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视野下电视新闻专题采制路径的思考

2021-05-30 08:14徐凌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电视媒体

摘要:短视频快速发展,契合了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收看的需求,这对传统电视媒体的长视频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电视媒体的长视频采制须不断创新求变,以适应现实传播的需要。电视新闻专题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在报道重大新闻事件和重要新闻人物方面作用明显。文章认为,题材选择的重要性、叙述手法的故事性、传播形态的可看性和主题呈现的思想性,应该成为电视新闻专题采制创新的重要路径以及电视新闻与诸多视听新媒体产品争夺受众的差异化手段。

关键词:电视媒体;新闻专题;采制路径;现实思考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4-0172-03

在信息海量化、阅读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短视频与受众(用户)接触度非常之高的现实传播环境中,电视媒体要扬长避短,努力发挥自身的固有优势,以成熟的长视频产品与众多视听新媒体产品展开差异化竞争。文章认为,做好电视新闻专题,把电视新闻专题做出特色、做出个性,做成强势媒介产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具有纪实性、持续性和权威性等特点的电视新闻专题在融合传播时代依然能吸引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题材选择的重要性

电视新闻节目通常分为三大类:一是消息类报道,二是新闻评论,三是新闻专题。电视新闻专题除了兼具新闻性与专题性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题材必须是公众普遍关心和关注的,要么是突发事件,要么是热点话题,要么是典型人物。无论何种报道对象,都应该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电视新闻专题与其他类型的报道体裁相比,侧重点在于记者必须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和剖析,全面展示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既要突出纪实特征,又要讲究报道艺术。

作为深度报道的特殊形态,电视新闻专题与纪录片及其他社教专题节目存在较大区别,除了题材的重要性以外,还有很强的新闻性和时效性。因此,记者除了要选择新闻性强的内容外,还应该找到一个事件由头,以此切入进行报道,并在确保时效性、真实性和信息量的基础上,对已经过去的相关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进行全景式扫描,尤其是要对新闻价值高的典型事例进行综合概括[1]。电视新闻专题与电视消息报道存在相同点,即均为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不同点是篇幅的长短。因此,电视新闻专题也必须具备新闻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结果,并围绕新闻事实进行采制。

电视新闻专题有别于动态的消息类报道,与纸媒的特稿和通讯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时间长、容量大,能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进行详细而深入的报道[2]。电视新闻专题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是调查型和评述型。对一些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电视记者应该在做好消息类报道的同时,及时采制具有深度的电视新闻专题,而这些电视新闻专题必须注重时效性,记者需要通过报道最新的内容吸引更多的观众持续收看。

在采编实践中,电视新闻专题重点涉及的题材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调查报道。此类报道的对象既有突发事件,也有公众关注度高的社会热点。尤其是重大新闻事件,其发生变化是过程性的,既有时间的持续性又有空间的跨度性。如果仅用消息体裁进行报道,观众获知的往往只是浅层次信息,无法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而电视新闻专题的介入,则能有效满足观众对深层次信息的需求。二是对重要新闻的综述性报道。在电视新闻体裁中,重要新闻综述性报道一般有两种形式,即新闻专题和新闻述评。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后者是述与评的有机结合,在传播事实性信息的同时也传播意见性信息。电视新闻专题在对重要新闻进行综述性报道时,会侧重于全面、系统且集中地总结某一方面的成就,恰当地延伸和扩展报道的时空,具有非常明显的集纳式传播特征。三是典型报道。此类报道的对象既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人物,电视新闻专题涉及的一般多为正面典型。因为对正面典型进行新闻专题报道,能在向观众宣传经验、树立榜样的同时,给人以感化和启迪,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二、叙述手法的故事性

增强故事性是电视新闻专题提高收视率的有效途径,情节曲折、细节丰富的叙述手法能够使报道既结构完整又高潮迭起。但电视新闻专题不是文学作品,与电视剧有着本质区别,其所有画面都必须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而客观的记录,故事化叙述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不能人为编造虚构的情节和细节。

