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英汉双语新闻标题关联翻译探究

2021-05-30 10:48李稳敏姜雅雯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标题关联理论翻译策略

李稳敏 姜雅雯

摘要:新闻标题是“新闻眼”,在概括新闻内容、评价新闻要点、吸引读者注意力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英汉双语新闻标题关联翻译如何获得最佳关联并达到最佳交际效果,是文章关注的重点。文章通过对比网络双语新闻的汉英标题,分析网络新闻标题及其翻译与交际的最佳关联性,发现新闻标题翻译越是关照受众阅读习惯,取得的认知语境效果越好,双语新闻标题的关联度越高,新闻标题想达到的交际效果也就越显著。

关键词:网络双语新闻;标题;关联理论;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4-0055-03

在信息化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成为现代人即时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及互动交流的主要工具,而新闻作为现实世界的即时反映,成为忙碌的现代人的信息源。以英汉双语为主的网络新闻成为中国网络媒体传播的产物。网络新闻打破了时空局限,并融合传统纸质新闻及声光影新闻的优势,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多模态化特征,其传播速度快,影响广泛。

新闻标题被认为是新闻报道的眼睛,是新闻报道的高度浓缩和主题聚焦,新闻标题的质量直接影响新闻的传播深度、广度和效度,网络新闻标题更是如此。由于英汉语言与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网络新闻标题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充分认识到应该翻译什么,如何翻译和为谁翻译,才能通过推理良好地理解和解码原语新闻标题,并通过有效编码译语标题,增强原语新闻标题、译语新闻标题、原语作者及译者之间的关联性,实现新闻标题对外传播的交际功能。

一、关联翻译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恩斯特·格特(Eanst·August)在其著作《关联与翻译》中首次提出关联翻译理论(Relevance–theoretic translation theory)这一概念。该理论是在丹·斯珀泊及格特的导师迪尔德丽·威尔逊所提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关联理论

法国丹·斯珀泊和英国迪尔德丽·威尔逊(1986)首次提出了关联理论,认为任何一种话语交际行为都传递着传播者对实现最佳相关性的假定或期待,以便接收者能够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由此推断出传播者的交际意图,实现最佳交际效果。

成功的交际是指传播者和接收者在话语交际中能不断改变、调整和选择认知语境假设,双方语境假设越是趋同,明示意图、推理结果的关联性就会越大。最佳关联是关联理论中的一个层级概念,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推理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强,公式表示如下:

关联性=语境效果/推理努力。

明示—推理过程也离不开语码的转换。交际活动中,传播者在表达和传播话语信息的过程就是编码过程,接收者接收、理解和接受话语信息的过程是解码过程。

(二)关联翻译理论

格特(1991)进一步将关联理论研究应用到翻译研究中,认为翻译是一种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特殊的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联系密切的推理过程。从推理的视角看,其与关联理论有很大的契合点。由此可见,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尤其在一般翻译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下,最佳关联原则能为译者提供指引[1]。

(三)新闻翻译的关联研究

在知网中,同时输入关键词“关联理论”和“新闻”,搜索查询来源于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共计20篇(截至2021年12月25日),主要从认知语用学、语篇分析、媒体语言、数据库方法等视角研究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新闻。分析文献检索结果,发现与网络新闻标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只有2篇,分别探讨的是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功能和最佳关联性。

文章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网络新闻标题案例,对网络新闻汉英双语标题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实例探索网络新闻标题翻译的普遍策略。在英汉双语新闻标题翻译中,译者不仅要从语言的角度把握翻译行为,更要从认知角度剖析翻译效果,理解经过译者传递的原语作者想要表达的网络新闻标题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

二、网络新闻标题翻译过程中的关联性

21世纪新时代语境下,网络已成为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的“第四媒体”[2]。为了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即时交流和传播,双语网络新闻出现在大众的视野。笔者通过对比分析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及翻译中存在的問题,揭示网络新闻标题翻译过程中的关联性,为创作出优秀的英汉双语新闻标题提供借鉴。

