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火车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优化设计

2021-06-01 09:47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3期
关键词:北站流线换乘

(重庆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0010)

0.概述

随着城市发展和高铁建设,在高铁站配套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和集约化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长寿火车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化设计,合理调整交通组织,控制上盖物业体量,为在三四线城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长寿区火车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包含长途车站、公交车和其他必要的配套设施,是长寿火车北站综合体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寿火车北站综合体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用地规模为7.2万m2,总工程规模为13.3万m2(图1)。

图1 原长寿火车北站综合体鸟瞰图

长寿北站综合体项目主要包含长途车站、公交车站、社会车场、出租车场和必要的其他配套设施。其中,公交长途等功能布置在广场左侧,广场右侧为商业用地和备用停车场,广场前方为渡南路和中央商务区。广场下方为地下车库,配套商业。

2.建设背景

长寿区火车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由长寿区政府与重庆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投资协议,由重庆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投资建设。

3.交通优化方案

项目建设单位确定后,本着以人为本,零换乘的理念,通过实地查勘,收集资料、开展可行性研究等,对原项目建设方案进行了局部调整。由于建设单位仅承担综合交通枢纽部分的建设,站前广场、地下车库以及周边市政道路等均已完成,因此优化方案仅限于用地红线内功能布局、公交客运车辆流线和旅客人行流线,对外部交通组织等未做修改。

3.1 功能布局调整

原方案中广场地面层,以站前景观广场为中心,长途车场位于广场西侧临铁路一侧,公交车场位于临道路一侧(图2)。广场西侧同时考虑27243m2的配套商业开发。

建设单位结合经营需求,通过研究发现,原方案中长途候车厅布置不合理,上盖物业开发量偏大,项目总体投资高,项目实际收益率偏低,无法形成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建设方案对总体布局进行了调整,在广场西侧布置了相对独立的长途车站售票厅、候车厅,通过外墙标识、地面导引等方式,提高了综合交通枢纽的识别度。取消了长途车停车场的上盖商业开发,避免了地下空间旅客进站体验差的缺点[1],同时降低了投资强度(图2)。

图2 调整后长寿火车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鸟瞰图

3.2 车辆流线调整

原方案中公交车在站前广场下方一层前段公交下客带下客,公交下客完毕从公交车道右转进入公交车场进行上客,从西侧的道路驶离。长途车到达由渡南路右转进入站前广场下方一层西侧的长途车道,在一层进行下客,下客毕左转驶入长途车场上客(图3)。

图3 调整前公交、长途车辆流线示意

通过上述流线分析发现,长途车进站流线将综合交通枢纽与站前广场分隔成为两个区域,导致公交与长途换乘的旅客需通过车行道才能到达长途车站售票厅,在室内环境下,人车混行安全性差;火车站出站旅客到达长途车站售票厅存在同样的问题,或者选择先乘扶梯上至地面广场,然后再通过扶梯下至长途车站,而地面广场缺乏风雨连廊,旅客换乘舒适感差。

方案调整后,保留了公交车进站流线,将客运车辆进站方向调整至西侧市政道路,在场地西侧设置了客运车辆的进站口和出站口,旅客下客区调整至车站内独立区域,紧邻公交站台,实现了长途与公交换乘的真正“零换乘”(图4)。长途与公交站场相对独立,长途站在广场层和地面层均设置了售票厅,可根据客流量的变化,合理调配售票窗口,结合运游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在后期可将售票厅改造为旅游集散中心接待大厅,提升客运站场的综合运营能力。

图4 调整后公交、长途客运车辆流线示意图

3.3 旅客流线调整方案

在地面层公交与长途、广场地面层交界处设置了换乘厅,便于公交、长途、铁路出站旅客之间的无缝换乘。在站前广场层增设了长途车站第二售票厅和候车室,用于高峰时期旅客分流,同时考虑到远期枢纽站南侧地块中央商务区建成后,周边旅客通过渡南路天桥进入站前广场,直接可进入长途车站和通过自动扶梯进入公交首末站,实现人车分流。满足了旅客快速、高效的集散需求[2],调整后旅客步行换乘最大距离为120m[3](图5)。

图5 旅客流线示意图

4.结语

长寿火车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是基于片区规划,铁路中长期规划、市政道路规划的统筹设计,通过对综合交通枢纽车行流线和人行流线的调整,实现了人车分流,最大限度实现了旅客在平层范围内的换乘,提高了旅客换乘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最大限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人车分流,提高了车辆进出枢纽站的安全性;结合对重庆主城地区及周边车站商业发展模式的分析,取消部分上盖物业,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客运车辆在站内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猜你喜欢
北站流线换乘
提高石门县北站运输能力措施探讨
几何映射
摄影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一个人的成都北站(长诗)
液压减速顶在兰州北站的应用
重庆轨道交通换乘站大客流组织探索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流线组织设计
北京地铁最复杂换乘点——军博站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