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探析

2021-05-31 17:29范炯
文教资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

范炯

摘   要: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成效的取得,是其内在运行机制效应发挥的必然结果。其中,包括话语应用机制、内涵隐喻机制、概念映射机制、主客体趋同机制,这些内在运行机制,在话语应用基础建构、内涵隐喻生成与传递、概念意义主客体映射、主客体实践行为趋同等方面,发挥了效应。

关键词: 井冈山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   运行机制

学界关于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既有研究成果较丰硕,但是对其内在运行机制进行探讨的研究成果较匮乏,使得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逻辑闭环缺乏功能设定的前提,难以从学理上对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外在呈现进行内在向度的功能阐述。本文拟从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应用机制、内涵隐喻机制、概念映射机制及主客体趋同机制等角度探讨其内在运行机制的功能设定及作用呈现。

一、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用机制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用机制是指在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各种话语手段及话语工具实现自身目标预设的制度集合。话语作为人际交流及信息传递的手段与工具,在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以大量应用实施,而其应用与实施结合了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特点,推动与形成了其话语应用机制。

(一)口头话语应用机制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口头话语应用机制是指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运用口头话语作为手段与工具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制度集合。口头话语是话语工具的最基本形式,也是人类社会应用时间最长的话语形式。就其本意来说,对话之“对”,即双方应对、反应、互动、关联,即主体间的思维碰撞与接续,是相互反应而构成的一对关系;对话之“话”,即话语、言说。思维围绕问题相互碰撞与接续须凭话语言说敞开和敞亮,因话语言说而使双方理解、相互进入和共同前往成为可能[1]。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机制的最基本类型即口头话语应用机制。其中包括:军队口头话语应用制度、党员口头话语应用制度及群众口头话语应用制度等。在不同的应用制度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围绕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对接受客体进行口头话语的传输与灌输,将口头话语形式之下内隐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意识形态传递给接受客体。

(二)书面话语应用机制

井冈山时期书面话语应用机制是指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应用书面话语作为工具与手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性发挥的制度集合。在井冈山时期,由于根据地内部军民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下,教育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域空间,在教育场域空间内部,书面话语是重要工具手段。书面话语具有可复制性、广传播性等显著特点,因此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设定了系列书面话语应用机制,包括教材书面话语应用制度、文件书面话语应用制度及宣传书面话语应用制度等。

(三)身体话语应用机制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身体话语应用机制是指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应用肢体话语表达与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关制度集合。身体话语是人类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话语方式之一,通过身体话语呈现,不同主客体之间能够接受特定符号信息的表达与传递,以迅捷、有效的方式完成信息传递。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身体话语应用机制包括制式身体话语应用制度、表演身体话语应用制度及日常身体话语应用制度等。

二、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隐喻机制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隐喻机制是指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特定内涵表达进行主客体之间隐喻传递的相关制度集合。内涵隐喻的表达是两个不同认知领域之间的逻辑互动,并通过逻辑互动进行内涵传递,使主客体之间能够进行思维借用,完成语境交互。因为“内涵隐喻是人的认知行为,是通过人的感情与认知相结合,长期实践积累和身体感知产生的,能通过潜意识把一个事物的特征转接到另一个事物,使后者的描述可以代表前者。内涵隐喻既包括隐喻手法,又包括象征手法,是一種意向的表达手段,是在村镇中革命旧址环境整治设计中传达革命精神的重要手法”[2]。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隐喻机制包括内涵隐喻呈现制度、内涵隐喻传递制度及内涵隐喻接收制度。

(一)内涵隐喻呈现制度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隐喻呈现制度是指在井冈山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蕴含的不同内涵通过隐喻路径进行外在呈现的规范性集合。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同的内涵表达,通过不同的方式建构了革命信仰内涵、革命路径内涵、革命方法内涵及革命对象内涵等。这些不同方式汇集成为内涵隐喻制度。具体而言,包括内涵隐喻要素呈现制度、内涵隐喻结构呈现制度及内涵隐喻形态呈现制度。

(二)内涵隐喻传递制度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隐喻传递制度是指在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实施主体按照一定的运行程序实现内涵隐喻向接受客体传递的规范性集合。内涵隐喻传递是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自我实现的重要一环,只有完成内涵隐喻从实施主体向接受客体的输送与传播,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隐性育人价值的人际输送。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隐喻传递制度包括内涵隐喻意义传递制度、内涵隐喻指称传递制度及内涵隐喻路径传递制度。