(一)网络新闻标题英汉对比

相对于传统纸质媒体,网络新闻有自身特点,如节省空间、信息量大,更新快速,传播形式文、图、影、声并茂,语言表述轻松幽默,也更大众化,凸显热点,增强读者的互动感,符合快餐时代的文化需求。

网络新闻汉英双语标题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表达形式有异。

首先,汉英语言表达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英语是综合—分析语,既保留了古英语的综合语特点,如时态、语态、语气、单复数等形式的变化,也具有现代汉语分析语的特点。连淑能认为现代英语以形态变化形式、相对固定的语序及丰富的虚词表达语法关系。而现代汉语无形态变化,只有语序和虚词的变化形式[3]。

其次,汉英文化表达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最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同一新闻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作为新闻标题,汉英网络新闻标题也有共同特点——简洁、多模态、紧扣主题等。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做到既达到传播效果,又坚定立足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立场和身份,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网络新闻标题翻译中的问题

在国际化发展的中国场景下,由于中西语言、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新闻标题翻译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

第一,囫囵吞枣,造成译语表意模糊。

例1:2 Americans and a German are awarded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VOA,2019.9.17)

中文:美德三名科学家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闻报道代表国家立场,新闻标题要在有限的字数里紧扣新闻要点。

该条新闻是美国之音的新闻报道,代表美国立场,三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有两名来自美国,因此数量和国籍在标题中都是内容的要点。

汉语译文旨在第一时间为国人传递国际要闻,因此当原语标题中某要点不涉及目标语国家且无法精炼表达清楚时,可以舍弃,而读者在新闻正文中可获得原语中的该要点。译文“美德三名科学家”意思含糊不清,读者难于从中获取准确信息。建议译为“三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与原语新闻标题相比,信息虽有缺失,但不影响我国读者阅读。

第二,生硬移植,造成缩略语阅读障碍。

例2:NASA:10,000-year-old Antarctic ice shelf will disappear by 2020(VOA,2013.8.12)

中文:NASA:万年南极冰层将于2020年前消失

译文不仅保留了原语标题的缩略语形式,同时还在形式上完全遵从了原语。NASA意指美国宇航局。网络新闻面对的是大众,故可以保留缩略形式并加注补充,这样能在受众清楚理解内涵的同时也逐渐熟悉外来缩略语。

相比英文新闻标题,汉语新闻标题更具有动态感,由于译语为汉语,缩略形式作为其注解表达的补充部分更符合译语表达顺序,因此建议译为“美国宇航局(NASA)断言万年南极冰层将于2020年前消失”。

第三,蓄意歪曲,造成污名化现象。

例3: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世界一流军队[4]

英文: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Super Soldiers" Us

ing "Gene Editing"

原文“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是从文化视角出发,采用比喻手法构建话语,强调军队建设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而译文是刊登在环球时报上的新闻标题,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拉特克里夫(John·Ratcliffe)从科学技术实验视角扭曲汉语原语事实,制造谎言,称“中国正在对200万士兵进行‘基因编辑,以使其变得更强大”,这显然曲解了原语表达的意思,是美国在蓄意抹黑中国。对此,中国应该积极发声,严厉谴责,让世界了解中国立场的同时也了解美国的真正意图。

(三)网络新闻标题翻译中的最佳关联性

关联理论认为每一个话语刺激都假定具有最佳关联性,使接收者在付出必要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适当的认知语境效果,从而领会话语传播者的交际意图[5]。

根据关联理论对交际过程的论述,网络新闻标题的翻译须经历两次明示—推理的过程,原语标题作者根据目标语社会语境及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法表达形式,传递表达意图,形成明示刺激;而译者作为原语读者,则通过原语作者提供的明示信息并结合译者自身的百科知识推断原语作者意图,以实现对原语标题的理解与接受,这是原语作者及其标题与译者之间相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第二次明示—推理过程是在译者与目标语读者之间进行,与第一次明示—推理过程相似。由此可见,译者在网络新闻标题翻译中具有双重作用——明示和推理。

