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黄芪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1-06-02 09:59张有富张爱萍丁福功范向龙马登琴刘洋洋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1年5期
关键词:主根大苗赤霉素

张有富,张爱萍,陈 叶,丁福功,范向龙,马登琴,刘洋洋

(1. 河西学院 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甘肃 张掖,734000; 2. 河西学院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 张掖,734000)

黄芪是我国主要的中成药之一。历史上黄芪的药用主要以野生为主,驯化和栽培历史较短[1],由于野生中药资源的日渐匮乏,目前主要以人工栽培为主。我国栽培的黄芪主要有蒙古黄芪(Astragalusmongholicus(Fisch.) Bge. Var.mongholicus(Bge.) H siao)和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 Bge.)[2]。蒙古黄芪是甘肃省主栽品种。黄芪的有效成分主要有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多糖苷、毛蕊异黄酮、黄芪多糖、槲皮素、山奈酚等。不同生态型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及黄芪甲苷量依次为:鞭杆芪>直根芪>二叉芪>鸡爪芪[3],鞭杆芪和直根芪的药用品质远大于鸡爪芪和二叉芪。

种苗质量的优劣是影响黄芪药材质量和产量的主要因素[4-5]。大苗移栽的蒙古黄芪植株发芽快、出苗整齐、返青率高,茎粗、茎分枝、叶面积均较大,抗逆性强,产量高;小苗移栽返青率易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抗逆性弱,药材质量和产量下降[6]。喷施外源激素对不同种苗大小的蒙古黄芪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影响[7-8]。

目前,甘肃省生产的黄芪以质量较差的二叉芪和鸡爪芪为主[9]。在短期内品种无法更新的情况下,通过栽培措施增加黄芪的根直径、主根长和药用系数,是提高甘肃黄芪品质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提高甘肃黄芪产量,增加药农收入的有效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甘肃省民乐县当地栽培的蒙古黄芪二年生苗、一年生大苗(40 cm×(5~6) mm)和一年生小苗(20 cm×(2~3) mm)。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因素水平设置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的因素和水平

共15个处理。处理1-15:A1B1,A1B2,A1B3,A1B4,A1B5,A2B1,A2B2,A2B3,A2B4,A2B5,A3B1,A3B2,A3B3,A3B4,A3B5(CK)。每处理设一小区,小区面积5.18 m2(3.7 m×1.4 m) 重复3次。种苗栽种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50 cm,窄行30 cm,株距15~20 cm。分别在黄芪芽苗期、拔节期、蕾薹期分3次喷施生长调节剂,选晴天无风的上午喷施。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固定(表1)。

秋季待地面枝叶发黄枯死时,挖掘黄芪,防止损伤或挖断根系。挖出后立即考种。用游标卡尺测根颈处的直径作为根直径,钢卷尺测根颈到根系第一分叉处的长度作为主根长,根颈到最长侧根末端的长度作为根系总长,并用主根长和根系总长的比值作为药用系数,用根系鲜重和生物学产量的比值作为收获指数。用根直径、主根长和药用系数来衡量黄芪的药用(切片)品质;用生物学产量、根鲜重、收获指数衡量黄芪产量。

1.3 数据处理方法

使用DPS 7.05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作图采用Origin 9.0。黄芪药用品质分析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模型,考察种苗大小×药剂互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苗大小和生长调节剂对黄芪药用品质的影响

根直径和主根长决定了黄芪切片的大小。而黄芪切片的大小是衡量黄芪药用品质的主要依据之一。黄芪药用品质方差分析表明,种苗大小(A)、生长调节剂(B)以及二者互作,都对黄芪的根直径和主根长有显著影响,而都对药用系数影响不大(表2)。

表2 黄芪药用品质F测验

结果说明,选择合适的种苗大小和生长调节剂,可显著提高黄芪的根直径和主根长,但不会改变黄芪的药用系数。生长调节剂只是加速了黄芪的生长,没有改变黄芪的侧根分支程度,二叉芪和鸡爪芪的比例没有增加。要增加鞭杆芪和直根芪的比例,应该在种苗选择时进行。种苗的侧根数及发生部位是影响黄芪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15个处理的根直径和主根长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处理1的根直径和主根长最大(表3)。要提高黄芪的切片品质,可选择二年生种苗栽培,并在芽苗期、拔节期、蕾薹期各喷施一次1.3 g/L的金哥赤霉素,可大大增加黄芪的根直径和主根长。但在实际生产中,随着黄芪的规模化栽培,为降低成本,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二年生种苗。因此,只能考虑一年生苗。由表3看出,一年生种苗大小,也对黄芪的切片品质有很大影响,其中处理6和处理7为最佳处理。即:和对照(处理15)相比,以一年生大苗做种苗,喷施1.3 g/L的金哥赤霉素或0.67 ml/L的碧翠,可大大增加黄芪的根直径和主根长。

