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
——城乡大学生的比较

2021-06-02 05:28梁春晓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意愿创造力城乡

梁春晓,沈 红

(1.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2.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广东深圳 518055 )

1 问题提出

在社会经济缓行发展趋势下,通过创业活动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挖掘市场潜力,是创造就业机会和提振经济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是社会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许多公共政策和教育举措都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意愿就是个体对自己未来创业的信念程度[1],对创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早期研究认为创业意愿主要受个性、态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2],随着研究的焦点逐渐由创业者特质转向创业者的认知过程[3],创造力对个体创业意愿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创造力指新颖和有用想法的产生[4],它是从事创造性活动必备的素质,也是创业活动的根本动力。研究发现创造力在个体识别创业机会进而产生创业意愿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被视为创业意愿的触发器[5]。国内外相关研究亦表明创造力与创业意愿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或因果关系[6-8]。深入分析创造力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发生机制、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创造力水平越高,创业意愿越强[8-10],但这类研究多是对大学生群体整体进行的分析,缺少研究讨论大学生群体内部差异带来的影响。然而大学生是具有较高内部异质性的群体,不同亚群体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表现不同。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长期以来不平衡发展,城市籍和农村籍大学生在家庭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等诸多方面存在差距,影响着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并会最终导致他们在职业选择和就业结果上出现分化。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形式的一种,城乡背景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造力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在城乡大学生中的表现是否会有所不同?这些问题尚需实证讨论。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加深对不同城乡来源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或创业意愿影响机制的理解,丰富大学生创业研究的城乡差异理论,为分类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全国性的大学生调查数据,讨论了不同城乡来源大学生创造力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城乡背景与大学生创业意愿

在诸多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中,家庭背景和学校环境因素发挥着最为主要的作用。大部分研究认为家庭商业背景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积极影响,父母本身就是创业者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强[11-12],因为父母在大学生职业选择和发展中起着角色榜样作用,并且从家庭创业网络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创业经验、关系资源和价值认同等,更容易开展创业活动[13]。家庭经济水平也会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影响,不过有研究认为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高,因为他们更有可能从家庭中获得创业所需要的资金支持[14];也有研究认为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更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改变社会阶层地位,因而其创业意愿更高[15];还有研究表示家庭收入水平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呈“倒U 型”的关系,即家庭收入处于较高和较低两端的大学生其创业意愿低于家庭收入处于中间位置的大学生[16],这些研究结论反映了家庭背景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的复杂性。在学校层面,越是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参与率越低、创业意愿越低,而普通高校大学生相对具有更高的创业意愿[15,17-18],部分原因是重点高校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更有优势,而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更有动机参与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

我国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教育投入、成员素养和社会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并对个人的成长、教育和发展产生着影响。一般而言,城市籍大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层次更高、家庭收入水平更高,并且家庭社会资本主要集中在城市及城市正规劳动部门,使得城市籍大学生可资利用的社会网络关系和就业信息渠道更多。而农村籍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且家庭社会资本主要集中在农村或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对其求职的帮助较少。家庭社会资本还会影响城乡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使得农村籍大学生相比城市籍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率更低、进入重点高校的比例更低[19]。因此,农村籍大学生处在社会资本(特别是先赋社会资本)以及人力资本(毕业学校层次)双重不利地位[20],面对着更加糟糕的就业条件,可选择的就业机会更少,因而他们把创业作为实现其就业目的的动机更强。城市籍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优势使得他们有更多机会能够找到好的工作,选择风险创业的概率就更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H1:大学生创业意愿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并且农村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更高。

2.2 城乡背景与大学生创造力

已有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造力总体上处于中等或一般水平,在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各维度上的发展程度也不高,并且两极分化比较严重[21-22],城市和农村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王天利等[23]的调查认为城市籍大学生的创造力低于农村籍大学生,而李庆丰等[21]的研究则认为城市籍大学生的创造力高于农村籍大学生。大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与智力、学习动机和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包括父母职业层次和学历水平等)越高,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越高;家庭氛围中的知识性、独立性和娱乐性等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24-25]。相比之下,城市籍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较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了相对更好的教育,创造力的早期发育环境更好。此外,大学期间的认知经历多样性也与创造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城市籍大学生有更多机会获得优质高等教育、参与多样学习实践活动,创造力的后续发展条件也更有利。基于此,提出假设:

