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红花绿绒蒿的资源调查

2021-06-02 09:59陈红刚赵文龙赵一颖久西加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1年5期
关键词:绿绒蒿样方生境

陈红刚,赵文龙,杜 弢,刘 东,赵一颖,李 岩,久西加,晋 玲*

(1.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2. 西北中藏药协同创新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puniceaMaxim.]为罂粟科绿绒蒿属草本植物,藏名“阿柏几麻鲁”,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四川西北部、西藏东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西南部海拔2 800~4 300 m的高山灌丛、林缘、山坡草甸[1]。具有清热、镇痛、降压、止咳、利尿、固涩、解毒、抗菌等功效,作为传统藏药材,可治遗精、肺结核、肺炎、痛经、白带、高血压等[2]。

红花绿绒蒿作为濒危珍贵的藏药资源及高山观赏植物,有重要的资源保护及开发应用价值。近年来,因过度采集、生境退化及种子休眠等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红花绿绒蒿的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面临着分布范围日渐缩小,野生资源日趋枯竭的危险。1999年我国将红花绿绒蒿列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3-4]。为了保护这种稀缺的藏药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及观赏需求,积极开展红花绿绒蒿资源调查研究,摸清家底,对保护红花绿绒蒿野生资源、人工驯化栽培及深层次的资源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1 方 法

1.1 文献调查

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http://www.iplant.cn/frps)、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http://www.cvh.ac.cn)、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平台(http:// www.nsii.org.cn)以及其他网络共享平台,对红花绿绒蒿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得到230份信息采集记录,利用卫星地图校对分布点,分析红花绿绒蒿资源分布范围、气候特征、生长环境等,设计红花绿绒蒿野外调查路线。

1.2 路线调查和样方调查

在线路调查的同时,选择能反映红花绿绒蒿集中分布特点的地点设定样地,开展样方调查,每个样地大小设为1 km2,5个样方,样方的选择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每个样方大小为2 m×2 m。

项目组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2019年9月和2020年9月4次在红花绿绒蒿的主要分布区:四川西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西南部开展了资源调查及样品采集工作。共实地调查红花绿绒蒿野外分布点34个,在其中11个能反映红花绿绒蒿集中分布特点的地点设定样地,进行样方调查。调查伴生植物种类,采集植物标本和土壤样品,记录生长环境的海拔、生境、地形地貌、坡向等地理信息,统计样方内红花绿绒蒿的平均株数、平均单株重量等。

1.3 蕴藏量测算

以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的红花绿绒蒿生长区植被类型及海拔范围为生境分布依据,利用3S技术,对植被类型和海拔数据(空间分辨率1 km×1 km格网数据)中符合生境要求的区域面积进行提取计算,结果作为红花绿绒蒿的总分布面积,实际调查中使用样方随机布设法计算红花绿绒蒿单位面积蕴藏量[5-7]。

资源蕴藏量计算公式为:

总蕴藏量=单位面积蕴藏量×总分布面积。

单位面积蕴藏量 = 各样方药材总产量/总样方。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花绿绒蒿的资源分布情况

2.1.1 红花绿绒蒿的分布范围

文献调查、路线调查和样方调查表明,红花绿绒蒿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东南部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甘肃西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分布状况与文献记载基本一致,调查中新补充了局部地区的分布资料,详情见表1。

表1 红花绿绒蒿的主要分布区域

2.1.2 红花绿绒蒿的海拔分布特征

文献报道红花绿绒蒿的海拔分布范围为2 800~4 300 m[1],但经过项目组调查后发现其分布海拔为2 200~4 800 m,海拔跨度较文献记载有所扩大。通过分析采集到的230份信息记录,红花绿绒蒿主要分布海拔为3 000~4 500 m,集中分布海拔为3 500~4 000 m(图1)。

图1 红花绿绒蒿海拔分布频度表Fig. 1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frequency table of M.punicea

2.2 红花绿绒蒿的群落特征

红花绿绒蒿生境主要为山坡草地、高山灌丛、高山草甸,林下林缘、山石狭缝中有时可呈小片零星分布。生长的土壤大致分为栗钙土、黑钙土、棕毡土、草毡土、毡状草甸土等类似于寒冻土的类型,有机质含量较高。年均温度1~10℃,年降水量548.7~667.3 mm,相对湿度42%~97%,年日照时数1 576~3 341 h,群落规模较小,多为点状分布,有些群落甚至只有几十株,常见伴生植物为小叶金露梅、山生柳等。具体信息见表2。

表2 红花绿绒蒿群落特征

2.3 资源蕴藏量测算

野外调查共设定样点11个(具体信息见表2),其中四川省3个,青海省4个,甘肃省4个,基本涵盖了红花绿绒蒿的野外生境类型。根据蕴藏量测算方法,进行红花绿绒蒿资源蕴藏量测算,详见表3。

表3 红花绿绒蒿资源蕴藏量

从测算结果看,青海省红花绿绒蒿蕴藏量最大、四川省次之、甘肃省最小,三省总蕴藏量仅为105.6 t,野生资源处于濒危状态,这与文献记载及实地调查结果相符。西藏地区暂未发现红花绿绒蒿野生资源分布,其资源分布状况仍有待今后深入调查。

红花绿绒蒿野外多分布在山区、草场等地,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且多以点状分布,分布均一性差,此次调查及估算结果误差较大,仅供参考。

3 结论与讨论

海拔3 500~4 000 m为红花绿绒蒿野生资源集中分布区,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生态环境破坏相对较轻。因此建议如下:一是应就地优先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乱采乱挖,尽量减少野生资源的消耗,保护好生长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为红花绿绒蒿自然繁殖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二是迁地保护,迁地保护就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减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人工条件下[8-9],如把红花绿绒蒿移入植物园进行保护和管理,或者利用种子库及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保护其种质资源。此外,还应加强红花绿绒蒿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增进人们对它的了解,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破坏,使其种群能够自然繁殖扩大[10]。

红花绿绒蒿野生资源日趋枯竭的原因除了过度采集及生境退化之外,还因为红花绿绒蒿种子具有休眠现象[11-12],资源更新率低,人工驯化栽培困难。因此,研究红花绿绒蒿生长发育特性,探索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方法,积极开展野生抚育及人工驯化栽培等资源保护措施,采用细胞培养、不定根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红花绿绒蒿有效成分,增加资源储量,扩大药材来源,是红花绿绒蒿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唯一途径。

猜你喜欢
绿绒蒿样方生境
藏药红花绿绒蒿资源、化学及药理系统研究进展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云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水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
我是绿绒蒿的信徒
绿绒蒿(4)
中国绿绒蒿档案·影像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