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2021-05-31 17:30张继宏刘健
文教资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程思政

张继宏 刘健

摘   要: 本文从课程思政角度出发,阐述高职教育过程中如何将课程思政和工匠精神有机融合,推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从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提出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提高高职教育办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课程思政   高职学生培育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思政主课堂之外,注重强化专业课教师的“主力军”意识、增强专业课教学的“主战场”功能、发挥专业课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弘扬有效结合,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发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队伍建设,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撑保障,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共建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并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让高职教育回归初心使命。

1.新时代高职教育实现课程思政的迫切性和可实施性

新时代国家更注重培养高质量人才。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增强人才培养能力。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①。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第八条指出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进一步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增强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理念达成广泛共识。同年6月8日,教育部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部署《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贯彻落实工作②。

首先,为全面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精神,建筑学院按照“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达成”的总体要求,根据建筑学院学生特点,整体推进、协同联动、教师参与、以研促教,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工作与建筑学院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有效融合,积极探索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制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方案,增强本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让职业教育课堂飘出“思政味”,培养有责任、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金肯人。

其次,围绕全面增强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建筑学院开设的各个专业、开展的各个学科教学中全面、有序推进,培养专业课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并在专业群中达成广泛共识,有效增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建筑设计等所有专业,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再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不同专业课程教学,把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技能的强化有效结合,用心钻研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环节、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资源分配等方面融入价值引领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专业课程。

最后,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注重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在备课环节中,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注重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还有意识地将思政工作融入职业技能的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之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努力完善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完成高职教育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

2.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党支部和思政教学团队示范带头作用。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建筑学院不仅把课程思政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发挥教师党支部课程思政组织者和推动者的作用,促进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有效解决课程思政如何启动的难题,还尝试探索专业负责人牵头、党组织推动、教师全员参与的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机制。从专人开展思政教育转变为人人参与思政工作,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开始,树立问题意识、发挥专业特长,落实到教师每堂课的具体实施中,将思政教育主线贯穿其中,尽力做到通俗易懂、明确具体,让每门专业课程都蕴含思政育人元素,让所有专业课教师都自觉主动承担思政育人责任。要有历史纵深感和家国使命感,提高政治站位和理论修养,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创新的思维模式,还要有时代先进性和国际前瞻性,以及严格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效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2.2厘清不同学科特点,设计制订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公共基础课的开展要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增强③,注重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专业教育课程务必结合专业特点,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强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②。如建筑法律法规教师将法律意识培養贯穿于课程讲授之中,从违建的严重后果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再如力学教师在讲到建筑结构的时候,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重心不稳,人就会摔跤,如果结构不稳,建筑就会坍塌,在日本、欧美等地震多发地区,建筑师们发明“聪明建筑物”,在墙角配备传感器,感应地震波作用,迅速传给计算机控制系统,放特制铁锤改变物体重心,建筑物就不会坍塌了。建筑学院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先进技术,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努力开发更多更聪明的建筑物,为国家强大、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力量。在开展实训课过程中,教师强调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努力尝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锻炼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将来的职场打拼打好坚固的基础。如测量是建筑学院学生的一门基础专业课,测量课教师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开发了“项目导向式”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模式④,注重引导学生弘扬工匠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认识、充分发挥主动性,激励自己在学习实践中积极践行工匠精神,逐步实现培养职业技能和掌握知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逐步增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3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课程思政”意味着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整体把握课程内容,提炼教材体系中的“思政元素”。这个“思政元素”不是将专业课程思政化,也不是讲完知识点之后专门进行思政内容的引申和靠拢,而是将专业课上出“思政味”,这个“味”是不露痕迹融入其中的,不仅是专业课教师的真信、真讲,还是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的水乳交融和自然融合。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我们不能只看到字词语序的变化,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人才培养理念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将思政理论与专业知识相互叠加,而是不断对教材进行深层分析、对教案进行再次设计。从“为谁培养人”的角度,专业课教师要尝试逐渐改变过去片面追求专业知识的“客观与中立”,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充分体会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结合中美贸易战的鲜活案例,深切体会不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而且科学(技术)也是有国界的。等等。不能让课程仅仅停留在知识传递层面,必须揭开学科知识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将“立德”与“求知”的内在一致性有效融合。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注重抓住专业课的本身特质,深挖蕴藏于专业知识之中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理念,引发出专业课程内涵的教化功能,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将内在的价值理念外化为师生教与学的过程,并行为表现。科学探索与发现、科学家小故事与人生历程、科学箴言与成长感悟都是思政。如在“BIM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为案例,了解中国建筑行业的神速发展,体会中国制造、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讲到建筑创新,结合中兴危机、华为“芯片”,讲到中国计算机、通信技术水平,今天中国的强大是十四亿同胞努力奋斗的成果,让学生真切体会“富强”的真实内涵。新时期的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北斗精神等都可以成为建筑学院专业课的鲜活案例。专业课教师要在课程内容、课程载体上高度重视价值引领作用,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教案、教材、教改各环节,逐步回归教育“学以修身、学以立德”的价值取向。

2.4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评估,建立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在建立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将“价值引领”作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的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出发,在每个环节都有意识地强化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过程中严格落实。在审定教学大纲、制订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环节等过程中核查“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立项遴选、评比验收中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订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2.5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用“工匠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在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客观分析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理性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教师在各类教学工作开展中,可以把德育贯穿课程思政始终,积极引导、组织学生,从管好自己的小情绪、做好自己的小事情、管住自己的小毛病入手,教育引导学生摆正“为学”与“为人”的位置,搞清楚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讲思政,将专业发展、工匠精神的弘扬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通过课堂展示、比赛等形式更深刻地理解、体会、厚植家国情怀、肩负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3.结语

面对未来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面向中国制造2025,不仅需要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方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还需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的接班人。让每一门课程都发挥内部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势,探索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课程的内涵,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让高职课堂充满民族味和强国味,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核心价值观,主动承担民族责任和时代重任,开创更加辉煌的中国制造时代。

注释:

①《人民日报》(2016年12月09日01版).

②教高〔2020〕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③齐鹏飞.理论课程思政:各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N/OL].2020年06月16日08:07.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④胡颖.项目导向式教学在民办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5(24).

参考文献:

[1]陈爱莲.关于培育大国工匠精神的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7(4).

[2]孙伟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点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8(12).

[3]]张伟华,孙文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国工匠”精神培育探析[J].科教导刊,2017(5).

[4]李慕堂.以“大思政”格局培育工匠意识[N].中国教育报,2017-9-22.

[5]宋星,赵剑冯,马丁.大思政格局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

[6]王玉红.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黑河学院学报,2019(3).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弘扬与意识培养的研究》,批准号:2017SJB0744。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