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生豪情书写作特色

2021-05-31 02:48王竹洁郎淑洁
文教资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朱生豪情书

王竹洁 郎淑洁

摘   要: 朱生豪是民国时期的翻译学者,一生专注于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国内学者对其研究多集中于此,忽略他在情书写作上的才华。其工作性质、个人经历和性格,使他写给宋清如女士的情书相较于同时期其他文人情书,显示出迥异的写作特色。本文以《朱生豪情书集》为研究对象,从写作学角度分析写作受体、写作风格、写作内容三个方面的特色,以期为后来学者研究朱生豪拓宽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 朱生豪   《朱生豪情书集》 情书   写作特色

一、引言

爱情一直是世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能直观表现男女之间爱情的莫过于一封情感热烈的情书。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但经过朝代更迭,流传下来的情书佳作却是有限的,究其原因,一是封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使得人们感情不断压抑;二是唐以后文人在写作上不断追求形式上的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而忽视内容,情书难出佳作。赵树功先生在《中国尺牍文学史》中曾提及第二点,他认为:“唐以前的情书大胆,果敢,情深义重,底气足,好用比兴,真挚又不失含蓄;唐以后情书略显孱弱,原始、质朴的情感有些难以为继,虚套、浮艳、映带的东西多了起来,给人的印象是面具厚了,韵致淡了。”①(42)时至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新的写作理论的提出带来的不仅是文学和写作的变化,更是思想的解放和情感的爆发。这一时期众人的感情表达有了合理的思想依托,开始直面内心、勇敢求爱、反抗封建思想,这些很直接地体现在情书写作上,流传下来不少文人情书集子。在众多情书集中,朱生豪写给宋清如女士的情书无疑是难以忽略的,纵使他在文学界知名度不如其他文人,但年少经历造成的口语和书面语之巨大反差、工作特点造成的英汉语言混用、时代背景造成的语言多白少文,以及情感表达的热烈奔放,无疑使朱生豪的情书更加别具一格。

情书写作本就如情人间的耳鬓厮磨、枕边私语,不像家书浸润着千百年来尊卑孝悌传统,也不像论学书信那般充满科学严谨的术语和逻辑,在时代新潮流的冲击下,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发生改变,出现新的特点。朱生豪先生的情书集就属于这一时期变化较为明显的一例,无论和前朝还是同时期其他文人情书集相比,朱先生的情书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具有研究价值。

二、写作受体不唯一

运用现代系统论、信息论分析,写作活动是一个传播信息,并由若干相互关联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一般由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四个要素组成②(151)。写作主受体是任何文体写作中都不可或缺的两个角色,在任何一种文体中都无外乎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通过“感知——运思——表述”的“三级飞跃”之后借助一定载体传达给写作受体,写作受体通过阅读该文体感受主体想要表达的想法,同时将自身的感受传给主体,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过程。

一般的文体写作中,写作主体和受体都可以不唯一,但是书信作为一种互通往来的特殊文体,写作主体和受体都应该是单一的,更遑论情书这种书信中的特殊存在,这一点在书信格式的抬头称谓和落款中便可看出。当然在收信人不止一个的情况下,写作受体并非单一,但这可以称之为多个写作受体而并非多重写作受体。何为多重写作受体?笔者认为看似写作主体是写给某一特定写作受体,但在深层次中这里的写作受体暗含写作主体本身或写作主体想象中的写作受体。就像我们日常看到的情书,大多是情人双方写给对方诉衷情之作,主受体都是特定且单一的,但通读《朱生豪情书集》后便可以发现,除了能明显体现出他与宋相互往来的信件外,其他更多的是因自身性格造成的不擅于和外界交流而写给自己的信。

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鸳鸯湖畔东米棚下一个破落商人家庭,年少时期家中生意因经营不善倒闭,父母又先后撒手人寰,留下少年朱生豪辗转于亲戚之间靠吃百家饭长大。这样的成长经历和背景使得他的体质愈发羸弱,性格愈发沉郁,在写给宋清如的信中他多次提到自己不愿与人交流的心理③(120-121)。因此,遇到心仪的宋清如时,长期以来情感和交流的压抑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口,那种热烈的情感让每个读者都能轻易感知到,同时为他对爱人那种澄澈的情感所倾倒。细细品味便可以发现,在他写作过程中有一个除宋清如之外的受体,就是他内心深处隐藏的自己。例如1933年写给宋清如的一封信:

今天的节目:1.起身(九点钟)。2.吃粥。3.看报。4.写信——给你的。5.看小说,——完毕Galsworthy的In Chancery,此翁的文字清淡得很。6.吃中饭——鸡。7.出门。8.卡爾登看电影——捷克斯拉夫出品,“Symphony of Love”[插图],又名“Ecstacy”,因为广告上大登非常性感,故观者潮涌,尤多“小市民群”,其实该片还是属于高级的一类,虽是以性欲为题材,却并无色情趣味,至于描写得较露骨的部分,当然早已剪去。摄影好音乐好,导演处置纤细但嫌薄弱,表演平平,看后印象不深刻。9.四马路买过期廉价漫画杂志数本。10.回家。11.吃晚饭。12.作夜工三小时。13.写信。14.睡(十二点半)④(9)。