H2:大学生创造力具有显著城乡差异,并且城市籍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更高。

2.3 创造力与大学生创业意愿

创造力能够影响创业者向经济引入新事物的程度和类型,帮助个体识别创业机会,促进创新和创业[26]。拥有强大创造力锚的人更容易被激发成为自我雇佣者[6]。更严格的研究利用双胞胎样本在控制了遗传基因的影响后,发现高创造性的人更容易发现商机也更倾向于创业[7],因为高创造性的个体能够对机会和新事物保持高度警觉性,有利于产生更多创意的想法。有关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准实验研究也显示提高大学生创造力水平能够显著增强其创业意愿[9-10]。因此Hamidi 等[10]提出应将个体创造力纳入创业意愿研究模型中。创造力主要通过增强创业自我效能感、促进机会识别等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作用[8,27]。因此,提出假设:

H3:创造力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4 城乡背景的调节作用

创造力与创业意愿间的关系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群体中表现可能会不同[7]。城乡差异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从而影响其创业意愿,并且影响着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密切关联的生活环境、心理动机等。创业是一种收益与风险(机会成本)并存的职业选择,城市籍大学生相对优越的家庭社会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能够为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因而选择创业的机会成本更高,所以城市籍大学生要不要创业更可能在于自身是不是更具创造性、发现了更有价值的创业机会;而农村籍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困难,机会更少、起薪更低,更有可能因缺少合适的就业机会或对就业状况不满意而被迫选择创业[28]。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4:城乡背景调节创造力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并且创造力对城市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更大。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沈红教授团队于2016 年12 月实施的“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NACC2016)的调查数据,该项调查在全国范围内16 个省的83 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获得15 336名大一和大四学生样本数据。本研究选取了其中大四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经处理保留有效样本数为5 248 人。其中,城市籍大学生2 096 人,占比约40%;农村籍大学生3 152 人,占比约60%。

3.2 变量设置

被解释变量:创业意愿,根据被调查者对“毕业后是否有创业意愿”的回答设置了虚拟变量:0表示没有创业意愿,1 表示有创业意愿但并不强烈,2 表示有强烈的创业意愿。

解释变量:(1)关键自变量:创造力,采用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进行测量,应用林幸台等[29]修订的汉化版本,威廉斯认为个体创造力可以由冒险性、挑战性、好奇心和想象力等4 个维度来测量,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创造力水平越高、越适合从事创造性活动。本研究中对创造力得分按百分制计算,经检验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51,表示信度良好;效标效度为0.412(P<0.001),绝大部分项目载荷高于0.4 显示会聚效度良好,简约适配指数大于0.5,表示结构效度较好[30]。(2)调节变量:城乡背景,设置了虚拟变量,0 表示农村户籍,1 表示城市户籍。(3)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性别、独生子女、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水平、学校类型、社团经历、实习经历和创业经历等。其中,父母职业是私营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的设置为创业者;父母受教育年限由父母学历水平转换而来,小学及以下为6 年,初中为9 年,高中程度为12 年,专科为15 年,本科为16 年,硕士为19 年,博士为22 年;“985工程”大学和“211 工程”大学为重点高校,普通四年制大学和学院为普通高校。主要变量及赋值情况见表1。

3.3 分析方法

根据研究设计,被解释变量创业意愿是一个有序三分类变量,宜采用有序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分析主要有两部分:首先逐步引入变量,观察创造力变量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其次,引入城乡变量与创造力的交互项以探讨城乡对大学生创造力与创业意愿关系的影响,并依城市籍和农村籍进行分组回归来分别讨论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4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4.1 大学生创造力和创业意愿的城乡差异