文章选取2021年国内十大新闻和国际十大新闻标题,通过英汉双语案例,分析网络新闻标题翻译中的最佳关联性。

例4:长赐号(Ever Given)中断全球供应链(新华社,2021.3.29)

英文:Ever Given halts global supply chain

本条新闻要点是中国台湾大型货船长赐号苏伊士运河搁浅事件,汉语为原语。

原语标题在货船的汉语名称后补充了其英译名称,这与台湾长期使用汉英双语交流的社会语境有关联,因此该货船的英文名应为台湾相关部门给定的译名。而货轮汉语名称“长赐”,则因汉语中有“天赐良机”的表达,而“长”表达“长长久久之意”,所以“长赐”有比喻之意,蕴含美好的期许和愿望。译语“Ever Given”为物之名称,此结构在英语原语表达中并不常见,因此会减弱认知语境效果,增加读者推断努力难度。建议译为“The cargo ship‘Ever Givenhalts global supply chain”,增补“The cargo ship”(运输船)将增强与读者认知语境的关联性,降低其推断难度,这样才能获得最佳关联,实现有效交际的目标。

例5:Japans plan to release treated nuclear water(VOA慢速,2021.4.16)

中文:日本出台强排计划

本条新闻要点是日本计划排放核废水到大海的事件,英语为原语。

从英语表达主题看,此为非日本观点的“他者”新闻报道。原语标题为短语结构,“to release treated nuclear water”(释放经过处理的核电水)中动词 “release”(释放)从逻辑上表达了将来时态,表示计划要做某事。译者将原语名词“plan”(计划)译为“出台……计划”,凸显了汉语的动态化特征,而原语动词不定式“to release treated nuclear water”只选取了动词“排放”之意,省略了逻辑宾语“废核水”,同时增补了不定式表达内容的交际意图,即言外之意——“强行”,因此精炼为“强排”,符合汉语语义特征,不但表明了译者强烈反对日本不顾国际舆论想要排放废核水的态度,同时通过省略排放物为译语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启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好奇心,从而增强网络新闻标题的关联性。

由此可见,网络新闻标题的翻译是对原语新闻标题进行详细阐释与推理。在此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向译语读者传递原语作者的真实意图,同时还要综合其对译语语境及目标读者的了解,营造最大认知语境效果,助推有效交际。

三、结语

网络新闻汉英双语标题关联原语作者的信息传递意图与交际意图,关联译者推断与明示的双重身份,也关联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效果与推断努力。

网络新闻标题的翻译过程包括两个明示—推理过程。任何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出现问题,就意味着翻译是失败的。译者是原语标题的读者,其要运用已有知识及思维辨析能力,结合认知语境等推断原语的交际意图。同时译者也是译语标题的生产者,通过再现原语内容明示原语作者及译者自身的交际意图,并通过对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的期待评估提出认知语境效果假设,最终通过译语读者的理解、推断和接受呈现译语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性。

参考文献:

[1] 胡玥,万正方.关联理论视阈下第二十七届“韩奖”竞赛汉译英译文剖析[J].中国翻译,2016,37(2):110-113.

[2] 徐林.网络新闻的汉英翻译与编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11,32(4):69-74.

[3]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5.

[4] 白宇.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紅色基因[EB/OL].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722/c1024-29421589. html,2017-07-22.

[5] 周英莉,许卉艳.论英译中陶诗意蕴的最佳关联性的传递[J].外语研究,2018,35(5):74-79.

作者简介 李稳敏,学士,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服务、跨文化交际。姜雅雯,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应用翻译、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标题关联理论翻译策略
故事,让学生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巧拨千斤解“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