这封信看起来更像是一篇流水账似的一日行程日记,若理解为这是他通过“把自己生活的细枝末节告知对方”的方式表达爱意则似乎也无不可,但对照他的其他信件,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他的内心独白。再如1934年的一封信:

我希望世上有两个宋清如,我爱第一个宋清如,但和第二个宋清如通着信,我并不爱第二个宋清如,我对第二个宋清如所说的话,意中都指着第一个宋清如,但第一个宋清如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④(55)。

从整封信来看的话,很容易认为朱在这里表达的是对于宋知道自己情意的懊恼及对叨扰到宋的歉疚,这的确是一方面。但细细揣摩便可得知他在信中提到的“第二个宋清如”其实暗含了另一个写作受体——内心的自己。在之后的书信中还有多处体现出他与隐匿的写作受体对话的段落。例如,用大量篇幅介绍莎士比亚的戏剧,甚至用一整封信的篇幅再现其中人物的对话等,都表明朱在写情书的时候不仅表达爱意,还弥补由于自身性格缺陷造成的不善言辞的不足。

三、迥异的写作风格

民国时期,纵然民风已经开化、思想逐渐开放,但在情感方面人们还是羞于表达,所以多采用书信往来的方式互诉衷肠。这在文人身上体现得更明显,高于常人的受教水平、良好的文笔基础都使得他们写作的情书更缱绻,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浓烈感情现在读到仍会感叹。后人在整理民国文人情书之后出版了不少情书集,其中以《两地书》《湘行书简》《海外寄霓君》《爱眉小札》为代表。不可否认这四大情书有独到之处,但朱生豪的情书集与之相比丝毫不逊色。朱生豪信中不可遏制的诗人气质与青春气息,与日常示人的性格截然相反,这种反差更体现出他对待这份感情如孩子般的纯真和热情,这是四大情书不能及的,是独属于朱生豪的写作风格。

(一)语言:英汉并存,通俗白话。

在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三百余封书信中,有三分之二或多或少地含有英语词汇和语句,甚至有几篇书信完全用英文写成。这是他翻译家的身份使他的书信区别于当时其他文人的一个重要特征。他将毕生的精力都用来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和小说,在阅读和学习英文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对他来说,用英文表达有时反而更加顺手和顺心。如在1936年的一封信中,他用英文解释了自己对于“爱和妒是分不开的”这句话的理解:

1.Primeval love, or animal love, or love of passion, or poetic love; 2.Sophisticated love, or “modern” love;

3.Intellectual love, or philosophical love④(225).

这段话固然可以用汉语写出或翻译,但用英文解释这类相对虚无的问题显然能更准确地显示出作者对此的看法,若使用汉语,则少了几分韵味。

朱生豪情书在汉语使用方面倒是和同时代其他人一致使用白话语言,与晚清以来倡导白话的相关运动不无关系,但是相对于四大情书,朱生豪的白话语言体现出独到之处。

首先从时间线来梳理,朱生豪生于1912年,卒于1944年,这样的时间跨度让他接受的是相对其他文人更新式的教育。1917年,在北洋政府的主导下,教育界人士开展了国语运动,包括“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个内容⑤(58-60)。这个运动有序开展的时期正值朱生豪求学阶段,在白话教科书和白话书信写作范本的影响下他的信中采用的是更接近当今语言的白话文字,相较于其他文人情书更加口语化、通俗化。

本来我也可以今天乘天凉回家去一次,但一则因为提不起兴致,二则因为钱已差不多用完,薪水要下星期一才有④(229)。

其次从语言承载的表意方面分析。若从四大情书中选择一个进行比较,则徐志摩的《爱眉小札》再合适不过。二人都有从事诗歌写作的經验,都是对所爱慕女子表达炽热情感的情书,都用诗意的白话语进行写作,但也存在显著差异。徐的信像是一位久经情场的老手,在遇到想要“撩拨”的女子时,情诗情话信手拈来,任谁都无法无动于衷;朱的信更像是一个未经世事的青涩少年,遇到了心仪的“女神”如孩童般想把所有自认为好的、有趣的东西传达给对方,又怕对方会嫌弃的那种无措和“卑微”,让人读来只觉可爱。当然这与二人个人经历和性格无法分割,正如上文所说,在朱生豪写的信中,存在一个隐匿的写作受体,而徐志摩所写则皆为那一人,这也是为何二人同样是表白,却在语言运用上差异极大的重要因素。最后从两人职业差异上看,徐志摩是诗人,朱生豪虽也有诗人之名但更多的精力投入翻译事业中。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潜意识地追求遣词造句,或因为出版而进行二次加工,而是受翻译职业的影响尽可能采取通俗易懂的更贴近日常语言的白话进行情书写作,如此后世读者因为语言的平白更能产生共情。