根据表1 的结果,在本次调查中城市籍大学生约22.5%的表示没有创业意愿,14.3%的表示有意愿但不强烈,仅3.2%的人表示有强烈的创业意愿,总体上有创业意愿的比例不足20%。农村籍大学生中约7%的表示有强烈的创业意愿,23.8%的表示有创业意愿,总体上有创业意愿的比例达30%。整体来看,农村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高于城市籍大学生。

表1 主要变量赋值及描述统计结果

此外,被调查大学生整体的创造力百分制总分均值为69.156 分,与常模相比处于一般水平,这与李庆丰等[21]的研究结论一致,表明我国大学生整体创造力水平还有待提高。大学生创造力水平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籍大学生的创造力得分(M=70.096 分)显著高于农村籍大学生的创造力得分(M=68.515 分),且城市籍大学生在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4 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农村籍大学生。而农村籍大学生的创造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不仅低于城市籍大学生,还低于样本学生的整体平均水平。由此,假设H2得到验证。

在无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处行人二次过街延误,包括首次过街的等待时间、安全岛等待时间、穿越过街过程中的延误组成[6]。三部分的延误之和是指行人在等待可穿越间隙的过程中产生的延误,这一延误主要与机动车流量、行人流量、车头时距等因素有关,行人一次过街延误可确定为下:

由表1 还可以发现,城市籍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父亲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13 年、母亲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12 年、家庭经济水平(M=0.93)高于农村籍的大学生(M=0.54),并且城市籍大学生中46%的在重点高校就读。而农村籍大学生多数为非独生子女、父亲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9 年、母亲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8 年,仅25%的农村籍大学生在重点高校就读。可见,城市籍大学生相比农村籍大学生有着更为有利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更可能获得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支持。

表1 (续)

4.2 创造力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根据表2 的结果,模型1 是创业意愿对主要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城乡背景、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水平、学校类型、实习经历和创业经历等都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影响。模型2 引入创造力变量后,R2增加且模型得到显著改善,结果显示农村籍大学生创业意愿比城市籍大学生的高21%左右(e0.189-1),验证了假设H1。

表2 创造力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表2 (续)

由模型2 还可知,创造力对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034,P<0.001),大学生的创造力每提高一个单位其创业意愿就会增强3.5%左右(e0.034-1),假设H3得到验证。模型3 引入创造力的4 个维度变量,结果显示冒险性、想像力和挑战性等都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表明大学生越是具有冒险精神、敢于挑战、富于想象力就越倾向于选择创业。好奇心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负向作用,不过并未达到统计显著。

4.3 城乡背景的调节效应检验

表3 中,模型4 引入了城乡背景变量和创造力变量的乘积项,以检验城乡背景对创造力和创业意愿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背景与创造力的交互作用显著(B=-0.015,p<0.05),且系数为负,表明农村背景减弱了创造力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相比之下,创造力对城市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预测作用更大,假设H4得到验证。

表3 分城乡来源的创造力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为进一步说明问题,模型5 和模型6 分别对城市籍大学生和农村籍大学生进行分组回归比较,结果表明城市籍大学生创造力提高一个单位可使创业意愿增强4.6%((e0.045-1),农村籍大学生创造力提高一个单位可使创业意愿增强2.7%(e0.027-1)。并且还发现,城市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主要受创造力、学校层次类型等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家庭经济水平等对其作用并不显著。农村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不仅受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父母的教育年限、家庭经济水平和实习经历等社会资本的显著影响。说明农村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受到更为复杂的因素影响,从而削弱了创造力对其创业意愿的作用,相比之下创造力对城市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更大,进一步支持了假设H4。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与意义

