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课程思政探索

2021-05-31 17:30王化菊应伟伟
文教资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美国文学课程思政

王化菊 应伟伟

摘   要: 本文将立德树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文化自信融入“美国文学”课程的相关环节,实例探讨如何在实践层面挖掘“美国文学”课程的育人元素,发挥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美国文学   中国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简言之是“高校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邱伟光,2017)。这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受到教育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孤岛”局面,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缺乏融通,学生从专业课中获得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不高。道德教育边缘化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伴随着价值困惑或漠然,缺乏驱动力,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还不能满足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必须通过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以扭转。

关于“课程思政”目前知网可检索到约四千篇论文,然而关于美国文学课程思政的论文仅有五篇。在这五篇论文中,王守仁《走中国特色美国文学研究道路》(2019)总结了中国美国文学研究在改革开放前后走过的道路,倡导以中国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和问题为出发点研究美国文学,具有顶层设计高度,但在实操层面没有示范性。郭英剑《“外国文学经典”教学中,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立场?——以“美国文学教学为例”》(2017)分享了自己坚持本土立场的理念和授课经验,具有可借鉴性,但没有进一步开拓思政维度。张礼牡《国际化进程中本科英语专业“美国文学”教学模式探讨》(2012)仅讨论了如何增强“美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没有侧重该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郭忠壮《新时代视域下高校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18)对“美国文学”课程肩负培养学生道德伦理的历史使命略有提及,但未展开论述,更未讨论如何实现这一历史使命。郭建《基于中国文化自信的“美国文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2018)通过中西文化比较增强中国文化自信,但在讨论环节举例较少。

纵观已有研究可以发现:关于“美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实现路径与方法方面绝大部分论文侧重理论分析,实例研究较少;宏观讨论较多,微观探讨较少。可见,现有“美国文学”课程思政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该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基本没有深入挖掘,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也没有在教学层面得到很好的发挥。

一、“美国文学”课程思政探索

基于课程思政的总体要求和“美国文学”课程的内在特点,本研究中课程思政主要围绕“立德树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自信”三个方面展开。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最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建设重点“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制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2020),即要“立德”。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中“德”居于首位。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2018),就课程特点而言,道德教诲是文学的内在固有功能,文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类提供“道德经验”“道德范例”和“道德指引”(聂珍钊,苏晖,刘渊,2014)。道德元素是文学的固有内容,挖掘美国文学作品中适合中国大学生的道德理念是文学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因此,探讨如何立德是“美国文学”课程思政的第一要务。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文学类课程的首要要求(2020)。美国文学具有唯心主义和宗教底蕴等特征,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解的参照。因此,立足马克思主义是美国文学课程思政实践的根本方法。

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为中国道路的开辟、探索和持续前进提供精神内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的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2019)文化自信是中国教育的发展动力,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美国文学”课程的知识体系是美国的文学作品、文化特质和价值观念,如果不加引导,这些知识可能就会冲击大学生文化自信,因此,加强中国文化自信是该课程思政的必要环节。

二、美国文学课程与立德树人

“立德”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强调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成为后世效法的榜样。随着时代发展,“德”的内涵也在演变。关于今天“立德树人”中“德”的根本内涵,王树荫教授认为,新时代背景下“德”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制素养三方面内容。因此,“立德”就是要“在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塑造青少年道德品质、涵养青少年法制素养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2019)

为了塑造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其仁爱之心和正义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关注美国文学作品中少数族裔的故事。比如在介紹约翰·斯密斯和他的《弗吉尼亚总史》时,引导学生关注印第安公主波卡洪塔斯(Pocahontas)的故事。这是一个典型的殖民者视角的故事,在教材中没有展开,但教师不妨补充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讲述者的动机,通过追问:“如果从印第安人的立场来讲述,这个故事应该是什么情节?斯密斯应该是什么形象?”启发学生还原早期被美国白人主流文化淹没掉的印第安人的话语。另外,很多高校选用的美国文学教材——吴伟仁主编的《美国文学史及选读》中《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唯一一篇描写美国黑人奴隶苦难生活和痛苦心理的小说,忠诚善良的汤姆叔叔遭受的非人虐待无疑会激起读者的悲悯之情和对公平正义的渴求。然而据调查了解由于大量使用黑人俚语可读性差及课时有限等该选篇常常被教师忽略。从思政角度看,这样的做法是令人惋惜的。

为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其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教师可以特别引导学生阅读美国文学中关于华裔的作品,探讨白人主流文化对华裔形象的扭曲与妖化。比如,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中有一部分负面书写华人形象的作品,布勒特·哈特的剧本《阿新》、杰克·伦敦的《中国佬》《白与黄》和《阿金的眼泪》等①,虽然这些作品客观上折射出我们民族性格的某些缺憾,值得我们反省,但根本而言这些负面形象的产生是因为作家是从传教士视角看待中国移民的,其中的种族优越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值得我们警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担起为故事中失声的华人发声的责任,揭示作者对中国早期移民的他者化,重构和提升中国人形象。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锻炼其批判思维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为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如今法制素养已是“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法制素养的培养并非文学课目标,但美国革命时期的《独立宣言》既是文学作品,又是法学作品。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启迪学生的法制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内容思考:殖民地人民推翻英国郡主统治的根本理由是什么?《独立宣言》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进而讨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等等。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等。通过讨论思想基础和文本特征,联系我国的政治制度,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爱国情怀。