(三)内涵隐喻接收制度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隐喻接收制度是指在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行为过程中,促进与保障接受客体接收内涵隐喻的规范性集合。在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隐喻机制中,接收制度是整体功能实施与完成的最后一环,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隐喻从实施主体向接受客体的传递、吸收与内化,标志着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意义传递的完成。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隐喻接收制度包括单循环路径接收制度、双循环路径接收制度及多循环路径接收制度。

三、概念映射机制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映射机制是指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蕴含的概念模块,通过一定的映射行为,实现从实施主体向接收客体传递的制度集合。概念映射是在内涵隐喻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间等级和相互关系的映射,因为“为了实现异质异构信息的集成揭示,概念作为知识组织的基础,可以通过语种、体系结构间的概念映射,实现不同语言概念的语义互通,促进多语种资源的集成揭示和检索”[3]。

(一)概念等同映射制度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等同映射制度是指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将表征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概念进行主客体之间的概念认知的映射制度。建立概念等同映射制度需要一定的前提,即概念映射的源概念与目标概念具有内涵一致性,使主客体之间的映射关系反过来也成立,例如井冈山时期群众将苏维埃政府称作为“埃政府”,虽然与实施主体的概念认知具有形式差异性,但是由于双方在苏维埃政府概念内涵认知上具有一致性,相互之间建立了概念等同映射关系,映射关系的集合表现为制度的建立。

(二)概念等级映射制度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等级映射制度是指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通过将内在概念输送给接受客体,在二者之间形成概念内涵的非完全一致认识的制度集合。概念等同映射是指源概念与目标概念具有高度一致性,概念等级映射并非高度一致的概念映射。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等级映射制度体现了源概念与目标概念之间的相对差异性,正是在概念等级映射制度效应下,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够实现从实施主体向接受客体之间的非完整性传递。

(三)概念模糊映射制度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模糊映射制度是指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模糊化处理存在语义扩大性的相关概念,实现向接受客体映射的制度集合。概念模糊映射的实质是非一致性映射,是在难以建立对应一致关系的主客体概念认知中建立的映射关系。在概念等同映射的基础上,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根据认知需要建构并完善有关概念及其关系,才能有效增加缺失的概念关系,有效消除不同概念映射制度之間的差异性。

四、主客体趋同机制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趋同机制是指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与接受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行为中趋同性生成与建构的制度集合。“趋同性是在趋向性基础上,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间进一步协同发展的结果。所谓趋同性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在彼此吸引性和趋向性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吸引、融入、包容等方式形成彼此认同的一致性的共识”[4]。

(一)主客体认知趋同制度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认知趋同制度是指在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制度设定及制度运行,有效引导主客体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实现趋同的制度集合。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认知趋同机制能够有效保障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实施主体与接受客体之间的传递与流转,因为认知趋同是实践趋同的前导与基础。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认知趋同制度包括内容认知趋同制度、形式认知趋同制度及要素认知趋同制度。

(二)主客体实践趋同制度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实践趋同制度是指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与接受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行为中具有趋同性呈现的制度集合。正是在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实践趋同制度作用下,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与接受客体才能够在实践参与上保持一致性提升趋势,为井冈山时期主客体趋同制度提供参与实践内容。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实践趋同制度包括实践行为趋同制度、实践标准趋同制度及实践场域趋同制度。

(三)主客体表达趋同制度

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表达趋同制度是指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实施主体与接受客体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达提供相关保障的制度集合。正是在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表达趋同制度作用效应下,才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内在向外显的向度转向,丰富与完善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形态。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表达趋同制度包括表达程度趋同制度、表达提升趋同制度及表达成效趋同制度。

参考文献:

[1]黄伟.对话语域下的课堂提问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2]张雪.村镇中革命旧址环境整治研究——以五里坪革命旧址为例[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8.

[3]邓盼盼,常春.基于精确匹配的概念映射关系规则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8).

[4]曾令辉.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融合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0).

教育部基地2019年度重大项目:《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研究》(19JJD71009)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检察机关业务运行机制面临的难题及解决之道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