在采制电视新闻专题的过程中,记者要努力挖掘事实中的细节进行报道,因为细节丰富了,内容就会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味。要讲好新闻故事,电视新闻专题就必须注重报道细节。细节能增强电视新闻专题的形象性、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细节展示既需要画面和解说词方面的配合,也离不开精彩的同期声记录,如在一条由杭州市萧山区融媒体中心拍摄的反映走向共同富裕的电视新闻专题报道中,记者在采访村民时用了大量的同期声——萧山区戴村镇佛山村党总支书记钟望达:在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第一个是乡贤回归;第二个是本地大学生纷纷回来自主创业,我们佛山村的发展势头比较好。衙前镇凤凰村联合党委书记胡岳法:我们对村民实行全方位保障,真正把改革开放的成果让老百姓共享……把凤凰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这几段采访同期声非常平实,却自然地突出了报道的细节。

电视新闻专题作为深度报道,不是简单地、浅层次地记录和描述事件的现象,而是要全方位、深层次地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3]。由于电视新闻专题的节目时长是消息类报道的数倍,为记者讲好新闻故事创造了条件。电视新闻专题的解說词通常由文稿转化而成,能充分表达作品的抽象内容和思想主题。而要突出叙述手法的故事性,解说词既要对画面进行有效补充,又必须与采访同期声音相辅相成。

就解说词而言,电视新闻专题的文稿写作要注重叙事化描写,对于新闻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背后的事实用文学手法进行讲述,积极寻找客观事实中的戏剧化元素,通过精心设置悬念、铺垫和情节,对新闻事实进行艺术再现,实行生动的故事化叙述。当然,追求叙述手法的故事性并不能违反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必须坚持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绝对不能允许用夸张的视听语言对待客观新闻事实[4]。在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多元的当下,人们既希望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信息,也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悉新闻的故事。电视新闻专题作为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复合传播的产品,能够通过讲深入而全面的新闻故事吸引观众的关注。

电视新闻专题在传统电视频道的播出是线性的,也就是对新闻事件的介绍由一个从发生、发展、变化到结局的过程。这与网络传播的视频具有非线性的特征不同,既是弱势也是优势,因为电视新闻专题对新闻故事的讲述即使有倒叙结构,但大多也是线性的,这为电视新闻专题在报道时设置悬念、展示冲突、形成高潮创造了条件。

三、传播形态的可看性

电视新闻专题既是对消息类报道的必要补充,也是对消息类报道的拓展和延伸。它同样具备所有电视节目都必须讲究可看性的共同特征。要增强电视新闻专题的可看性,记者在采制时就应该充分用好电视媒介的各种视听传播符号,无论是片头、画面、标题、字幕,还是解说词、同期声、背景音乐,甚至是动漫和特技等,都必须作为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好、用活、用到位。要使电视新闻专题在传播形态上有可看性,记者还要针对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进行采制。究竟是实行调查性报道样态、分析性报道样态还是综述性报道样态,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要增强传播形态的可看性,记者在采制电视新闻专题时也可以在现场出镜,以现场报道和边述边评的形式做深度报道。

在电视新闻专题的传播过程中,一般来说视听兼备的形态主要是纪实影像和客观音响有机结合的信息呈现,要求每条片子中有60%的镜头必须是具有可看性的镜头,其他的可以是基底性过场镜头。所谓的可看性镜头,就是一些信息资源丰富、可以直接展示新闻要素的镜头,此类镜头能够把观众的无意维转变为有意思维;所谓的基底性镜头,就是背景性和过程性的镜头,观众在感知此类镜头时,虽然注意力处于无意状态,但也可以感受到画面信息的变化[5]。文章认为,电视新闻专题要不断创新采制手段和传播形态,通过延伸报道视角增强报道的感染力与影响力。

无论是写实镜头还是表意镜头,电视画面都具有独特的视觉信息传播功能,恰到好处地运用镜头语言,是增强任何电视报道可看性的有效途径。要增强电视新闻专题传播形态的可看性,记者在采制时就应该注重画面的场景选择,不但要用好各种角度反映新闻事实,还要利用多种景别和完美的镜头运动再现新闻主体。无论是用平行蒙太奇还是交叉蒙太奇叙事,都应该追求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基础上开始追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在采制电视新闻专题时,就经常把视角聚焦在这个层面上。如在一条题为《管村:妙笔生花》的电视新闻专题中,记者为了增强报道的可看性,就在现场出镜:“四围山色九曲溪,半是仙源半是城。大家好,我是杭州市萧山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漫步在楼塔镇管村村,您会感受到阵阵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听说这里的村民耕读传家,在田间劳作之余,特别爱吟诗作赋,挥笔泼墨。果然,您看家家户户的庭前院后,几乎都挂着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这条电视新闻专题从介绍村里的农民书法家章鲁锋及他的书法作品入手,详细展示了村里的书画艺术馆和业余书画班,对该村老老少少爱好书法、人人喜欢写字的现象进行了深入报道,由点到面、由此及彼地展示了当地居民打造美丽乡村、美化家庭院落时的新景象。