(二)格式:化繁为简,随心而作。

传统书信写作格式十分繁复,究其原因一是当时皇帝为最高统治者,臣子在无标点符号区分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繁复的格式诸如单抬、双抬、三抬及复杂的称谓语彰显其谦卑和尊重;二是因为当时文学为贵族士大夫阶层所占有,为显示其高于平民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设计出一套复杂的书信写作格式。一封完整的旧体书信要由抬头、启辞、正文、祝辞、署名和日期六个部分组成,到民国时期虽然已经提倡简化书信写作格式,但在民国初期出版的一些尺牍文本中依然遵循旧体书信的复杂格式。仅就抬头来看,林觉民在《与妻书》中用到的依然是“意映卿卿如唔”,短短几字却包含了姓名、称谓和提称语。朱生豪作为民国中后期的人,显然已经适应了当时简化再简化之后的书信格式。在他写的信中抬头仅仅就是简单的宋、清如、姊姊、弟弟、哥哥、傻丫头等称呼,而且多直接进行正文叙述,最后的署名也仅是简单的单字或昵称,日期更是直接写某一日,并非传统书信中详细的年月日。这样,他所写就的信中因不再有客套的寒暄语而不再有传统夫妻相敬如宾的疏离之感,剩下的就只是通俗直白的情感的宣泄和表达,这样的信在当下读来才更有代入感和亲近感。

四、多样的写作内容

不同于他沉默寡言的外在,朱生豪的内心丰富且波澜,这种内在的青春和童真在他写给宋清如的信中直观地体现出来。不同于当下我们所熟知的情书,民国时期,因两地相隔、邮寄条件不充足、社会动荡等客观原因,多数文人的情书和家书并不能完全分离出来,但朱生豪不同,他的情书内容多样但甚少谈及彼此家人情况,他向宋提出自己对她寄来的诗词的修改意见,给她讲述自己在工作、火车上的见闻,自己的梦、给她写自己已翻译好的戏剧片段等,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1934年写的一封。

昨夜的梦:

我来看你,身上的衣服穿得褴褛不堪,像个叫花子。人家背后指着说:“宋清如真倒霉,跟这个人做朋友!”人要懒死了的样子。……老这样糊涂着活下去或死下去,很可怕④(62)。

星期四

再如

昨天回来,看完了顽童汤姆沙耶的故事,唱唱歌,很高兴,不曾忘记你。……在把三年来的新旧诗词整理抄集起来,约有三百面光景,你看过的居多,等你来的时候,托你代我保存④(78)。

通读朱生豪写的三百余封信,可以看出他与四大情书之间的区别。不像鲁许二人的革命战士情谊,不像朱陈二人的举案齐眉之情,也不同于徐陆二人不畏流言、坚定不移的热恋,他的信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我要把我所有的事都分享给你,我要把全世界最美好的话语都说给你听的孩童或少年遇见最要好的朋友或心仪的姑娘时的心态,初读朱生豪情书集的人会认为这情感表达得也太过直白浓烈了。除每封信末的日常表白之外,在一些“正经”信件中也会穿插一些诸如“为了你,我也有走向光明的热望”“你并不伟大,但在我心里的你是伟大的”“世上没有天使,但你是我的天使”“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④(6,13,69)等充满爱意的情话。多次细读之后,便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想要表达内心情感却又不善言辞的少年罢了,而那些事无巨细的汇报和讲述也再次印证这些信的写作受体不仅仅是宋清如。

五、结语

对比同时期其他文人情书,朱生豪情书在写作上有着显著特色,其中最特殊的是他多重的写作受体及英汉并存的语言风格。目前对其研究多集中于翻译方面,对于他的情书其他学者仅从文本内容进行研究,从写作角度对比研究朱生豪情书与其他文人情书差异的论文则较少。本文从写作主受体、写作风格和内容三方面分析朱生豪情书在写作上的一些特色,进一步丰满对其的相关研究。

注释:

①赵树功.中国尺牍文学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②杜福磊.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③陶佳佳.“宋清如至上主义者”:朱生豪式浪漫[J].兰台世界,2018(02).

④朱生豪.朱生豪书信全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⑤靳志朋.文体、国体与国民:近代白话书写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4.

参考文献:

[1]杜福磊.中國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0:151.

[2]靳志朋.文体、国体与国民:近代白话书写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4.

[3]锐声.杂谈书信用语和格式(三)[J].语文建设,1991(06):39-40.

[4]锐声.杂谈书信用语和格式(二)[J].语文建设,1991(05):41-43.

[5]锐声.杂谈书信用语和格式(一)[J].语文建设,1991(04):38-39.

[6]陶佳佳.“宋清如至上主义者”:朱生豪式浪漫[J].兰台世界,2018(02):120-121.

[7]赵树功.中国尺牍文学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1:42.

[8]朱生豪.朱生豪书信全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3.

猜你喜欢
朱生豪情书
朱生豪与宋清如
无字的情书
宋清如和朱生豪:一同在雨声里失眠的才子佳人
一封情书
暖暖的等
一笑低头意已倾
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