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期刊编辑的守正与创新

2021-05-30 08:14廖粮粮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大众的阅读习惯和偏好已经从纸质阅读加速转向了数字阅读,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瓶颈。鉴于此,文章在分析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及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指出传统编辑应在工作中守正创新。一方面,在政治方向、内容质量方面,编辑要坚守传统期刊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在内容、形式载体、营销推广方面积极应用新技术成果,打造全方位内容生态圈,加强品牌建设,完善用户服务。希望文章的研究能在出版深度融合时代,为编辑的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出版融合发展;期刊编辑;守正创新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4-0181-03

一、引言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是传统媒体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推动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未来谋求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要求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一体发展,坚持移动优先,坚持科学布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1]。

目前,传统期刊因内容优势在市场竞争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但多数期刊的融合发展意愿并不强烈,再加之传统期刊大多经营分散,未形成集群化运营的优势,在出版融合方面面临着体制、资金、技术和人才缺乏等客观的不利因素,因此传统期刊的融合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的阅读习惯和偏好开始从纸质阅读向数字阅读方向加速转变,传统期刊如若不寻求转型,必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因此,传统期刊编辑既要按照专业的内容生产流程保质保量地完成传统纸质期刊的出版,也需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勇于谋求创新,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更新自己的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自己的营销推广能力。换句话说,在出版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之下,传统期刊编辑要守正创新,才能将期刊做大做强,使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期刊编辑的坚守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仍旧是内容,“内容为王”已成为行业共识。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期刊之所以仍有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间,就在于其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包括专业严谨的选题策划、审读、校对等内容生产流程,优秀的作者资源积累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品牌公信力。传统期刊编辑必须坚守期刊的优良出版传统,维护好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唱响主旋律

媒体从来都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政治方向是其灵魂。

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复杂,作为期刊编辑,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要做到政治与业务“两手抓”,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准确把握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最终达到能够迅速鉴别文章内在逻辑、文化立场、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能力。同时,要主动出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寻找主题出版与刊物定位之间的契合点,以既有思想深度又生动的表达方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增强期刊的思想引领作用,勇敢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二)坚持内容的高品质和高水准:树立精品意识,掌握话语权

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期刊立足的前提和根本,内容的高品质和高水准则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传统期刊编辑必须具有精品意识,要打造具有思想深度、不失专业水准且表达严谨有力的内容。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提到,“衡量一个国家出版的强弱,不是仅看其出版业规模的大小,出版的数量,而是主要看其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的水平,其中尤其关键的是反映当代创新成果的能力,这是话语权的核心所在”[2]。传统期刊作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一种传递前沿知识和信息的文化载体,尤其要在提高内容的思想深度和专业水准上下功夫,以精品的内容服务社会,担当起传播知识和传承文明的重任。作为期刊编辑,应有终身学习与不断钻研的精神,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积极跟进所在领域的新热点和新问题,关注读者的新需求和新痛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容的高品质和高水准。

(三)坚持编加工作精益求精:全流程严格质量把关,精雕细刻打磨文章

在出版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期刊编辑的工作任务层层加重,不仅要完成传统的出版流程,而且要全盘考虑期刊产品多形态开发与多渠道营销推广等问题,这容易导致期刊编辑对内容的把控能力下降,难以沉下心来打磨作品。事实上,编辑加工是期刊编辑最基本的业务能力,是编辑的看家本领。编辑必须坚持质量至上的原则,以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对待稿件的编校工作,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磨每一篇文章。

首先,期刊编辑应从审稿加工、校对质检、排版印制等全流程严格质量把关,以怀疑的精神对待每一篇稿件,从文章观点的合理性、内在逻辑的严密性、知识与事实性信息的准确性、图片使用与语言表达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思考、纠错与完善,要坚决做到“不放过任何细节,不放过任何错误”。

其次,编辑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仅要保证内容准确无误,还应有精心打磨文章和提升文章层次的意识。编辑不应满足于内容可接受的层面,而应提出更高要求,跳出稿件本身思考文章的思想、结构和表达问题,对文章进行精雕细刻,使其思想更加精深,主题更加突出,结构更加严谨,文字更加精炼,从而提升文章的层次与水平。

三、期刊编辑的创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脑端阅读、电子阅读器、手机APP阅读等数字阅读方式已成为读者在各种碎片时间的阅读偏好,听音频、看视频等成为用户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新途径,而且这些新兴传播渠道因智能手机的普及覆盖各个阶层。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渠道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期刊编辑应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和技术应用理念,在内容、形式、营销推广等方面积极尝试,勇于创新,为期刊的生存发展谋求新机遇。

(一)内容创新:以问题为导向做原创,关注读者诉求,与读者共创内容

无论网络技术如何迭代,未来出版将呈现怎样的业态,优质内容始终是期刊的优势资源。因此,传统期刊编辑首先要在自己“最拿手处”发力,在内容创新上下苦功夫。

首先,期刊编辑应始终以问题为导向,挖掘具有原创性、思想性、深度化的选题。注重内容的原创性、思想性、深度化,引导读者进入崭新且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的阅读境界,是出版业的社会价值所在。期刊编辑要深入社会现实和学术前沿,增进与专家学者的交流,精准把握读者的需求与痛点,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努力发现所在领域的新热点和新问题,并以热点和问题为导向进行选题策划、组稿约稿等,为现实中的热点和问题提供深度解读并探讨解决之道。在不断深入调查与交流的过程中,编辑不仅能够挖掘出具有原创性、思想性和深度化的内容,而且往往还能开发与培养出优秀的作者队伍,丰富自己的出版创作资源。

