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札里的历史影像

2021-05-30 20:58李晓华
藏书报 2021年23期
关键词:书札尺牍手札

李晓华

近日,看到某购书网放出本珂罗版米芾的老字帖拍卖,蛮喜欢,轻松拍到。可没想到店主说此帖已早已卖出,为表歉意可换一本,我换来的是清末上海“国粹学报馆”出版的石印本明人手札《明大参陈公手集同人尺牍》。此帖线装本,25.5厘米×15厘米,内页31页,封面经私人简装不全,封底版权页全。文言文加上行草书法,洒脱浑然。而读懂内容。却费了一番功夫。帖名主人公“明大参陈公”,查资料是明代陈诚(1365-1458),《手集同人尺牍》即是陈诚保存的一批同代名臣书信,自己汇集作跋。全集原有书信40多封,传到清代.几番编辑,书信虽保留原迹. 遗憾的是版本不同,信札数量也不一致了,个别作者张冠李戴。好在这本“国粹版”收入了陈诚的后人,也是编者之一的清代著名收藏家陈骥德写的后记和书内加注,把错处一一加以纠正说朋。

陈诚写的帖前跋文。表述了汇集书札缘由。谈及丁丑年(1397)“上元”节(元宵节)进宫,与京朝官、部院“恨相见之晚”。而一想到书札的作者们待人“倾盖如故”,感到“羞然”。本人此时正逢出使安南(越南)期间。为平息边境之乱费尽精力,竟受到“内外两守备贵金”,倍感“祸定思痛”,幸有朋友调停,“安得瓦全”。落款是庚寅年(1410)。

陈诚。明代外交家。明初任广东参政时,奉命出使安南,平定乱局,划定了两国边境,所强最资料到今天仍是中越过境谈判的实证。永乐年间,曾五次出使西域。远抵今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国等地。陈诚力主和平外交,开展贸易定边,互尊互让,避免了劳民战事。

南下大洋有郑和,西去大漠有陈诚,两位和平使者带出中外和平交往的“一海一边”史传佳话。帖里收集的手札作者均是明朝同时期的达官贤人,有周凤翔,字巢轩,曾任国子监编修、讲师,明亡后自缢。王龙藻,字素公,曾任文渊阁大学士。方震孺,字孩未,曾任御史。范景文,别号质公。曾任东阁大学士,明亡后巡南京投井自尽。徐石粱,字宝摩。曾任吏部、刑部尚书,后卷入宫斗自缢。手札的内容有问候家事、交往书画等。更有谈公务,方震孺在信中劝陈诚在边关不必与地方守备计较,“相缓使可从容图之,为万金之计”。范景文信中谈到“南和面语”,与安南谈判需面谈论战。徐石麒信中鼓励陈诚,“公之事正理在”“南和起于書生或不难,以情理告也”。可见当时的边境外事方针,是和是战,分歧较大,满朝关注。

书札的另一看点就是书法陈诚跋文是一幅行楷。如同他的处事风格,字体制秀安和,委婉灵活,具有欣赏价值。书札多是行草,技法神态各异。以今天眼光,方震孺的书法够得上上品。其书风伟劲开张,力度刚强,字字有章法,笔笔甚讲究,深严精熟。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国前夕,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引用了一句古诗“绿野草铺茵. 空山雪积银”,即出自陈诚的诗《夏日遇雪》。

猜你喜欢
书札尺牍手札
杨建民先生书法作品
阎万章先生致刘凤翥先生书札辑注
方英文手札
名家手札
名家手札
米芾《尺牍-书札》集锦(上)
米芾《尺牍-书札》集锦(下)
翁同龢手札
宋伯鲁致黄兆麟书札
《海源阁珍存尺牍》——萨迎阿、翁同书、陈官俊、吴式芬书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