文学作品可以提炼出很多德育元素,以上仅仅结合了美国文学的几个具体实例。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找到育人点以后要设计紧密连接文本和现实的问题,要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答案是开放性、参考性的。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教学和德育规律。

三、美国文学课程与马克思主义

超验主义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顶峰,在美国文学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评价这一特定美国文学现象,有助于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超验主义三个主要特征为例:

对于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人能超越经验和理性而直接认知真理”(何云燕,2018),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一方面,要看到这种学说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开发自我精神世界。另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对物质世界的细致观察和理性思考,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仅仅通过审视人的内在世界并不能產生科学的知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的基本原理。超验主义认知方式更多的是一种信仰,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知规律。

对于超验主义的反物质主义主张,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反物质主义是典型主张之一,超验主义者们,尤其是梭罗,特别强调人的精神追求排斥物质财富。他认为:“一个人越是无所求,他越是富有。”(2009)对于这一主张,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理念是对美国十九世纪中期快速发展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有力抵抗,对于今天的拜金主义者是一剂良药,对于大学生的内在精神修养无疑具有正面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看到物质财富有客观价值,只要一个人没有被物质奴役,他/她拥有的物质财富越多,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力量就越大。梭罗辞去教职以后生活拮据,一度寄居在艾默生家里,对于艰难培养他上大学的家人无力奉养,这从现实层面看是一种失败。在敬佩梭罗执着于精神追求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他的人生中缺少了对家人和社会的责任担当。

对于超验主义者们对乡村文明的热情讴歌,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评价。超验主义者们对当时快速发展的工业社会和城市文明十分反感,他们无比留恋回归自然、漫步森林、以鸟为邻的田园生活。仍以梭罗为例,他在瓦尔登湖畔的短暂栖居颇有诗意,但其生活方式本质上是农耕式的,是对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城市生活的规避和抵制。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文人墨客多数倾向于前者,这本身很自然,但在当时社会环境中工业文明作为新生事物有必然性,在看到其弊端的同时必须承认它对于整个人类发展而言是一种进步。拒绝新生进步事物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当这种拒绝过于偏执时,甚至会酿成悲剧。

文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对知识做出价值判断,发掘其对学生和当下生活的意义更重要。以上三例通过引导学生把超验主义放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发展观中衡量,帮助他们比较全面客观地看待唯心主义、反物质主义和怀旧主义等超验主义特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为“美国文学”课程思政提供了有力武器。

四、美国文学课程与中国文化自信

“自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文学类课程的根本要求。结合“美国文学”课程实际,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美国文学课堂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美国文学一直以来直接或间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针对这一点可以要求学生“找一找”。前文提到美国文学中存在不少负面书写华人形象的作品,需要学生警醒、揭露和重塑,这里主要找正面评价和接受中华文化的美国作家作品,比如说艾默生、梭罗、庞德、奥尼尔等,找出他们受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等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的背景、方式和结果,并在学生中分享。通过这样的探索,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深远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度。

中美文学中存在很多主题或风格相似的作品,针对这一点可以要求学生“比一比”。比如说自然书写方面梭罗的《瓦尔登湖》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悼念亡妻方面爱伦坡的《乌鸦》和苏轼的《江城子·己亥记梦》、以花喻人方面菲利普·弗瑞诺的《野金银花》和曹雪芹的《葬花吟》、家庭悲剧方面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和曹禺的《雷雨》等。引导学生比较这些作品相似的主题和不同的审美特征与精神特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学知识,同时以美国文化为参照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增强文化自信。

对于值得向外传播的中国优秀文化,可以要求学生“译一译”。中华优秀文化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自己动手翻译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成语典故,比如女娲造人、嫦娥奔月、大禹治水、金卫填海等,或者革命烈士生平故事,比如刘胡兰、邱少云、叶挺、黄继光等,或者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理念,比如“以人为本”“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输出能力,也可以增强中国文化自信。虽然这一活动没有和美国文学作品直接相关,但翻译是一种理解和再创造的过程,对学习主体的学习体验、文学理解力和文化传播力有正面影响。

由于课时限制,以上三种思政活动都需要安排在第二课堂进行。由于学生在文化积淀、英语水平和对美国文学的兴趣方面的差异,这些活动需要分层分组进行,但只要美国文学课程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增强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该课程思政就可以渐渐收到实效。

五、结语

“美国文学”课程处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交汇前沿,既担负着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任务,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作用很大。把立德树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文化自信等思政要素纳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结合文本和课程特征、注重问题引导、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开拓思政空间,可以越来越好地完成该课程的双重任务。诚然,美国文学作品在这三大方面的元素还有很多可以挖掘和探讨的方面,且课程思政内涵远不止这三大方面,还包括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待“美国文学”课程教师和研究者不断关注、思考、探讨和落实。

注释:

①参见《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第一章;张弘等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8.

参考文献:

[1]何云燕.超验主义与梭罗的文学创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1.

[2]亨利·戴維·梭罗.瓦尔登湖[M].徐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6.

[3]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教高〔2020〕3号,2020-05-28.

[4]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

[5]聂珍钊,苏晖,刘渊.文学伦理学批评论文选[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6]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7]王树荫.厘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德”的含义[N].光明日报,2019-12-04.

[8]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9]曾尔恕.试论《独立宣言》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创新[J].比较法研究,2004(6):1-15.

项目批号:2020szsfkc0333

项目名称:美国文学

项目类别:课程思政师范课程   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项目负责人:王化菊   应伟伟

猜你喜欢
美国文学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美国文学作品中华人形象变化
波特小说中矛盾的宗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