表3 黄芪药用品质各互作处理间多重比较

不同大小的种苗和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对黄芪药用品质的影响如图1所示。无论是对黄芪根直径还是主根长,二年生种苗、一年生大苗、一年生小苗间均差异显著。考虑成本因素,选择一年生大苗(图1A, 1C)。生长调节剂中,以金哥赤霉素对黄芪药用品质影响最大,依次为:碧翠、生根源、块茎膨大晶和清水。不同药剂对黄芪根直径和主根长的影响均达到显著差异,金哥赤霉素效果最佳(图1B, 1D)。但处理6和7间差异又不显著(表3),说明碧翠和种苗大小间的互作弥补了它和金哥赤霉素间的差异(图1B,1D)。在生产上,选择一年生大苗做种苗,喷施金哥赤霉素或碧翠均可使黄芪根直径和主根长大大增加。

图1 种苗大小和生长调节剂对黄芪药用品质的影响Fig. 1 Effects of seedling size and growth regulator on medicinal quality of A. membranaceus

2.2 种苗大小和生长调节剂对黄芪产量的影响

产量是黄芪种植效益的最大体现之一。根鲜重是黄芪产量的主要衡量标准;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是黄芪栽培技术的综合体现。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苗大小(A)和生长调节剂(B),对黄芪根鲜重、生物学产量以及收获指数均有显著影响,且A×B互作均显著(表4)。

表4 黄芪产量F测验

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处理1的根鲜重和生物学产量均达到最高,而处理14收获指数最大。选择二年生种苗,并喷施金哥赤霉素3次,可显著提高黄芪产量。一年生苗喷3次块茎膨大晶(处理14)收获指数最大,处理4和处理9的收获指数也相对较大,说明块茎膨大晶能够最大限度增加根冠比,但对黄芪生物学产量和根鲜重的增幅均不及金哥赤霉素处理。

考察A、B因素的主效,发现A因素的3个水平间,产量的3个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图2)。从种苗大小的影响来看,二年生苗的根鲜重、生物学产量均最高,和一年生大苗、一年生小苗两两间均差异显著(图2A, 2C)。而收获指数却是一年生小苗最大,二年生苗次之,一年生大苗最小,且两两间差异显著。

表5 黄芪产量多重比较

图2 种苗大小和生长调节剂对黄芪产量的影响Fig. 2 Effects of seedling size and growth regulator on yield of A. membranaceus

说明从根冠比的角度看,一年生小苗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无论是根系产量还是生物学产量,考虑经济性因素,选择一年生大苗,可以兼顾黄芪的经济性和产量。

从生长调节剂的影响来看,金哥赤霉素对根鲜重的增加最好,其他生长调节剂也均优于对照(ddH2O)(图2B)。但对生物学产量,只有金哥赤霉素优于对照,其他生长调节剂均低于对照(图2D)。说明碧翠、生根源和块茎膨大晶对根系的产量增幅较大,因此三者的收获指数均较大(图2F);而金哥赤霉素不但增加根系的产量,也增加了地上部产量,是黄芪栽培中提高产量的较好选择。

3 结论与讨论

甘肃是我国黄芪的主产地之一,但由于黄芪品质较差,价格一直较低。通过栽培技术提高黄芪品质和产量,是短期内提高甘肃黄芪产量和药农收入的关键。通过种苗大小和生长调节剂二因素试验发现,种苗大小和生长调节剂均可大大改善黄芪的产量和切片的药用品质。二年生种苗是最佳选择,但由于成本较高,选择一年生大苗,或尽量选择没有侧根或侧根少的粗壮大苗,有利于高产黄芪的形成。

生长调节剂可显著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10-11],有效提高黄芪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12],从而提高黄芪的品质。在黄芪生长发育的芽苗期、拔节期、蕾薹期喷施3次1.3 g/L的金哥赤霉素,也可以增加黄芪产量和药用品质。本试验还发现,几种生长调节剂不会改变黄芪侧根发生的部位和数量,选择侧根少的种苗,并选择土层深厚、土壤松软的地方栽培黄芪,是提高黄芪产量和药用品质的良好措施。

猜你喜欢
主根大苗赤霉素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分蘖洋葱实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黄芪幼苗根系生长发育与GR24和IAA的关系
基于机器视觉的三七主根形状分类方法研究
植物的“嘴巴”
更正
提高油松大苗栽植成活率的探讨
母亲“送礼”
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对丝绵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早辣椒大苗避雨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总结
灰树花菌渣用于板栗专用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