其次,关注读者诉求,与读者共创内容。技术的进步重新定义了读者与内容生产、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前,传统期刊打造内容主要以自我为主,内容生产完毕通过发行商传递到读者受众,无法获得读者的阅读偏好及意见反馈等信息。而如今,期刊编辑能利用“两微一端”等社交网络获取读者的阅读偏好和意见反馈。曾经的读者不仅成为内容的受众,而且能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声与传播,甚至能进行内容原创。这些用户评论和原创内容不乏真知灼见和优秀作品。对期刊而言,这意味着与读者或用户共创内容的时代已经到来。期刊编辑应通过网络积极跟进用户的评论和反馈,洞悉用户对原发内容的真知灼见,并从中获得新选题的灵感,或者就原发内容作进一步的延伸与升华,创作出更鲜活、思辨能力更强的内容。期刊编辑甚至可以创新内容生产模式,制定好规则,发动用户创造内容,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并借此增强用户黏性。

(二)形式创新:创新内容载体,延长内容生产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阅读呈现出多元化、精准化、碎片化和社交化的特点,单一的纸媒形式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期刊的融合发展必须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创新载体形式和产品形态,实现内容的多元化升级。

首先,借助已有技术和平台,对内容进行立体开发,创新内容载体,打造全方位的内容生态圈。传统期刊要扩展思路,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偏好,做到“一个内容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个产品,一个产品多种形态”[3]:从以纸质为主要载体到实现数字期刊出版;从以图文为主到实现以音频、视频等方式呈现内容;充分利用数字期刊聚合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短视频、头条号等自媒体平台呈现期刊内容,这些用户聚集地带不仅能增强老读者的认同感,而且能吸引新用户群体,扩展期刊的传播渠道。期刊编辑可以期刊内容为立足点,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生产出适合不同平台特点的优质内容。相对纸质期刊来说,自媒体平台的表达方式更为活泼多样、图文并茂,因此,期刊编辑应转变思路,通过撰写导读、制作焦点海报、重拟标题、图文编排突出重点、内容重组做专题、增加音视频等方式对纸质期刊的内容进行多次加工利用,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其次,将内容生产链向知识服务延伸。传统期刊一方面积累了数量巨大的内容资源和优秀的作者资源,另一方面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读者群体,是一个很好的精准知识服务流量入口。因此,期刊编辑可以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利用期刊的作者资源、内容资源和链接读者的渠道积极研发新的知识服务产品,比如录制高质量的音视频内容,研发领域内的专业课程,提供专业的答疑服务,全流程深入知识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为期刊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需要指出的是,技术一直是制约出版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资金和技术人才匮乏使得期刊在技术开发方面困难重重。期刊编辑可借助外部的技术力量,利用现成的技术平台实现出版形式和知识服务的创新发展。

(三)营销推广创新:做好品牌建设,强化用户和运营思维

新形势下,传统期刊应利用新兴媒体做好营销推广和用户服务,做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联合上阵,壮大传统期刊的舆论力量,增强传统期刊的引导力和影响力。期刊编辑应顺应时代要求,以服务作者和读者为中心,利用新媒体平台,不断拓宽营销渠道,创新营销方式,做好品牌建设,强化用户思维和互联网运营思维,提供更加优化、全面、立体的用户服务。

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做好品牌建设。新媒体平台具有互动性、实时性和即时转发等特点,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流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期刊品牌建设,对于吸引作者和用户大有用处,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向着力。一是向用户展示期刊内容,让用户直观感受期刊的特色与方向;二是进行图文型或视频型的品牌介绍与宣传,进一步加深读者对期刊特点的认识和期刊品质的认可;三是寻找契机策划主题讲座,邀请作者进行学术性、专业性较强的直播或视频交流,直观地展示期刊运作背后的实力。多渠道、多角度地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期刊品牌建设,能够满足用户的多元化、社交化阅读需求,同时也能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吸引有实力的作者为期刊效力。

其次,期刊编辑应强化用户思维和互联网运营思维,积极改进产品与服务,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新媒体时代,期刊编辑可以通过读者评论、咨询等迅速意识到读者的阅读偏好和服务需求,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进行内容的整合、活动的策划或期刊及其衍生产品的制作与营销,为读者提供便捷周到的售前售后服务,使用户得到全链条的优质体验。期刊编辑还可以与其他期刊社、内容服务商以及相关的跨界产品供应商联合,针对用户特定的需求提供全面周到的解决方案,借此擴大自身的影响力,并创造新的盈利模式。此外,活跃的用户是期刊的一笔财富,期刊编辑应增强自身的运营能力,策划出用户激励方案与参与方案,让用户主动参与期刊内容的评论和共建,参与期刊产品的宣传推广。

四、结语

期刊的融合发展是否成功,依赖于出版业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转变,而顶层设计的转型与优化是期刊转型的前提与保证。期刊编辑作为出版的一分子,在新形势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坚守内容生产的高质量,也要积极跟进各种新兴出版业态,为期刊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竭尽全力,为社会的文化大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 cn/zhengce/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2020-09-26.

[2] 邬书林.坚持高质量发展 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 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J].中国出版,2021(1):5-9.

[3] 卢晓梅.出版融合背景下图书编辑的坚守与创新[J].传播力研究,2020(11):132-133.

作者简介 廖粮粮,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编辑能力与素养。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
浅谈江苏航院“一体两翼”思政教育模式
守正创新,新时代广播经营之道
党报新闻人执业的“变”与“不变”
基层党建工作的守正与创新
提升“四力” 守正创新做好典型宣传
找准增强新闻“四力”的着力点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守正创新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