,教师趁势引领学生自读后文,学习小组内合作探究,以理清文路、找到正确答案。这样的疏导引学,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文章中心主旨的把握以及初步领会细节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自然是水到渠成。

三、 导读,应聚之焦点、开导以思

学生自读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思维是否充分展开,要及时提示思维的方向,排除思维的障碍。导思是导读的具体化,读始终要与思联袂而行,才能达到懂这个目的。如《一夜的工作》一课教学,先导读“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重点段,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是写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之后引发思考:課文哪里表现了总理工作的劳苦?简朴?找出重点句与前面各段的联系。让学生理解作者说总理多么劳苦、简朴的结论是在前面哪些具体事例的基础上得出的;末尾赞颂总理,是发自肺腑的。这样聚焦导思,不仅让学生立足于具体事例的基础上自然地谈感受,抒发感情,而且也明白了这样的赞颂才是既得体又合乎情理。又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一课,要学生懂得以事喻理是个难点,教师先设计了帮助概括的习题:

猜你喜欢
因势利导统编教材语文素养
聚焦时政析热点 因势利导巧复习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因势利导抢市场,练好内功助发展——迅达咨询砥砺奋进的五年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顺时而变促转型 因势利导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