以往研究在探讨创造力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时,缺少对大学生群体异质性的考虑,可能会掩盖大学生创业选择的多样性表现。本文利用全国性大学生调查数据讨论了不同城乡来源大学生创造力与创业意愿间的关系,通过经验研究论证了相关假设,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业意愿均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籍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高于农村籍大学生,但是农村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高于城市籍大学生。这种差异性表现反映了我国城乡背景差距对大学生发展、职业选择等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创造力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存在城乡分化机制,且创造力对城市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更大。由于城市籍大学生更具优势的家庭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状况,使得他们的创业选择更多受到创造力等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相比之下农村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或创业意愿还要受家庭社会资本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创造力的作用。

5.2 启示

本研究的结论表明城乡背景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选择依然很重要,在大学生创业研究与教育实践中应关注其所带来的影响。首先,在研究方面需要结合大学生广阔的成长环境和发展背景来讨论其创业活动;其次,在实践层面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公平性发展。研究结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第一,聚焦创造力培养,改革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创造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整体的创造力水平较一般,表明存在较大可以作为的空间。大学生创造力水平不足也解释了当下我国大学生创业意愿低迷、实际创业比例低、创业失败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对此,高校需聚焦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断探索符合创造力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一是,重视创造性思维课程和高阶认知能力的训练,探索情境化和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正式教育方式强化大学生敢于突破创新的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迸发创意灵感。二是,组织开展多样性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非正式教育方式在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如鼓励成立多学科背景的学生项目团队;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学习实践共同体,鼓励不同背景的师生、行业中的专业人士、专业机构、创业者等的交流互动、项目合作等;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大胆面向市场。

第二,加强对创业活动的引导,改善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本研究发现创造力对城市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更大,意味着城市籍大学生更可能是基于自身创造力或者发现更好的机会而选择创业,是主动为之的“机会型”创业动机;而农村籍大学生则更可能是由于对就业状况不满意或没有更好选择而倾向创业,是被动为之的“生存型”创业动机。机会型创业致力于寻找和开发新的有价值的机会,其社会经济贡献更大、成功率更高;而生存型创业以谋生为主要动机,一般属于较低层次的创业行为,其创新价值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都较低,也更容易招致创业失败。从长远来看,生存型创业对改善农村籍大学生的工作状况和经济收益的帮助也很有限。对此,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引导工作:一方面,要重视研究和辨析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这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指导工作的重要前提。要结合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背景深入分析其创业动机,帮助大学生对创业活动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合理进行自身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创业理想与价值创造、社会需求相联系。由于机会型创业相比生存型创业的社会意义更大也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要鼓励和提倡大学生更多地参与机会型创业,要在创业技能培训、交流合作、成果推介、资金扶持等方面多向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倾斜,减少因就业困难而被迫选择的生存型创业。

第三,推进教育均衡,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大学生创造力和创业意愿之城乡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多年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不平衡发展,使城乡大学生在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能力差距长期积累,导致了他们在个人发展和就业选择方面的分化。这种分化说明高等教育扩招并没有消弥因出身背景而带来的不公平性影响,农村籍大学生仍是就业弱势群体,长此以往会降低农村家庭教育收益期望,导致农村子女辍学、高考弃考等现象发生,不利于社会公平。许多研究表明早期教育投资对于大学生人力资本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继续推进精准扶贫、扶智项目,完善农村边远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等,如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城市优质课程或师资推介给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学生、打造精品“网课”等项目,着力缩小城乡学生的教育资源和能力发展“鸿沟”。此外,高校要关注农村籍大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发展和就业问题,优先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资源、教育培训、实习机会、学生资助等,帮助拓宽其就业渠道,引导其创新创业活动。

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有待后续研究改进。第一,研究虽尝试分析了城乡两类大学生创业意愿可能存在的不同影响机制,但是这种城乡差异影响是否对大学生创业过程起作用,还需要对有创业实践的大学生进行考察,从而形成更为完整的结论。第二,创造力包含创造性人格成分和创造性思维成分,本文的创造力测量表征的是创造性人格部分,创造性思维方面尚未有涉及,未来希望结合多种创造力测量方式来检验本研究的相关结论。

猜你喜欢
意愿创造力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