四、主题呈现的思想性

在采编实践中,许多电视新闻专题实际上就是对电视消息类报道的延伸和补充,除了篇幅长、有深度外,更多的还体现在主题思想方面。电视新闻专题虽然比电视消息类报道篇幅长,但通常也只围绕一个主题选择内容,展开报道。当然,有时也会集合多个新闻事件和多位新闻人物,但这些材料都会在同一个主题的统领之下,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形态呈现给观众。

电视新闻专题虽然是客观报道,但也存在如何呈现主题的问题。思想性强的电视新闻专题,能在报道事件来龙去脉的同时正确引导舆论的走向。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不仅仅是篇幅相对较长,还在于其主题呈现的思想性比一般的消息类报道强。当前,电视新闻专题要在突出新颖性和独创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新闻事实的多层次内涵,大力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由浅入深的报道,将思辨色彩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用新闻专题报道的高度凸显时代主旋律,以获取融媒体环境中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应。

面對融合传播的媒介生态,电视新闻专题的采制也要追求快速和高效,记者要及时把握采访时机,精准捕捉新闻事实中的关键信息,在凸显新闻价值的同时提升报道的时代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6]。网络中的纪实类短视频虽然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它在专业性、严谨性、权威性与公信力等方面还是无法与各类电视新闻报道相匹敌的,电视新闻专题要在提升报道时效、丰富内容信息的同时,增强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在价值引领和舆论导向上发挥出积极作用。

无论媒介生态和传播环境怎样变化,电视新闻专题内容为王的法则始终不能改变。记者在采制电视新闻专题的过程中,要创新新闻表达手段,坚持向观众提供有温度、有深度、有思想的主旋律纪实报道,不断满足人们对长视频产品的需求。要处理好电视新闻专题中信息量与思想性的关系,记者就应该从报道的具象化与抽象化两个维度进行考量,明白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发掘电视新闻专题的主题,凸显其应有的思想性,记者在采制过程中既可以从客观事实中发现主题,也可以从报道素材中提炼主题。

任何电视新闻专题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这个主题也可以说是报道的思想性。要凸显报道的思想性,记者既要有很强的新闻敏感,还要有很高的政治站位与很强的大局意识,能在对新闻事实进行叙述的同时形成理性认知,能够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透过新闻事实的表象揭示本质。思想性强的电视新闻专题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主流价值理念、指导群众生产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五、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媒体生态和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短视频已成为记录社会生活和主要信息载体的现实情况下,电视媒体要努力拓宽传统长视频的传播渠道。电视新闻专题从选题、画面拍摄、文稿写作到后期剪辑制作,每一个环节都比短视频精良,虽然渐进式的叙述形态无法吸引手机端用户,但也可以通过缩短篇幅、删掉旁枝末节和寻找爆点等手法,放大精彩部分,以适应网络平台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孙愈中.电视成就报道系列专题化呈现的思考:以绍兴电视台新闻专题《盘点2016》为例[J].当代电视,2017(5):91-92.

[2] 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161.

[3] 何志武.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二版)[M].北京:高等高考出版社,2019:264.

[4] 袁梦.论电视新闻专题栏目故事化叙事的重要性[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67-169.

[5] 贺雅兴.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创作中的“细节”叙事[J].中国有线电视,2019(12):1389-1390.

[6] 王华利.探索融媒体语境下新闻专题的多重价值[J].中国传媒科技,2021(7):30-32.

作者简介 徐凌,本科,主任编辑,研究方向:广电媒体、网络媒体。

猜你喜欢
电视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如何突破“重围”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做好高校电视媒体宣传工作
基于电视媒体的中原文化旅游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地方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浅析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对主流舆论的引导力
浅析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对主流舆论的引导力
互联网思维下电视媒体的融合转型研究
语文因它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